張翔宇+陳杰+吉云+嚴顯進+王彩云+阮培均+王永



摘要:以淡黃花百合珠芽為試驗材料,采用完全試驗設計方法,研究不同濃度的6-BA、NAA組合對淡黃花百合珠芽愈傷組織誘導的影響。結果表明:淡黃花百合珠芽誘導愈傷組織的最佳培養(yǎng)基為MS+0.3 mg/LNAA+1.0 mg/L6-BA,其誘導萌發(fā)時間為11 d,萌發(fā)率為100%,愈傷組織月平均直徑增長量3 cm以上。
關鍵詞:淡黃花百合;珠芽;脫分化
中圖分類號: S567.23+9.043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6)09-0058-03
淡黃花百合(Lilium sulphureum.Baker)為百合科百合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集藥食兩用及觀賞于一身[1]。其花、梗、鱗莖均可入藥,花和梗可用作止血藥,鱗莖可預防和治療肺結核、慢性氣管炎、咳嗽、肺氣腫、肺嗽咯血、體虛腫弱、瘡癰腫瘤等癥,若服食清蒸百合,還可治胃病、肝病、貧血等,是多種滋補藥的主藥[2]。百合的傳統繁殖方式主要有珠芽繁殖、子球繁殖、鱗片繁殖3種[3]。采用現代組織培養(yǎng)方式進行百合種苗擴繁,因其繁殖系數高而成為重要的繁殖方式之一,通過組織培養(yǎng)可快速得到大量百合種苗,是百合產業(yè)發(fā)展的一大趨勢。而要使百合組織培養(yǎng)與生產銜接,關鍵是要針對不同品種制定與之相匹配的組培快繁方案[4]。組織培養(yǎng)方法可促進百合商品種球的生產和百合新品種的培育[5]。
目前對百合誘導脫分化的報道較多。劉芬等用花絲誘導蘭州百合愈傷組織時發(fā)現,MS+1.0 mg/L 6-BA+0.5 mg/L NAA是誘導蘭州百合花絲愈傷組織形成的理想培養(yǎng)基[6];申玉華等以西伯利亞百合花托為外植體進行組織培養(yǎng)發(fā)現,MS+1.0 mg/L 6-BA+2.0 mg/L NAA是誘導愈傷組織的最佳培養(yǎng)基[7];李黛等以淡黃花百合鱗莖為外植體進行誘導,發(fā)現其誘導愈傷組織增殖的最適培養(yǎng)基為MS+0.5 mg/L6-BA+1 mg/L NAA+3%蔗糖[8];郭海濱等以卷丹百合鱗片及珠芽為外植體進行研究認為,MS+1.5 mg/L 6-BA+0.2 mg/L NAA誘導不定芽和愈傷組織數量較多,生長勢強,愈傷組織顆粒出現時間為20 d[9]。以上研究表明,對百合愈傷組織誘導大部分以MS為基本培養(yǎng)基附加不同濃度的6-BA和NAA,但不同種類百合愈傷組織誘導所用的6-BA與NAA的比例有較大差異。同時,沒有針對愈傷組織不同時期的增長量及生長情況的研究報道。由于愈傷組織不同時期的增長量及生長情況對于后期大規(guī)模誘導再分化出不定芽直至生產組培苗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本研究以淡黃花百合珠芽為外植體,研究不同濃度的6-BA和NAA組合對其愈傷組織誘導和愈傷組織直徑月平均生長量的影響,以期為淡黃花百合大規(guī)模組培育苗提供技術支撐。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外植體 野生淡黃花百合珠芽采自貴州省畢節(jié)市大方縣羊場鎮(zhèn)2年生淡黃花百合植株。
1.1.2 培養(yǎng)基 以MS為基本培養(yǎng)基,其中每個配方添加25 g/L 蔗糖,pH值為5.8~6.0,瓊脂添加量6.5 g/L。
1.2 方法
1.2.1 外植體滅菌 將采集的淡黃花百合珠芽帶回實驗室,用自來水沖洗3 h,用鑷子將外層小鱗片剝下,放入燒杯中,加入1~2滴吐溫20,用玻棒攪拌2~3 min,放置30 min,將水倒掉,用紗布將外植體包好,用自來水沖洗1~2 h后,于超凈工作臺上用75%乙醇浸泡30 s左右,用無菌水沖洗3~4次,然后用0.1%氯化汞消毒8 min,無菌水沖洗6次以上,最后將滅菌后的外植體放入事先準備好的無菌不銹鋼盤中,用濾紙吸干表面水分,即可得到接種用外植體。
1.2.2 外植體接種 用鑷子將準備好的無菌外植體接種于不同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組合的培養(yǎng)基上(表1),每組接種5瓶,每瓶接種5個,每組3個重復。
1.2.3 培養(yǎng) 接種后放在培養(yǎng)架上培養(yǎng),培養(yǎng)條件:白天(25±3)℃,晚上(20±3)℃,濕度(85±5)%,光照度為1 000~1 200 lx,光照時間12 h /d。
1.2.4 試驗設計 采用2因素5水平完全設計方案(表1)。
1.3 項目測定
誘導時間t:外植體開始萌動時的時間。
1.4 數據處理
所得數據均采用 IBM SPSS Statistics 20軟件進行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濃度6-BA與NAA組合對愈傷組織誘導時間的影響
不同濃度的6-BA與NAA組合對愈傷組織誘導時間的影響較大。通過對表2中誘導時間的直觀分析表明,處理7、處理9、處理10均可在10 d誘導珠芽愈傷組織萌動,而其他處理的誘導時間相對延遲,其中處理22、處理23、處理25均需要17 d才可以誘導愈傷組織萌動。由表3中誘導時間的Ⅲ型平方和可以看出,NAA的Ⅲ型平方和為334.080,大于6-BA 的7.680,這表明對淡黃花百合珠芽愈傷組織萌發(fā)時間的影響中,NAA起主要作用,6-BA起次要作用。從表2可看出,不同濃度NAA和6-BA對萌發(fā)時間的影響不同,低濃度的NAA誘導萌發(fā)的時間較短,高濃度NAA誘導萌發(fā)的時間較長,0.3 mg/L NAA與1.0 mg/L 6-BA組合能夠最快誘導產生愈傷組織。
2.2 不同濃度6-BA與NAA組合對愈傷組織誘導率的影響
不同濃度的6-BA與NAA組合對愈傷組織誘導率具有顯著性差異。從表2可以看出,處理15、處理20、處理21、處理25的誘導率較差,誘導率不到50%;而處理7、處理16、處理17的誘導率較好,均超過90%,其中處理7的誘導率可達100%。由表3中誘導率的Ⅲ型平方和可以看出,NAA的Ⅲ型平方和為7 055.290,小于6-BA的9 888.965,這表明對淡黃花百合珠芽愈傷組織誘導率的影響中,6-BA起主要作用, NAA起次要作用。0.3 mg/LNAA與1.0 mg/L 6-BA組合對珠芽愈傷組織的誘導率最高,可達100%。
2.3 不同濃度6-BA與NAA組合對愈傷組織月平均增長量的影響
不同濃度的6-BA與NAA組合對愈傷組織月平均增長量的影響具有顯著性差異。由表2可以看出,在第1個月,處理25的增長量最小,只有(0.92±0.01)cm,而處理7的增長量最大,可達(3.07±0.01)cm;在第2個月,處理25的增長量仍然最小,只有(1.06±0.06)cm,而處理7的增長量仍然最大,為(3.19±0.01)cm;在第3個月,處理21的增長量最小,為(1.03±0.01)cm,而處理7的增長量仍然最大,為(3.25±0.01)cm。不管是第1個月、第2個月還是第3個月,0.3 mg/L NAA與1.0 mg/L 6-BA組合的月平均直徑增長量均最大,其增長量均達3 cm以上。從表3中愈傷組織月平均增長量的Ⅲ型平方和可以看出,6-BA的影響均大于NAA,說明對于淡黃花百合珠芽愈傷組織的生長,6-BA起主要作用。從表4中愈傷組織生長情況來看,30 d時,愈傷組織顏色均為黃綠色,隨著培養(yǎng)時間的增加,誘導率高于70%的組合顏色能夠保持較好的生長色,愈傷組織比較疏松,利于增殖和分化(圖1-A)。而誘導率低于70%的組合顏色不能保持好的生長色,逐漸開始褐化,愈傷組織的生長狀態(tài)開始變得緊密,不利于增殖和分化(圖1-B)。結合表2和表4可以看出,雖然誘導率高于70%的組合顏色能夠保持再好的生長色,但隨著培養(yǎng)時間的增加,愈傷組織的月增長量出現規(guī)律性,即前60 d呈現生長加快的趨勢,60 d之后生長開始變緩。
3 結論與討論
本試驗采用珠芽為外植體,以MS為基本培養(yǎng)基,采用2因素5水平完全試驗設計方案考察不同濃度NAA和6-BA組合對淡黃花百合珠芽誘導愈傷組織的影響。結果表明,MS+0.3 mg/L NAA+1.0 mg/L 6-BA為淡黃花百合珠芽誘導愈傷組織的最佳培養(yǎng)基,該培養(yǎng)基不管是在誘導率、誘導時間,還是誘導愈傷組織月增長量方面均達到了最佳。研究還發(fā)現,低濃度的NAA誘導時間較快,高濃度NAA誘導時間較慢,NAA在誘導時間方面起主要作用,但在愈傷組織誘導率及愈傷組織的生長過程中6-BA卻起主要作用,這種現象在現有文獻中未提及。
劉芬等研究表明,誘導蘭州百合花絲愈傷組織形成的理想培養(yǎng)基是 MS+1.0 mg/L 6-BA+0.5 mg/L NAA[6]; 申玉華等研究表明,誘導西伯利亞百合花托產生愈傷組織的最佳培養(yǎng)基是MS+1.0 mg/L 6-BA+2.0 mg/L NAA[7];郭海濱等研究表明,誘導卷丹百合鱗片及珠芽產生愈傷組織的理想培養(yǎng)基為 MS+1.5 mg/L 6-BA+0.2 mg/L NAA[9];周曉波等采用卷丹百合珠芽進行脫毒快繁研究發(fā)現,MS+2.0 mg/L 6-BA+2.0 mg/L 2,4-D+0.1 mg/L NAA為誘導愈傷組織最佳培養(yǎng)基,而只使用6-BA與NAA組合的培養(yǎng)基誘導愈傷組織少甚至沒有[10]。張文娥等的研究表明,MS+0.1 mg/L NAA+1.0 mg/L 6-BA的誘導率為90.6%,而本試驗中,MS+0.1 mg/L NAA+1.0 mg/L 6-BA組合的誘導率為80%左右,誘導率相差10%左右[11]。李黛等的研究表明,誘導愈傷組織增殖的最適培養(yǎng)基為MS+0.5 mg/L6-BA+1 mg/L NAA+3%蔗糖[8],這與本研究在NAA和6-BA 的使用量方面有較大差異,這可能是由所用外植體不同所致。結合本試驗結果及上述分析認為, 不同種類百合誘導愈傷組織時添加的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種類和濃度差異較大,在進行百合工廠化大規(guī)模育苗時,須根據所使用百合的種類,篩選出適宜的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種類及濃度組合。研究結果還表明,愈傷組織在不同時期的增長量及生長情況對于后期大規(guī)模誘導再分化出不定芽直至生產組培苗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李 黛,曾艷玲,魏福倫. 淡黃百合的離體保存[J]. 貴陽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1(3):45-47.
[2]楊 晶,商萬有. 百合的藥用價值研究[J]. 吉林農業(yè),2011(7):271.
[3]周春華,尤 超,陳凝華. 百合組織培養(yǎng)研究進展[J]. 北方園藝,2013(14):193-195.
[4]袁麗麗,劉青林. 從第二屆國際百合屬研討會看世界百合研究趨勢[J]. 中國花卉園藝,2010(22):13-15.
[5]楊春起,李邱華. 東方百合和亞洲百合鱗片組培試驗[J]. 中國花卉園藝,2007(12):40-41.
[6]劉 芬,王發(fā)林. 蘭州百合花絲組培誘導完整植株的研究[J]. 甘肅農業(yè)科技,2001(6):29-30
[7]申玉華,段永平,李 超,等. 西伯利亞百合花托的組織培養(yǎng)與離體快繁[J]. 江蘇農業(yè)科學,2009(2):79-80,87.
[8]李 黛,談 鋒,祝順琴. 淡黃花百合的組織培養(yǎng)[J]. 種子,2005,24(9):27-29.
[9]郭海濱,雷家軍. 卷丹百合鱗片及珠芽組織培養(yǎng)研究[J]. 農業(yè)生物技術學報,2006,22(2):72-74.
[10]周曉波,吳藝飛,丁茁荑. 卷丹百合脫毒快繁技術研究[J]. 中國農學通,2012,28(31):201- 205.
[11]張文娥,潘學軍,胥青青,等. 貴州野生淡黃花百合離體快繁研究[J]. 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36(14):5770-5772,5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