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西省委副書記、省長 李小鵬
困難當中有機遇 國企職工是財富
■中共山西省委副書記、省長 李小鵬
近年來,受多重因素疊加影響,煤炭經濟持續下行,煤炭行業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是:產能過剩,供大于求,供需關系嚴重失衡;煤炭管理水平嚴重滯后于煤炭行業發展速度;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問題還沒有根本解決。此外,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低,也對煤炭行業造成沖擊。這其中,供需關系是基礎,管理是關鍵,清潔利用是根本,外部影響是重大因素。總之,煤炭供給側已經嚴重不適應市場需求發生的新變化。
推動煤炭行業脫困轉型,實現煤炭經濟可持續發展,就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能源革命的總要求,堅決貫徹落實中央部署,遠近結合,標本兼治,綜合施策,大力推動煤炭消費革命、供給革命、管理革命、科技革命和對外開放合作,全面推動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變挑戰為機遇,化時艱為時利。
產能過剩是當前最大的問題,是結構性改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化解過剩產能固然會帶來短期陣痛,但不解決產能過剩問題,煤炭價格穩不住,就無法實現行業可持續發展,煤炭困境就會波及社會,影響大局。因此,我們要堅決地去產能、減產量,通過治標為治本贏得時間和空間。與此同時,還要加強煤炭銷售和企業管理,努力提高經濟效益,為穩增長、惠民生做貢獻。
用辯證的觀點、發展的眼光看,困難當中往往蘊含著機遇。煤價下跌帶來了煤炭企業效益下滑、職工收入減少、財政收入下降,影響著煤炭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但換個角度看,煤價下跌也在倒逼改革創新、加快轉型。煤價下跌,使過去高速發展下積累的矛盾和問題集中暴露出來,倒逼我們清理病灶,對癥下藥,刮骨療毒;為化解過剩產能、推動整合重組、清理“僵尸企業”提供了動力;為促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深度轉化騰出了空間;為發展非煤產業、改變“一煤獨大”創造了條件;也帶動了工業和居民乃至全社會能源成本下降。
用唯物主義觀點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觀點看,需要轉崗安置的國有煤炭企業職工不是包袱而是財富,應當從中發掘人力資本升級、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潛在優勢。誠然,國有煤炭企業存在人員多、負擔重、效率不高等問題,在化解煤炭過剩產能過程中,涉及的轉崗安置人員多、任務重。但需要轉崗安置的國有煤炭企業職工不是包袱,而是一筆寶貴財富。人是生產力中最具有革命性、能動性、決定性的因素,國有煤炭企業職工綜合素質高、組織紀律性強、事業心責任心強,通過企業組織、政府扶持、社會關心,完全可以成為企業轉型發展的中堅骨干和推進國際產能合作的人才要素,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力量,成為全社會的人力資源。我們要珍惜煤炭企業的人力資源,保護好、開發好、利用好這筆寶貴財富,讓企業職工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總之,我們要緊緊抓住中央政策和市場倒逼的雙重機遇,直面困難,開拓進取,闖關奪隘,堅決打贏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場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