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紅娟
“誠信”家風代代相傳
■呂紅娟
我們家是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祖祖輩輩以耕種為生。黃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不僅塑造了祖輩們堅強不屈的性格,也把做人的基本原則——“誠信”家風薪火相傳。
爺爺一輩子勤勞本分,卻常常因為收成不好需借糧度日。每到收獲季節,他第一件事情就是先還掉借的糧食,從不拖欠。爺爺彌留之際還想著誰家的糧食沒有還上,直到父親背著麥子送到借的人家里,爺爺才徹底放心,“無債一身輕”地離開。
父親一輩子風風火火,敢闖敢干。1990年,他承包了我們鎮上的棉花加工廠。一天夜里,庫房著火,十萬斤棉花全部燒光。十萬塊錢的棉花錢在當時是個天文數字,但父親卻從不拖欠工人的工資,他把母親賣棉花的錢取出來,又到親戚朋友處借了些錢,到年底把工資全額發給了工人。工人們領到錢時淚流滿面地說:“跟著你,我們值!明年,還跟你干!”
有了爺爺和父親的榜樣作用,我把“信”看得比天大。有一年我經濟極度緊張,恨不得一分錢掰成兩半花,但我仍然履行著自己做人的原則,從不貪小便宜。有一次,我在賣暖寶時不小心收到一張一百元的假幣,為了不讓假幣再流傳到市場上,我毫不猶豫地撕掉了……
我的行為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女兒。有一次,我帶女兒去超市買東西,結賬時女兒從口袋里掏出一個小玩意說:“媽媽,還有這個。”原來她在挑選物品時,看到一個小玩意覺得好玩就裝進了口袋,但是在結賬時,她卻沒有忘記拿出來,那一刻我感到很欣慰。
感謝以“誠信”為信念的祖輩們,讓我們代代把“誠信”相傳,源遠流長!
(作者單位:同煤集團漳澤電力蒲州發電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