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會 李輝輝
(廣東開放大學基礎教學部 廣東廣州 510091)
對廣東省部分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改革現狀及對策的研究①
劉德會 李輝輝
(廣東開放大學基礎教學部 廣東廣州 510091)
體育課程是職業院校的基礎課程,在當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體育課程的設置和改革刻不容緩。建立適合高職院校課程體系的體育課程,是為更好地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奠定基礎,也是職業體能的基礎。結合目前廣東省部分高職院校實際情況,對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的設置和改革進行調查和分析,提出了建立以就業為導向,樹立終生體育意識,培養職業體能為主導思想的具有高職特色的體育課程改革方向和目標。建立健全符合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的高職體育課程體系。
高職院校 體育課程改革 現狀 對策
廣東作為一個經濟和人才大省,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對職業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地增加。高職院校主要培養基礎人才,對學生動手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求比較高。目前廣東省高職院校的發展為廣東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基礎技術人才保障。高職院校在辦學的過程中,也在不斷地調整辦學方向和辦學模式,具體體現在教學模式的改變以及課程的設置和改革。廣東大部分高職院校是由中專學校升格而來,具有多年的中專辦學歷史,但高職院校的辦學歷史較短,在課程設置等方面更多的是沿襲中專和借鑒本科院校的辦學模式,自己獨立的辦學模式尚不完善。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建設與改革要同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和社會發展相適應。培養具有職業體能的基礎技術人才是目前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改革的方向,也是重點。
1.1體育場館設施條件
隨著經濟的發展,近幾年廣東省不斷加大對高職院校的體育經費投入,加上各校對體育課程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目前廣東省87%的高職院校建有一個標準的400m田徑場,58%的高職院校建有體育館,但體育館生均建筑面積0.5m2的標準卻很少有學校能夠達到。總體來說廣東省大多數高職院校的學校體育場館基本能夠滿足正常體育教學和開展課外體育活動的需要,但仍有部分學校由于種種原因,運動器材不足、體育場館設施簡陋、教學環境較差,體育經費不充足和不到位情況比較突出。體育教學環境及器材不夠完善,挫傷了學生鍛煉的積極性,影響了學校體育課程目標的實現。
1.2體育師資隊伍
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主要存在:結構不合理,整體學歷水平偏低,高學歷、雙師型教師比例偏低;由于領導的重視不夠,體育教師的待遇過低等原因造成教師積極性不高;部分高職院校體育教師由退役專業運動員和普通高校本科畢業生組成,在知識結構和專業技術能力上有待提高;教育觀念陳舊,知識更新慢,教學方法落后,教學工作量大;這些不能從根本上進行改革,體育課程的改革就很難推進。
1.3體育課程的開設情況
按照國家教育部頒發的《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的規定,三年制大專應開設兩年體育課,共144課時。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廣東省高職院校體育課的開課率達到100%,但仍有80%以上的高職院校并沒有按規定開足體育課時,多數高職院校只開設了一年體育課;此外,50%以上的高職院校沒有開設體育理論課;另有部分高職院校為節約辦學成本沒有開設體育選修課,甚至有些學校按照行政班上體育課,導致班級容量過大、學生水平參差不齊,不能滿足不同性別、不同興趣、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就目前的調查情況來看,廣東省60%以上的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設置是不達標的。
1.4體育教學的內容、手段及成績考核
高職院校體育課教學內容大多集中在便于開展、危險性小、參與人數多的項目,教學手段以傳統的講授法和練習法為主,學生的參與度不夠。由于教學內容和手段較單一、枯燥、技術性較強、趣味性不足,不能夠有效調動學生學習和鍛煉的積極性。教學內容和手段缺乏針對性,對學生終生體育能力的培養不夠,關于職業體能方面的教學內容比較欠缺。體育課程的設置應該以學生為主體,以就業為導向,從以鍛煉身體為主轉化為以技術動作學習和興趣培養為主。此外,在成績考核方面,考核評價的標準偏低,考核的內容過于單一,不能全面地反映學生的體育鍛煉和學習情況,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急需建立一個全面、合理、科學的評價和考核體系,把課內考核延伸到課下,把課內鍛煉學習融入到課下的生活。
2.1要樹立先進的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指導思想和體育理念
目前高職院校體育教材正在制定當中,但這只是作為一個指導性的參考教材,具體到各個學校,應該是依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制定符合本校實際發展和要求的體育課程安排,需要制定符合職業技術教育特點的先進的體育教學大綱,這樣才能適應現代高職院校的體育發展方向。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要有所轉變,做到切實為學生服務,為學生著想,以學生的身體發展為根本,確立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習慣和體育鍛煉的意識,加強職業體能在體育教學中的比重,真正地做到為健康著想。樹立學生終生體育意識,培養具有一定運動能力和組織能力的現代基礎技術人才。體育課程的設立和改革要有針對性,樹立職業體能的思想,完善對職業活動有益的運動技能儲備和體育知識。
2.2轉變教育觀念,優化教學模式
更新教學觀念,豐富教學內容及手段,不斷滿足新形勢下學生對體育知識的渴求。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現有的教學模式已略顯落后,陳舊的體育大綱同現代社會體育發展已不太適應,學生對傳統教學模式已感到厭倦,而對于一些新興的具有刺激性、挑戰性、娛樂性的體育項目充滿了興趣。現今的體育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主體,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新興的教學媒體,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鍛煉自主性和自覺性。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使學生進一步拓寬體育知識面,提高專項技能。
2.3強化體育教學在高職院校的基礎地位,重點突出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特點
確保高職院校的體育經費落實到位,完善學校體育設施建設;確保各校對體育教學、科研的投入具有持續性和發展性。強化體育教學的基礎地位,對學生的身體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貫徹落實好學生體質測試,時時監督學生身體健康狀況;加大宣傳力度,從觀念上改變大家對高職院校體育的看法,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在實際行動上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根據各校的專業設置和實際情況編寫適合于本校的體育自編教材,體現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特色。不斷完善體育教學和學生職業體能的有機結合,樹立學生的職業體能意識,培養學生的職業體能能力。此外,各校可以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結合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特點,開展適合本校發展的具有傳統特色的體育項目;
(1)加大對高職院校的體育經費投入,完善體育設施的配備。
(2)從意識形態上強化體育在高職教育中的重要性,因地制宜開展切合實際的體育課程改革,循序漸進,做到有的放矢。
(3)加強師資培訓,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不斷提高在職教師的素質,為體育課程改革做好準備。
(4)體育課程設置和改革要與學校的實際情況相結合,要與職業體能的要求相結合,力求做到體育課程的改革具有前瞻性和創新性。
[1]章成斌,陳慧玉.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8(8):53.
[2]毛振明.體育教學改革新視野[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
[3]高玉蓮,周新.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應與未來職業需求相結合[J].職業與教育,2005(26):43-44.
[4]鄭強芬.洛陽工業高專體育課程改革研究仁[J].中國科學學報,2004(8).
G804
A
2095-2813(2016)09(a)-0102-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5.102
劉德會(1974—),男,漢,河南信陽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李輝輝(1981—),男,漢,河南漯河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