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卉張東楊露徐冉陳路路
(1.東北大學體育部 遼寧沈陽 110819;2.沈陽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學院排球教研室 遼寧沈陽 110102)
體育教學功能多元化視閾下的體育教學目標的設置①
楊春卉1張東1楊露2徐冉1陳路路1
(1.東北大學體育部 遼寧沈陽 110819;2.沈陽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學院排球教研室 遼寧沈陽 110102)
為準確合理地設置大學體育教學目標,回歸體育教學本源,實現體育教學目標的實效性以便更好地增強大學生體質,該文應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等研究方法,從我國體育教學目標設置現狀入手,基于體育教學功能的多元化視角,探討了體育教學目標的設置。研究得出:體育教學功能多元化是體育教學目標設置呈多樣性的主要原因。提出體育教學目標設置時應區別對待體育教學的多元化功能,將傳授學生健身知識、運動技能,增強體質放在首位,突出體育教學的顯性功能。
多元化 體育教學目標 體育教學功能 增強體質
1.1 體育教學目標設置隨意,形式混亂
不少體育教師仍然以布盧姆的認知、情意和技能的目標分類來設置體育教學目標。以這樣的維度設置教學目標存在一定缺陷:未能將體能或素質列為目標,無法滿足體能鍛煉目標的要求,而且體能或身體素質鍛煉的目標也難以融入以上三方面的任何一部分之中,因為,三者已經有了明確的定位[2]。眾所周知,體育教學目標分階段性預期目標和最后體育教學目標,對于階段性的教學目標,如一節體育課,要使學生在眾多方面去達成教學目標顯然是不可能的。還有一些體育教師對于體育教學目標的設置沒有具體的依據,目標設置得比較混雜,只是根據自己擅長什么來進行教學活動,隨意性較大。
1.2 “增強體質,健康第一”在體育教學目標設置中的突出位置未得到突出體現
在歷史的不同時期,人們對體育有不同的期望,甚至不乏體育對經濟與政治的貢獻,目前體育就如一個大雜燴,什么都可以往里裝,什么都可以往里放。體育教學也的確有諸多方面的功能,目前的體育教學目標幾乎涵蓋了德育、智育、美育和體育等各個方面。發展綜合性人才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什么將德、智、美、勞與體相提并論呢?是因為體與它們是“平行”的。雖然在21世紀的當下,國家昌盛、經濟飛速發展、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空前提高,人們對健康的追求日益高漲,但是在一次次的學生體質檢測中,學生體質卻逐漸下滑。這不得不使人們對體育教學目標的設置進行反思。體育教學是提升國民身體素質的重要途徑,雖然在多種多樣的體育教學目標中也會涉及“增強體質,健康第一”,但并沒有將其放到突出位置。
2.1 顯性功能
顯性功能是體育教學的本質功能,即增強學生體質,傳授學生健身知識以及運動技能。但無論教改模式如何創新,體育教學的顯性功能不能削弱,該項功能的價值在于,首先體現出了開設該課程的初衷,也適應了新時期對學生健康狀況的內在要求[3]。毋庸置疑,無論是從歷史角度看還是從體育教學自身屬性與本質來看,體育教學擔負的主要重任是增強學生體質,傳授學生健身知識以及運動技能,使學生學會自我健身和指導,為日后的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最終實現增強學生體質的目標。體育課程開設的初衷和體育教學的目的都詮釋了體育教學的顯性功能。
2.2 隱性功能
隱性功能是指體育教學的衍生功能。
2.2.1 德育功能
毛澤東同志在《體育之研究》中曾說過:“德智皆寄于體,無體是無德智也”。體育運動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情感體驗機會,使某種品質在一次或某一時期的訓練比賽過程中,得到反復的多次強化體驗,從而促進優良品質的形成[4]。體育教學實踐過程可培養學生頑強拼搏、不畏困難、勇于進取的良好品質,德育顯然是體育教學功能的又一體現。
2.2.2 培育良好心理功能
各種體育手段的調節治療,可使人的注意力轉移、情感發泄、興趣改變、緊張度降低、情緒趨向穩定[5]。當代學生心理主要存在著焦慮、心理壓力大、自卑等,在體育教學實踐中可使學生身心得到放松、緩解壓力、提升自我存在感,對學生的心理有良好的改善功能。
體育教學還有培養提高智力、生命等諸多方面的隱性功能。
體育教學目標來自于體育教學的功能,是人們對體育的期待(價值取向)。但功能和期待又不能單獨成為目標,目標只是功能和期待的結合[1]。也就是說體育教學的隱性功能中某一功能不能單獨地列為體育教學目標,要將其功能和教學現狀、教學環境、教學對象的實際情況及人們的期待進行有效地整合,以便合理地設置體育教學目標。體育教學目標的設置不能單純地為了設置而設置,而應為教學活動的指導及目的的實現而設置。體育教學目標的設置映射著體育教學的功能。
體育教學功能對體育教學目標的設置有著導向作用,體育教學功能指導和規范了體育教學目標的設置,體育教學目標的設置要依據體育教學是否有實現其目標的功能。但在體育教學目標設置過程中,有些教師往往將體育教學功能的某一功能設置為體育教學目標,導致體育教學目標設置隨意,形式混亂。
筆者承認體育教學的多元化功能,但對其功能的定位上層次分明。體育教學的主要功能是增強體質,傳授學生健身知識以及運動技能。至于其隱性功能則是在體育教學實踐中衍生出來的,在體育教學實踐中體育教學的顯性功能得到很好地突出和體現必然會使其隱性功能得到很好發揮。將體育教學的隱性功能視為體育教學目標設置的主要依據可以促進學生德育、智育等目標的實現,但違背了“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阻礙了回歸體育的本源,另外在當前學生體質下滑的背景下,無論是為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還是為有效解決學生體質下滑的困境,體育教學目標設置都應主要依據體育教學功能的顯性功能來設置。
體育教學目標的設置應從實際出發,根據當前學生身體情況,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體質,摒棄將體育教學某一隱性功能視為體育教學目標的思想,把握體育教學顯性功能這條主線,在體育教學功能多元化的趨勢下厘清體育教學功能的顯性功能與隱性功能,辯證地對待它們,有主有次;積極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將其落實到教學實踐中;利用體育教學功能對體育教學目標設置的導向作用,指導規范體育教學目標的設置。
[1]毛振明.體育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林少琴.新課改背景下體育教學目標設置若干現象分析[J].體育學刊,2013(7):88-89.
[3]倪銘,楊榕.新時期大學體育教學的功能定位及合理化模式探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4(31):70-71.
[4]單舜,陳瑞寧.德育:體育教學的靈魂[J].體育科技,2013,34(4):165-166.
[5]于勇.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J].湖北體育科技,2005,24(3):343-345.
G807
A
2095-2813(2016)10(b)-0004-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9.004
①2015年遼寧省體育局體育科研課題(項目編號:2015lntyyb—02)。
楊春卉(1973—),女,遼寧沈陽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學校體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