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 梁金娥 楊琪
(銅仁職業技術學院 貴州銅仁 554300)
懷化市洪江區雪峰“斷頸龍”的傳承與保護研究①
張勇 梁金娥 楊琪
(銅仁職業技術學院 貴州銅仁 554300)
民族傳統體育借助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力量,得到有效的傳承途徑。雪峰“斷頸龍”作為雪峰山區獨具特色的龍舞文化,歷史久遠、底蘊濃厚。該文以懷化市洪江區雪峰山地區為調查對象,采用文獻資料法、實地考察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對雪峰“斷頸龍”的背景、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從而為“斷頸龍”的傳承提供可行性研究,并提出相關的保護策略。
“斷頸龍” 傳承與保護 保護策略
舞龍是中華民族騰飛的象征。在我國的史書記載中,舞龍能祈求風調雨順,來年的五谷豐登。雪峰“斷頸龍”作為一種民間傳統體育文化,因制作技術后繼乏人,舞龍技術整體衰退,瀕臨失傳的邊緣。雪峰“斷頸龍”是雪峰山區一種古老而神奇的漢族龍舞文化。關于斷頸龍燈的起源,由于文獻記載的缺乏已無法考證,只是在當地漢族民間傳說中有紀念唐朝魏征夢斬涇河老龍典故之說而名,流傳至今已有1300年歷史,自古以來成為百姓中家喻戶曉最具影響的漢族民俗傳統文化活動,經久不衰;具有民族藝術性。
雪峰“斷頸龍”開展歷史悠久,后來在五溪地區發展起來,結合我國眾多民俗民間的文化,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和展現形式。它在國內一些大型的傳統體育活動中,如,農運會、民運會、龍獅精英賽中展示出了其特有的文化價值。在傳統的節假日里,都可以看到群眾性舞龍、舞獅的比賽和表演,有力地推進和發展該省的龍獅運動。“斷頸龍”在這一時期得到了飛快發展,它的集體性、活態性、傳承性、觀賞性、表演性等價值被廣泛認可和贊許。因為自身的價值,文化底蘊沉積深厚,2007被列入懷化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懷化地區乃至湖南省的旅游名片之一。
2.1 發展瓶頸的客觀原因
雪峰“斷頸龍”的發展,與所處地理位置有一定關系。由于缺乏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旅游的管理人才,致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停滯不前甚至出現倒退現象。“斷頸龍”系列燈俗文化流傳至今大多是零散的,加上表演形式較為單一,基本符合游客的觀賞需求,但限制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推廣。據調查得知,跨洪江與溆浦兩市縣存在深層次的旅游資源整合之憂,在旅游整合開發中統一指揮難度較大,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斷頸龍”的發展。加之,“斷頸龍”地處較為偏遠的西部地區,交通欠發達,經濟發展較為落后,相關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較為匱乏,導致龍隊的技術和實力很難進一步提高。此外,外出打工的人員較多,由上而下的龍文化傳承出現斷裂,導致燈俗文化的銜接存在一定的問題。
2.2 發展瓶頸的主觀原因
從制度方面看,舞龍運動的發展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一個健全的組織體系,來領導和協調舞龍的組織管理工作,從而實現舞龍隊伍的規范化;從精神層面上看,民眾的保護意識應該普及加強。雪峰“斷頸龍”燈舞不僅僅是祭祀活動,更應該是懷化地區的特色文化。有這樣的意識,才有保護的想法和行動。對于這種特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村與村、鎮與鎮應該力圖跳出地域限制,交流溝通制作燈具、祭祀、舞蹈等流程,去除封建、迷信的一些元素,避免單一舞龍文化。政府及相關部分發揮引導作用,加大投資及宣傳力度,將“斷頸龍”引出懷化,讓更多的人了解和保護。雖然全國各地已有各種舞龍賽事,提供走出地區的平臺,但是考慮到傳統“斷頸龍”與現代競技舞龍的結合和融合的難題,“斷頸龍”始終很難走上參賽的平臺,從而失去了一次次展示、提升自身的機會。
3.1 優化旅游資源
優化旅游資源的目的,就是要吸引更多喜愛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游客,獲得最佳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要達到這個目的,必須向旅游者提供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資源,才能滿足他們眼前一亮、別具匠心等心理要求。因此,懷化市旅游資源想要把民族傳統發展起來,應將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上結合起來,發揮獨有的項目特色。
3.2 加強與高校的合作
加大投入,納入民族傳統體育教學內容。采用多種手段、多種渠道,政府單位宏觀支持導入,解決經費短缺、器材場地匾乏問題。可以有選擇地納入到學校的民族傳統體育教學內容,使現代體育與民族體育互為補充。已有許多院校將舞龍運動與體育專業結合起來,比如:湖南師大、南京師大、吉首大學,可以效仿這些院校,將舞龍引入更多的院校。各大院校積極開展一些以舞龍活動為載體的各種各樣對外交流活動,相互學習,相互探討,共同促進“斷頸龍”舞龍運動事業的進步和發展。有關部門多組織一些以舞龍運動為內容比賽活動,使舞龍運動競技水平得到不斷地創新和提高。
3.3 實現觀念轉變,走產業化發展道路
“斷頸龍”是極具特色的民族傳統體育資源,它的發展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和制約。因此,轉變傳統觀念,積極開發旅游消費市場,切實加快該地區民族傳統體育旅游業的步伐,才能有效地促進“斷頸龍”的傳承與發展。廣大民眾應當不斷地改變舊觀念,樹立新思想。舞龍作為一項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喜愛,理應走社會化、產業化道路,不斷地挖掘和綜合開發該項運動的健身、培訓、文化及信息服務、器材服裝和其他衍生品。既對舞龍舞獅運動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又起到了對民族傳統體育的融合與完善,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把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推出中國走向國際。
要發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需要優化旅游資源,加強與高校合作,轉變舊觀念,走產業化發展道路,同時旅游業的發展、高校的建設也需要導入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斷頸龍”作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傳承和發展受其地理位置、經濟發展、技術人才及組織管理體系等方面的影響和制約。結合“斷頸龍”發展的實際,筆者提出優化旅游資源,加強與高校合作,實現觀念轉變,走產業化發展道路,試圖為“斷頸龍”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支撐。
[1]王大有.龍鳳文化源流[M].北京: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1988.
[2]唐韶軍.中國舞龍的技術風格及社會價值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5.
[3]張繼生,雷軍蓉.舞龍運動發展與前瞻[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26(5):605-606.
[4]洪江市政府網.洪江市洗馬鄉名片[EB/OL].(2011-06-28). http://www.hongjiang.gov.cn.
[5]文紅,盧金剛.溆浦喔喝燈舞的保護研究——從文化景觀的角度[J].懷化學院學報,2009(12):1-4.
[6]舒顏開,田祖國.湖南龍獅運動的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4(9):71-72.
Study on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of Hongjiang District,Huaihua City Xuefeng "broken neck Dragon"
Zhang Yong Liang Jine Yang Qi
(Tongren Polytechnic, Tongren Guizhou, 554300, China)
Dragon culture has a long and rich history,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outstanding traditional folk incultural heritage. This paper first analyses the background of "broken neck dragon", conforms meaning of protection ,then introduces his forms,digs his aesthetic and literary values, last puts forward relevant protection strategies basing on the actual by method of investigatiing in xue feng.
“Break neck dragon”; Inheritnce and protection;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G852.9
A
2095-2813(2016)10(b)-0173-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9.173
①張勇(1975—),男,土家族,貴州銅仁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