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友
(江蘇省蘇州市體育運動學校, 江蘇 蘇州 215000)
簡談舉重運動員的選材要求
吳金友
(江蘇省蘇州市體育運動學校, 江蘇 蘇州 215000)
運動員能否在后天取得成功,與最開始的選材關系密切。很多運動員難以突破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開始選材的時候沒有注意,因而影響到職業生涯的成就,因此,研究運動員選材具有重要的意義。隨著近年競技體育和科學技術的不斷前進,對運動員選材也逐漸轉向科學化。從大多數少年兒童中,有選擇性地將體形和素質都非常出眾的人才挑選出來,采取有針對性的科學訓練,將其競技能力充分發揮出來,基層學校是選拔運動員中的基礎環節。體校由于各方面的限制,每年只能招收固定名額的學員,并且單靠業余體校向上級體校、體工隊及專業隊輸送運動員,不能完全解決選材問題。如此一來,基層學校的科學選材就顯得相當重要。“萬事開頭難”,但開頭卻是最重要的,難以想象一開始沒有選好苗子,全憑后天努力,就能在競技體育中取得佳績。因為競技體育不同于一般的學習,一般的文化課學習,即使資質平平,只要肯鉆研,花功夫,往往也能取得不錯的成績,而競技體育對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要求非常高,初始階段沒有選好,對后面的成長有很大的負面作用。
舉重是一項歷史悠久的運動,運動員在舉重時,要求雙手將杠鈴舉過頭頂,舉起的重量越大,成績越好,舉起重量最大的,則取得最終的勝利。男子舉重在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時便被列入正式項目。直到2000年的悉尼奧運會時,女子舉重才被列入正式項目,雖然早在1987年世界舉重錦標賽就已經有女子項目。舉重運動員要完成2個舉重動作:抓舉和挺舉。該項運動對運動員的條件要求為:(1)凡發育健全并有一定專項訓練基礎的男、女運動員,均可參加競賽;(2)凡參加競賽的運動員,必須經醫生檢查,并持有身體合格證明;(3)青少年運動員須持有出生證明;(4)女運動員須持有性別檢查證明;(5)少年組年齡為13~17歲;(6)青年組年齡為18~20歲;(7)成年組21歲以上;(8)男、女運動員年滿15歲可參加全國比賽。
本文探討的是舉重運動員的選材,既然是運動員,自然按照競技體育的要求來選拔。競技體育的成績,是通過比賽來檢驗的,不管運動員平時多努力,水平有多高,除了訓練要扎實外,關鍵還是要選好苗子,要做到先天優秀,后天努力,這樣往往能在比賽中取得佳績。舉重這一項目也是如此,選好苗子是取勝的重要因素,成功的希望。下面擬對舉重運動員的選材進行闡述。
1.1年齡及形體
國際標準規定,舉重運動員的年齡要求為:少年組年齡為13~17歲;青年組年齡為18~20歲;成年組21歲以上;男、女運動員年滿15歲可參加全國比賽。所以選材在年齡上要嚴格按照以上的要求。一般來說,舉重運動員的選材最好的年齡就是13歲左右,剛進入青春期,骨關節成熟,不會造成身體傷害。一來這個年齡的孩子具有可塑性;另一方面年齡不是太小,不會影響到正常的發育。
關于形體要求,因為是競技體育,對肌肉密度要求嚴格,所以身體中脂肪不能過多,否則影響到肌肉密度,不利于力量增強。另外,由于舉重運動要求運動員下盤穩定,所以運動員的重心不能太高。
選材還要注意體形均勻,四肢長短合適,必須觀察其父母體形,因為父母的體形對兒童會有遺傳作用。通過對父母體形的觀察和了解,可大概掌握青少年兒童隨著年齡的增長,其體態的發展大致趨勢。因此即使看到一個兒童目前的體形比較一般,看似不適合舉重運動,但也不可輕下結論,因為對其父母體形的觀察是必須的。如果父母的體形都很好,可以考慮暫時收下,也許稍加鍛煉,孩子的形態就適合舉重了。具體而言,就是身體各部分的形態:體形雖然從外表大致可以看出,但是具體的細節還需仔細觀察和測驗,切不可隨意行之,將一個不適合舉重的孩子選進,訓練幾年后又置之不理或者干脆送還父母,影響到今后的成長。也不可將一個非常適合舉重的兒童輕易排除在外,從而減少了一個可能是未來冠軍的機會。具體說來,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參照:(1)手大:杠鈴有一定的厚度,手大的人易于抓起杠鈴,反之,手小則很難把握杠鈴,即使能抓住,也不一定能保持住。(2)肩寬胸厚:有這種形體的兒童,今后的骨架一般很大,適合舉重運動。(3)臀部大:臀部大的人,腿一般很粗。腿粗就意味著下盤力量大,下盤穩,舉起來之后比較易于保持固定姿勢。因為舉重運動并不是說將一定的重要舉起來就行了,舉重包括抓舉和挺舉,抓舉要求運動員將杠鈴平行地放在兩小腿前面,兩手虎口相對抓杠,將杠鈴舉過頭頂,雙臂伸直,并保持平衡。挺舉要求,最終的成績是否有成績是依據裁判員的口令,裁判員則是看運動員是否保持了很好的平衡。
肩寬臀部大是有力的標志,屬力量型。手大易于掌握杠鈴,有這幾個條件,一般比較適合舉重,初選時應予以注意。
1.2身高
雖然舉重沒有身高的要求,但是它有體重的要求,因此無形中,對身高也會有所要求。舉重運動是按照體重分級別的比賽項目,身高對體重的影響極大。輕級別選擇身材較矮的、體重不大的兒童少年,大級別選擇身材相對高一些的少年兒童。根據這一特點,身高在舉重選材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對于舉重運動員,當體重相同時,身高低意味著肌肉的比重較大,由此力量一般也會更大,舉的重量也會更大。因此,我們經常在電視中看到,優秀的舉重運動員一般身高不是很高。例如,2000年悉尼奧運會77kg級舉重金牌獲得者占旭剛,身高172cm;2002年世錦賽獨得女子3金并打破3項世界紀錄的王明娟,身高150cm;2008年北京奧運會女子舉重48kg金牌獲得者陳燮霞,身高150cm;2012年倫敦奧運會女子58kg舉重金牌獲得者李雪英,身高161cm。新橋醫院骨科張正豐教授表示,在挑選舉重選手時不能選擇個子很高的,原因是個高舉起杠鈴的距離長,會比個子矮的選手費勁。另外,壯實的體形更穩更適合舉重這項運動。“跳舞的選手,他們的大腿一般都很結實”,因為腿部力量夠強,才能支撐上身運動。從以上這些例子可以看出,在選材時,身高是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雖然身高與所舉的重量并沒有直接關聯,但身高稍微矮一點的可塑性會更好。在這里,筆者還要糾正人們心中的一個誤區,很多人看到電視中舉重運動員都不高,誤認為是重壓所致,其實并非如此。我們知道,一個人的高矮取決于先天和后天兩大因素,先天因素主要同遺傳有關,可見遺傳對身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毋須過多的擔心舉重會使身高越來越矮。如果真的希望自己的子女在舉重方面取得一定成績的父母,幾乎可以忽略舉重對身高的影響。
以上只是選拔舉重運動員的基礎條件,是否適合舉重這項運動,還要看專項素質,也就是超越一般人的身體素質。良好的身體素質是提高運動成績的物質基礎。在今天這個科技極為發達,物質條件極為充裕的時代,凡體壇上的佼佼者都具有超人的身體素質,因此在選材時身體素質應放在重要地位。身體專項素質不同于基礎條件,基礎條件的要求是看一個人適不適合練習舉重。至于作為專業選手,以此為職業,還必須看專項素質,專項素質不達標,只能將舉重作為一個業余愛好進行練習,可以參加業余體校的鍛煉,而專項素質達標的,就具有做專業運動員的潛質。不同于一般根據舉重特點,選材進應注意青少年兒童的專項身體素質,身體素質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1一般身體素質
以60m加速跑、跳高和立定跳遠為主,加速跑、跳高和立定跳遠是反映腿部爆發力的重要指標,舉重過程中,要求蹬腿與直立,這2項都需要運動員具有很好的腿部爆發力,否則難以舉起大的重量,所以以上幾項都是舉重選材時不可缺少的測試內容。在測試的時候,要注意選擇比較專業的場地,不可隨意選擇不合格的場地,一方面是因為不專業的場地容易導致被選者受傷,另一方面場地的不專業也很難測出專業的成績。如60m加速跑,就應該選擇塑膠跑道,塑膠跑道具有平整度高、抗壓力強、硬度彈性適中、物理性能穩定的特性,有利于被選者發揮自己最佳水平,而且還能降低傷害的概率。
2.2專項素質
專項素質指3大力量。看一個少年兒童在舉重有無前景,關鍵要看上肢、腰背和腿部的力量。舉重要求雙手將杠鈴舉過頭頂,因此上肢力量非常重要,尤其是胸部的力量和肱二頭肌的力量。另外,下肢力量不足的話是無法支撐超過自身身體幾倍的重物的,因此下肢力量也使考慮的要素之一。如何測試被選者的3大力量呢?筆者認為首先應該讓所有的被選者在空地中自由活動,做好伸展動作,然后讓所有的選者到健身房中,對他們的3大力量進行專門檢測,如上肢力量可以通過舉啞鈴來測試,腰背力量可以通過腹肌輪來檢測,腿部力量主要通過騎單車的持續性來看。
2.3心理素質
舉重是一項非常枯燥無味的運動,每天重復著同樣的動作,甚至同1個動作需要訓練幾個月,這要求備選人一定要耐得住寂寞,能夠苦中作樂。有時候,學習舉重的選手,鍛煉了多年,力量卻未見大幅度增強,導致練習者灰心喪氣,沒有毅力繼續練下去,因而半途而廢。這就要求備選者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不要被一點點困難壓倒了。如何檢測被選者的專注力呢?筆者的方法是將所有被選者局促在1個封閉的環境中生活1周,讓他們每天都做同一件無聊的事情,考官注意觀察他們每個人的表現,常有浮躁、不耐煩的表現者,一般不適合舉重這項運動,那些能持之以恒,保持長期保持專注的選手,從性格角度而言往往比較適合舉重運動。
舉重運動在我國是小眾項目,學習的人不多,主動要求學習舉重的青少年一般都是對這項運動有著深厚的情結,希望自己真正能在舉重運動中贏得未來。所以,在選材時一定要十分關注,既不能淘汰潛力者,也不要選擇潛力不足者,以免影響他們未來的發展。人生重要的選擇往往只有那么幾次,職業的選擇就是其中之一。筆者希望通過這篇文章,能對有志選擇舉重這項運動作為自己職業的青少年提供一些參考。
G884
A
1674-151X(2016)06-041-03
2016-04-16
吳金友(1975~),初教一級,本科。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