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UD中國領導決策案例研究中心
渝粵貴給力供給側
■IUD中國領導決策案例研究中心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我國改革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為積極穩妥落實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等結構性改革重點任務,2月19日重慶市在全國率先出臺《重慶市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方案》,將形成1個總體方案、4個專項方案和若干任務清單“1+4+X”的工作體系。其中,總體方案包括57項重點任務。十天后的2月29日,廣東省政府也印發《廣東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方案(2016—2018年)》及《廣東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行動計劃(2016—2018年)》等五個行動計劃。《總體方案》擬將積極妥善處置“僵尸企業”作為化解產能過剩的“牛鼻子”。同日,貴州省出臺《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意見》,在九大領域安排35項具體工作,通過改革基本形成品種豐、品質優、品牌強的貴州特色產品生產供給體系。
五個方面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1以市場為導向增加有效供給
調整供給結構
提升供給水平 實施研發投入提升、創新平臺建設、“雙創”基地打造、人才保障“創新驅動四大工程”,促進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三鏈協同”。
提升供給活力 提升開放水平拓展市場空間;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增強供給體系活力。
2積極穩妥去除無效供給
去除過剩產能 壓減煤炭、鋼鐵、造船等行業產能。推進水泥、平板玻璃行業兼并重組、產業升級;嚴格控制全市糧食庫存總量。
去房地產庫存 加大土地供應調控力度,兩年內土地供應規模逐年減少10%,商品房新開工面積增速控制在3%以內。切實降低房地產企業稅費。全面推行貨幣化安置,通過減免稅費等方式鼓勵區縣政府通過購買商品房或搭建服務平臺組織居民自主購房等方式安置。推動房地產功能轉型,通過調整土地用途、規劃條件,推進房地產與文化體育、健康養老、教育醫療、眾創空間、停車場融合發展。
去除僵尸企業和空殼公司 采取“四個一批”的方式去除僵尸企業和空殼公司等無效資產:企業集團內部處置一批,兼并重組一批,通過資產管理公司處置一批,破產關閉一批。
3切實降低實體經濟負擔
降低企業稅費負擔 降低企業經營性成本
降低要素成本 積極推進售電側改革。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規范企業融資過程中擔保、評估等中介收費行為,清理不必要的資金“通道”和“過橋”環節收費。
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強力推進“放、管、服”改革,實施“分類精準放權”,建立和完善全市統一的公共信用信息應用平臺。
4加大風險防控力度
管控好各類債務和高杠桿產品 做到政府性債務總量不增加,消除紅色預警區縣。對金融機構推出的夾層投資和萬能險等高杠桿產品進行重點管控。
降低工商企業資產負債率 完善企業資本金補充機制,提高非金融企業直接融資比重,鼓勵企業積極引入各類投資者實現股權多元化,降低企業資產負債率。
嚴厲打擊非法集資行為
5切實補強基礎設施和民生領域短板
脫貧脫困工程
基礎設施補短板工程 著眼于加強城市地下管網、市內交通和“最后一公里”水電路氣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生態環境建設補短板工程 著力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推進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和低碳發展,加大三峽庫區環境安全保障力度,策劃了3大工程包。
社會事業補短板工程 在全面完成年度重點民生實事工作任務的基礎上,策劃了教育、醫療、文化3大工程包。
重慶市市長黃奇帆:抓好供給側改革主要應從三方面著手:要通過降低融資成本、減稅降費、簡政放權等,改善“供給約束”,降低企業運行成本;要通過“去產能”、“去庫存”,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新興服務業等,將生產要素從供給老化產業向新興產業轉移,更新供給結構;要通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減少對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的供給抑制,提高供給效率。
五項重點任務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1積極化解過剩產能,優化產業結構
推進“僵尸企業”分類處置 全面摸清“僵尸企業”情況,建立國有和非國有“僵尸企業”數據庫。將國有“僵尸企業”作為處置重點,有針對性地采取兼并重組等不同方式進行精準處置。出臺國有企業出清重組“僵尸企業”促進結構優化的指導意見和省屬國有企業出清重組“僵尸企業”促進結構優化的實施方案。
加快淘汰落后產能 積極化解嚴重過剩產能 有效遏制產能盲目擴張 推動珠三角地區產業梯度轉移 加強國際產能合作 建立健全產能結構優化長效機制
2著力化解房地產庫存,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
有效釋放農業轉移人口城鎮購房需求 加強房地產市場引導 支持合理住房消費
推進住房制度改革 大到非戶籍常住人口,實現公租房貨幣化。大力發展住房租賃市場,鼓勵自然人和各類機構投資者購買庫存商品房,成為租賃市場的房源提供者,鼓勵發展以住房租賃為主營業務的專業化企業。 加快化解商業地產庫存
3有效推進金融去杠桿,促進金融業平穩健康發展
推動金融機構和金融產品去杠桿全面摸清廣東省金融杠桿的情況,研究制定對策。推動金融機構通過增加自有資本等措施降低杠桿。
加強金融風險監測預警 加強金融風險管控 加快處置不良貸款加強政府債務管理
4多措并舉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優化企業生產經營環境
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嚴格落實國家全面清理規范涉企收費措施。妥善推進部分國家規定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省級及以下收入減免工作。
降低企業人工成本 降低企業稅負成本 降低社會保險費成本 降低企業財務成本 深化價格改革降低生產要素成本 降低企業物流成本
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短板 推進天然氣主干管網、信息網、城市地下管網“三網”建設 加快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完善互聯互通交通網絡 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加大環境污染治理力度構建新型人才供給體系
5補齊軟硬基礎設施短板,增加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
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要扎實做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各項工作。要將處置國有“僵尸企業”作為去產能的重點,將其與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協同推進,到2018年底基本實現“僵尸企業”市場出清。要推進房地產特別是商業地產去庫存。要強化金融風險排查,有效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要切實減輕企業稅費負擔,降低水電氣地等生產要素成本和融資成本,支持實體經濟穩定健康發展。要加快交通、信息、環保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現代化教育設施建設,提升人力資本素質,補齊軟硬基礎設施上的突出短板。
九個方面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1大力提高優質農產品供給能力
推進優質農產品銷售模式改革創新 制定實施貴州特色優質農產品品牌策劃營銷方案,評選推出一批農產品名優品牌,提高貴州特色優質農產品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
2大力推進工業轉型升級
實施“百企引進”“千企改造”工程和“雙培育”“雙退出”行動計劃 圍繞去產能,制定“雙退出”年度實施計劃,淘汰一批煤炭、鋼鐵、水泥等落后產能,清理處置一批已停產半停產、連年虧損、資不抵債、靠政府補貼和銀行續貸存在的“僵尸企業”。
3大力發展以山地旅游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
全力打造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 打造“多彩貴州風`·山地公園省”品牌,實現從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加快山地旅游精品景區和精品旅游線路建設。
全力打造全國知名健康養生基地 大力發展滋補養生;大力發展休閑養生,圍繞維護身心健康,加快發展生態文化休閑體驗、避暑度假和健康養老等產品;大力發展康體養生,圍繞促進身體健康,積極發展以動靜有常、和諧適度的運動為調養手段的健康養生業態,加強體育場館建設,加快發展山地戶外運動和水上運動;大力發展溫泉養生。
4大力提升大數據大生態產品供給水平
增加大數據產品服務供給 著力提供大數據商用產品和服務,積極發展數據存儲、采集等核心業態,加快培育智能終端產品等關聯業態;著力提供大數據民用產品和服務,在交通運輸、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社會保障、養老服務等重點民生領域,開發一批大數據應用產品;著力提供大數據政用產品和服務,把分散在各級政府及各部門、單位的信息平臺整合接入電子政務云,推動企業、行業協會等主動采集開放數據并遷入“云上貴州”,構建跨區域、跨部門、跨行業的數據匯聚交換平臺,實施“數據鐵籠”行動計劃;加強大數據政策法規體系建設。
增加生態產品服務供給
5大力降低企業成本推動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
6全力以赴補齊短板增強公共服務供給精準性
7強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托底保障
8加快建設標準體系倒逼供給質量提升
9加快發展開放型經濟增強供給主體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