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輝 阮家凈
(廈門大學體育教學部 福建廈門 361021)
廈門市思明區校園足球可持續發展研究①
陳志輝 阮家凈
(廈門大學體育教學部 福建廈門 361021)
為探索廈門市思明區校園足球活動可持續發展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專家訪談法,對廈門市思明區校園足球開展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得出:學生的參與程度相對較高,開展的足球課程設置相對合理,安全保障措施不夠完善,師資力量薄弱,社會各界對于校園足球活動的開展有較大地關注力度。建議:建立主體明確的校園足球管理體系、可持續發展的資源配給及人才培養體系。
體育教育 校園足球 可持續發展
2016年4月1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發布《關于印發中國足球中長期發展規劃(2016-2050年)的通知》,這標志中國足球史上第一次有了一部時間段明確的長遠發展規劃。規劃中要求實行全國校園足球四級聯賽制度,到2020年,全國特色足球學校達到兩萬所,這足以看出國家大力發展校園足球的決心。
思明區是福建省廈門市所轄的一個區,是廈門市最早的經濟、政治、文化、金融中心。同時作為廈門市校園足球開展最為成熟的地區,現有80所校園足球布點學校,包括52所小學,17所初中,11所高中,其中有10所小學和6所中學為校園足球重點學校。思明區的校園足球,見證廈門足球乃至我國足球運動發展的漫長歲月。如今足球再一次成為廈門校園體育的亮點,全區已形成了班級、年級、學校、區多個層級的校園足球聯賽。這樣的開展環境對足球在全省范圍內的推廣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對于其他省市地區同樣有著重要的借鑒作用。盡管廈門校園足球取得一定的進展,具有一定基礎,但同時也暴露出許多的問題。該文通過對思明區校園足球開展現狀的研究,以期找到我國校園足球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1.1 研究對象
該文研究對象為廈門市思明區校園足球活動。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需要,查閱1980—2015年有關校園足球和可持續發展的相關文獻資料,并閱讀有關專著,為該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1.2.2 問卷調查法
對廈門市思明區80所校園足球布點學校進行問卷調查,對教練員發放調查問卷80份,回收80份,回收率100%。對學生家長發放調查問卷1000份,回收917份,回收率91.7%。
1.2.3 專家訪談法
訪談廈門市校園足球辦公室負責人,廈門市足球協會官員等,聽取有建設性的意見,為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2.1 廈門市思明區校園足球開展現狀分析
2.1.1 學生參與度及參與動機現狀分析
校園足球是在全國范圍內學校舉行的足球運動,在開展之初提出的目標是增強學生體質,選拔優秀足球人才。從學生參與校園足球的程度能夠看出校園足球開展的廣泛性,而通過對學生參與校園足球動機的分析,也可以了解校園足球的發展存在一些不足。
從調查中顯示的數據發現,廈門市思明區開展的校園活動中,學生的參與程度相對較高,有87.2%的學生參與到了校園足球活動中,熱愛足球運動是這部分學生參與校園足球運動的最大動機,占總數的38.2%。同樣,從對未參加校園足球活動的原因調查中發現,對足球不感興趣的學生一樣占很大比例,達到50.4%。可見在校園足球運動開展中對于學生興趣的培養,成為校園足球運動開展中的重要關注點之一。開展強身健體和快樂參與為導向的校園足球比賽,形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因材施教的青少年校園足球教學體系,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真正喜歡足球運動,潛在的積極性才能夠被徹底地激發出來,才能將足球運動當做自己學習生活的一部分。
2.1.2 學校足球課程設置與訓練現狀分析
足球課程教學是學校體育發展校園足球運動的一項重要途徑。在校園足球開展初期,由于學生足球運動的基礎參差不齊,一些必要的足球運動知識和基本技能需要在課堂中傳授給學生。因此,足球課程設置的節數對于學生是否能掌握好足球運動的基本技術和技能有著重要關系。
為推進校園足球的發展,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發布了《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實施方案》,方案要求學校體育課應加大足球教學在教學內容中的比例,在校學生每周應有不少于2h足球活動時間。在調查中發現,53.1%的學校選擇每周開設兩節足球課程,這樣的課程設置相對合理,符合國家對于學生體育課程設置的要求,是對于學校教學資源的優化利用。22.4%的學校每周開設三節足球課,這部分學校的師資力量較為雄厚,運動場地和器材較為充足,能夠承擔這樣的課程教學頻率。但部分學校由于場地不足,每周只能開設一節足球課,這部分學校的學生足球運動能力提升就相對緩慢,積極性較其他學校學生較差。因此,需要加大校園足球運動場地設施建設力度,讓每個中小學足球特色學校均建有一塊以上的足球場。擴大教練員隊伍,提高現有體育教師的足球教學水平,發展足球專業教師隊伍,鼓勵專業教練員服務校園。
2.1.3 學生安全保障現狀與分析
運動損傷是影響體育運動發展的一大難題。學生踢球,家長往往會擔心受傷,因此在校園足球活動中,足球運動員的身體安全和保障也是校園足球活動開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內容。
從調查中發現,大多數學生不了解運動損傷的危害,不清楚運動損傷后,責任到底該由誰負責,這部分學生占總人數的65.7%。這一現象說明,學校在開展校園足球活動中的安全保障措施不夠完善,沒有專門針對學生訓練或比賽中受傷的應急處理辦法培訓,這是思明區校園足球開展中存在的一大隱患。因此,要在完善學生安全保障機制上下工夫。學校要加強對學生進行校園足球安全教育,增強學生安全規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政府要引導保險公司根據足球運動特點開發校園足球人身意外保險等多樣化的保險產品,鼓勵學校、個人購買運動傷害類保險,建立學生運動意外傷害事故第三方調解機制,進一步提升校園足球安全保障水平,解決學校、學生和家長的后顧之憂。
3.1 結論
(1)學生的參與程度相對較高,興趣的培養應該成為重要關注點之一。
(2)開展的足球課程設置相對合理,符合國家對于學生體育課程設置的要求。
(3)學校在參與校園足球活動中的安全保障措施不夠完善。
3.2 建議
(1)建立主體明確的校園足球管理體系。校園足球開展應以教育系統為主,體育系統為輔。
(2)建立可持續發展的資源配給體系。各級學校應該做好校園足球資源利用的反饋,讓校園足球的各項花費都做到透明,通過宣傳等手段擴大校園足球開展的影響,吸引教育、體育部門之外的第三方投資。
(3)可持續發展的人才培養體系。可持續發展的人才培養體系需要從運動員,教師,教練員三方面開展。建立一個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讓人才培養具有系統性、廣泛性、多樣性、競爭性,保障校園足球活動的可持續發展。
[1]林金標.我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可持續發展研究[J].體育科學研究,2012(4):81-85.
[2]李衛東,何志林.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可持續發展思考[J].體育文化導刊,2011(3):106-108.
[3]顏中杰,隋國揚,吉喬.上海市校園足球活動的困境與出路[J].體育科研,2011,32(1):80-82.
[4]馬連鵬.現代足球的民族精神與中國足球的文化缺失[J].體育學刊,2006,13(6):31-32.
G843
A
2095-2813(2016)10(b)-0085-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9.085
①陳志輝(1980,3—),男,漢,福建漳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
阮家凈(1991,1—),男,漢,福建廈門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