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建春(山東省體操運動管理中心,山東 濟南 250102)
?
競技體操項目特點與體能訓練特征分析
曲建春
(山東省體操運動管理中心,山東濟南250102)
摘要:現代競技體操的飛速發展對體操運動員的體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新規則越來越重視動作難度等,使得競爭日益激烈。根據體能訓練的特征并結合現代競技體操的特點,探討國內外競技體操體能訓練中的差別,以期為今后競技體操的訓練和比賽提供參考。
關鍵詞:體操;項目特點;體能訓練;特征
訓練能使專項技術訓練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源自美國的體能訓練已越來越被廣大教練員和體育科研工作者所接受和重視,然而僅僅停留在對概念的學習認知和方法手段的拿來階段是遠遠不夠的,深入研究,認識體能訓練的內涵精髓并真正轉化成自己的科學訓練理念,用以指導訓練實踐,使我們的運動競技水平在低耗、快捷、高效的軌道上得以持續發展,創造更加輝煌的運動成績,才是我們學習他人之長的真正意義所在。通過對國家隊教練員體能專項培訓班赴美國學習考察報告的系統學習和多次聽取美國體能專家講課,使自己對體能訓練有了較為全面地認識和理解,特別是對體能訓練與專項特點的緊密結合上有了更加清楚的認識,現結合對體能訓練的認識,就競技體操體能訓練的特點做如下分析。
當下美國的體能訓練有如下特點:1)方法選用與專項結合比較緊密;2)力量、速度、柔韌、靈敏、心肺功能等均衡發展,同步訓練;3)大小肌群和髖關節的主動、被動肌群同步訓練;4)特別重視神經系統傳導速度和肌纖維募集特征訓練;5)特別重視軀干力量訓練;6)重視傷病預防與治療性力量訓練和柔韌性訓練;7)重視自由軌跡力量訓練;8)重視訓練動作的規范性;9)重視各種不穩定界面狀態下的力量訓練等。他們把柔韌、靈敏、平衡能力訓練真正納入了競技能力構成系統,而且特別看重有關素質訓練對力量效能發揮、傷病預防與治療的價值。
相比之下,反觀我們國內的體能訓練,固然方方面面也都涉及到了,但是存在著以下問題:1)與專項技術結合的不夠緊密,缺乏針對性;2)力量、速度、柔韌、靈敏、心肺功能的訓練存在比例失調,比重安排不合理的現象;3)重視大肌群、主動肌群的訓練,忽視小肌群、被動肌群訓練的現象嚴重;4)重視身體前部肌群的訓練,忽視背部肌群的訓練;5)對傷病預防與治療性力量訓練還認識不足;6)體能訓練動作規范性要求不嚴等問題。這也使我們清楚地看到了與美國在體能訓練上的差距。這種差距導致的結果是美國運動員比我國運動員的訓練時間短,運動技術水平提高快,創造成績的機會多、概率大,受傷機率小、康復快,運動壽命更長久。因此,正視問題和差距,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創新發展,迎頭趕上,是我們應有的態度。
2.1體操項目的特點
體能訓練緊密結合專項技術訓練是體能訓練的精髓所在,一切離開專項技術發展的要求所設計的體能訓練都是沒有意義的,都是一種高消耗、低產出,得不償失的浪費。因此,研究運動專項特點是搞好體能訓練的前提,而體操項目主要有以下特點:1)競技體操屬技能類項目,技術的完美是其表現形式和追求目標。體能是保證技術完美表現的基礎和前提,體能訓練與專項技術的結合顯得尤為重要;2)競技體操項目多(男子6個項目:自由體操、鞍馬、吊環、跳馬、雙杠、單杠;女子4個項目:跳馬、高低杠、平衡木、自由體操),動作構成多,技術復雜,且須不斷地加難創新,因此對體能的需求非常全面,可以說在所有的體育項目中,體操項目是對體能要求最全面的;3)競技體操包含了懸垂、支撐、腿部的項目,各種翻騰、旋轉、空翻、轉體、回環、倒立、支撐水平等高難度動作,對運動員神經支配控制自己身體肌肉發力的能力,對身體的靈敏、協調性,對身體的空間感以及對核心力量都要求特別高;競技體操以展現高難、準確、完美為目標,講究動作的橫平豎直、規格質量、過于或不及都不行,對動作的規范性要求特別嚴格,否則就要被扣分,無法創造優異成績;4)競技體操3個用腿的項目(男女自由體操、跳馬、女子平衡木),其空翻起跳和跳馬上板起跳的發力特點是腳觸地或觸板的瞬間反彈發力,有別于其他運動項目起跳時腳腕、膝關節先緩沖再起跳的特點,且稱之謂瞬間反彈起跳特點;5)競技體操是運動員依據器械玩轉自己身體的運動,比賽中沒有直接與之交手對抗的對手,就是自己跟自己較勁,跟自己比,無需根據對手的變化而調整自己的戰術,多按既定方針辦,因此運動員的思想、心理的自我把控和穩定能力是比賽制勝的關鍵因素;6)競技體操運動技術的復雜性,高難度以及無止境的創新性,決定了運動員容易受傷,因此,預防傷病和傷后康復訓練又形成了體操訓練的一個不可忽視重要環節。
2.2體操項目體能訓練的特征
一般來說,運動項目的特點決定了其體能訓練的特征,與體操項目的特點相對應,其體能訓練呈以下特征:1)體操項目的體能訓練呈現了由基礎素質能力向專項能力提升,進而再支撐技術發展這樣一個漸進轉化過程,體現了體能訓練與專項訓練結合的高度緊密特征;體操專項訓練需要全面的體能訓練作基礎,是因為各種身體素質能力間有著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缺一不可的相關聯特征。片面的單一的能力訓練滿足不了專項技術發展的要求;2)體操運動員所需的所有素質能力中,靈敏、協調性、時空感、以及核心力量顯得更為重要,體操比的不是能力的極限挑戰,而更為強調的是以對自身的把控能力來展現力與美,以及高度的身體靈活。因此,體操體能訓練追求的不是絕對性力量,而是相對性力量;3)體能訓練的規范要求有利于建立正確的神經傳導和肌肉反射機制,提高訓練效率,便于更快捷地形成技術發展所需的能力保障系統。體操運動員腿部能力的訓練主要體現在爆發力,尤其是腳腕的彈性上,牽拉反射的速度是獲得彈性動力的關鍵,在訓練方法手段的選擇上要更加突出與專項技術特點緊密結合的針對性,方能有效地解決問題;4)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往往帶有鮮明的個性色彩,對于同一問題,不同的運動員會有不同的心理反應和應對方式,對運動員的心理素質訓練決不能千篇一律,要因勢利導,幫助運動員建立有個性化優勢的穩定思維活動模式,這是一個需要長期貫穿整個訓練和比賽的潛移默化過程,不能一蹴而就;5)預防傷病和傷后康復的體能訓練,貴在體現預防的前瞻性訓練設計和傷后恢復的適時有效性設計上。容易受傷不等于必然受傷,做好了預防性體能訓練就可避免受傷或減少受傷;傷后恢復訓練的時機把握和負荷量設計直接影響康復的效果,過早恢復或增加負荷會導致傷情加重,過晚恢復就有可能貽誤戰機。
2.3對體操項目體能訓練方法和手段的認識
2.3.1 審視傳統的基本能力素質訓練,內容和手段上無多少差異、差距在練習的負荷量安排和動作的標準規范性方面,我們缺乏個體的針對性和嚴格的要求,導致最終訓練效果出現了差異。所以,基礎能力素質訓練階段,需要注意的問題是負荷量的個體設計把握和動作練習標準規范的嚴格要求。
2.3.2專項能力的訓練以與專項技術結合的越緊密越好,甚至就拿專項技術動作本身進行單組數量重復練習也是提高專項能力和技術的有效方法手段,訓練實踐也證明了其有效性。需要注意的是運動員的能力評估是采用此方法的前提。重復的次數根據技術難度的高低來決定,一般在2~5個增減,組數在1~3組內增減,次數與組數的增減成反比。
2.3.3體操項目的靈敏協調性多體現在各種翻騰、轉體、空翻等動作上,對空間感覺要求特別高。除傳統的基礎訓練方法手段外,借鑒蹦床訓練的方法手段是與專項技術要求結合最緊密的專項能力訓練,借助蹦床練習空翻轉體(從180°-1 440°甚至更多度數)多周空翻(團身或直體、向前或向后2~3周,甚至更多);兩周復合轉體空翻(360°旋-1 080°旋甚至更多)建立清楚的本體空間感覺是最快捷有效的,也是最為安全的。當前歐美、日本運動員刮起一股難度創新的旋風,究其根源就是他們長期高度重視蹦床訓練,建立清楚的空中翻轉概念,為他們的創新發展提供了空間,不得不承認我國體操在這方面的意識落后了,必須盡快補上這一課,迎頭趕超上去。
2.3.4腿部力量、爆發力的訓練在傳統方法手段基礎上,要特別注意針對瞬間反彈起跳的項目特點來設計訓練,從彈性慢跑開始建立腳腕的彈性意識——牽拉反射機制,跨步跳、障礙跳及雙繞跳繩都是很好的腳腕彈性訓練手段。需要注意的是訓練的目的是建立牽拉反射機制,負荷量不宜過大,過大極易拉傷肌腱。須循序漸進、適可而止,進而轉入長期系統練習,保持良好狀態即可。
2.3.5“核心力量存在于所有運動項目中,其髖關節肌群和腰腹肌群是人體運動中產生大力量和高速度的起點,也是保持正確身體姿態和技術動作的重要支架”。在其他運動項目中研究更多的是髖關節和腰腹肌群在運動中產生大力量和高速度問題,而體操項目除了研究其運動中的大力量高速度問題,更要研究其保持正確身體姿態和技術動作的重要支架問題。核心力量的動力性訓練方法手段各運動項目大致一樣,其靜力性保持身體姿態的訓練方法手段是體操項目特有的,吊環項目中的水平支撐、水平十字支撐等動作是最典型的代表動作,可以說是核心力量中靜力控制身體姿態的最高境界。完成這類動作除肩部群肌、胸大肌等協同用力外,核心力量控制正確身體姿態的能力尤為關鍵,訓練方法手段上以直接延長控制身體水平姿態的時間或適當增加負荷延長控制時間的練習最見成效,控制時間在10~15秒,組數1~2組為宜。訓練實踐表明注重核心力量的訓練能使專項技術訓練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體能是體操運動員創造優異成績的基礎,體能訓練在體操運動員的訓練中必不可少,體能不是萬能的,沒有體能是萬萬不能的。
3.2體操運動員的體能具有明顯的專項特征。運動時,肌肉內供能系統主要為磷酸原和糖酵解供能系統,故體操運動員的體能以無氧耐力為基礎。
3.3體能訓練的內容必須精選,明確體能訓練的意義,做到一般體能和專項體能的有效組合,達到有機統一,并采用多種體能訓練的方法和手段,使體能訓練趨于科學化、合理化。
參考文獻:
[1]國家體育總局干部培訓中心.體能訓練理論與實踐研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9.
[2]國家體育總局干部培訓中心.高水平競技運動體能訓練研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9.
Project characteristics and physical training features of athletic gymnastics
QU Jian-chun
(Shandong Gymnastics Administrative Center,Jinan 250102,Shandong,China)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athletic gymnastics raises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gymnastics athletes’physical ability,and the new rules that value the difficulty of movement make the competition increasingly fierce.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of physical training and combin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athletic gymnastics,the author discussed the differences in athletic gymnastics physical training at home and abroa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athletic gymnastics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in the future.
Key words:gymnastics;project characteristics;physical training;characteristics
中圖分類號:G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840(2016)02-0044-03
收稿日期:2016-01-26
作者簡介:曲建春(1963- ),男,山東煙臺人,高級教練員,研究方向運動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