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大扶貧條例四大亮點
■ 9月30日貴州省人大常委會通過《貴州省扶貧開發條例》,共八章九十二條,旨在落實國家脫貧攻堅規劃,推進大扶貧戰略行動,促進科學治貧、精準扶貧、有效脫貧,加快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實現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地方政策解讀
準確界定“大”
大扶貧是貴州省重大戰略之一,《條例》準確定義了大扶貧,即“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構建政府、社會、市場協同推進和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等多方力量、多種舉措有機結合的大扶貧格局,爭取國家和其他省(區、市)支持,動員和凝聚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通過政策、資金、人才、技術等資源,全力、全面幫助本省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增強發展能力,實現脫貧致富的活動。”
操作方式“實”
《條例》在扶貧開發措施上出實招、增實效,保障了農民對土地的承包權,規定了要按照群眾自愿的原則積極穩妥開展易地扶貧搬遷,規范了基礎設施建設、生產發展、電商、土地經營權流轉、生態建設、教育發展、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救助、金融、文化、旅游等扶貧措施。其中,在脫貧攻堅期內,省、市州和貧困縣分別按照當年地方財政收入增量的15%增列專項扶貧預算,各級財政當年清理回收可以統籌使用的存量資金中50%以上用于扶貧開發。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主要用于:產業扶貧、資產收益扶貧和扶貧產業政策性保險補助;農民專業合作社、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扶貧貸款貼息和小額扶貧貸款風險補償;扶貧對象培訓和資助、扶貧工作人員培訓;扶貧對象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改善;扶貧對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等個人繳費部分的補助;其他與扶貧開發相關的支出。
內容貫徹“精”
大扶貧戰略行動最關鍵的是精準,《條例》充分體現了精準扶貧的總體要求,如對“建檔立卡,實現對象、項目、資金、措施、派人、成效六個精準”“因人而異,詳細制定脫貧攻堅實施方案”“依托大數據,實現精準化”等作出了具體規定。其中,易地扶貧搬遷應當與其他扶貧措施相銜接,同步做好產業發展、技能培訓、勞務輸出、社會保障兜底等扶貧工作,完善水、電、路、信息等基礎設施和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同時,《條例》規定,創新旅游扶貧投入機制,多渠道支持旅游扶貧開發。省、市州人民政府旅游發展專項資金中應當安排一定比例資金專項用于扶持貧困地區旅游扶貧項目建設。另外,《條例》還提出,鼓勵通過創新農村集體資產管理、財政資金投入等方式推動扶貧開發,探索實行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扶貧開發模式。土地經營權流轉應當堅持依法、自愿、有償原則,不得違背承包農戶意愿、損害農民權益、改變土地用途、破壞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農業生態環境。
責任追究“嚴”
對大扶貧工作中違反條例相關規定的要進行問責。主要包括:經批準列入脫貧計劃,未在規定時限內實現脫貧或者未完成年度脫貧攻堅任務的; 未執行脫貧攻堅政策或者違反扶貧項目、資金管理相關規定的;決策失誤或者工作失職,造成嚴重后果的;未建立與脫貧攻堅任務相適應的機構和資金保障機制的; 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或者有其他不作為、亂作為情形的;干擾、阻礙對扶貧工作的監督檢查或者弄虛作假、隱瞞事實真相的。
(注:原載《貴州日報》2016年10月1日,已收入中國政務信息網·地方領導文庫,投稿郵箱: bjb@ccgov. org.cn)
中國領導決策信息系統領導俱樂部 地址:北京郵政2030信箱 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 郵編:100026 電話:(010)85995112 傳真:(010)85993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