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黃益平在人文經濟學會演講時,從宏觀層面就中國杠桿率較高的原因做了分析,稱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金融體系決定的。中國的金融體系由銀行主導,所有的金融交易都是通過負債的形式實現,所以杠桿率比較高。尤其過去增長速度很快,通過信貸來出增長,那當然杠桿率就比較高。
其二,跟政府的信用背書給一部分企業擔保或者軟預算約束有關。軟預算約束導致部分企業不計后果、不計成本擴張,就會使得杠桿率上升速度非???。軟預算約束對杠桿率上升還會導致的第二個影響,就是即使出了問題,企業也不會退出市場或倒閉,反而會成為“僵尸企業”。這種系統性的或準系統性的問題,使得杠桿率變得越來越高。
其三,跟過度追求增長的目標有關系。每一個經濟增長都有它的趨勢增長水平,如果目標偏高,政府為了顯現它就要增加投資,鼓勵銀行多發貸款,來促使它增長,結果就導致杠桿率不斷上升。
此外,黃益平介紹了國際上去杠桿的經驗:一是要快;二是要借貸雙方同時采取措施,不能只針對企業或者只針對銀行,要兩邊同時著手;第三是要從治理結構動手,改變國企和國有商業銀行的行為機制,而不是簡單地把杠桿率壓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