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陽(天津師范大學,天津 300000)
?
論16世紀倫敦的人口劇增與城市經濟
白陽
(天津師范大學,天津 300000)
摘要:都鐸王朝時期,倫敦作為英國的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吸引著大量國內居民和外國移民,使其雖然歷經多次瘟疫與黑死病的爆發,但人口依舊迅速增長。與此同時,倫敦的國際貿易成為英國的支柱產業,不僅為國內供應大量商品,還壟斷了海外商品向歐洲大陸的輸出,另外制造業方面也有了驚人的發展。本文將就倫敦人口增長的原因進行探討,目的在于探析倫敦城市經濟發展成果,并對其人口增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進行分析。
關鍵詞:都鐸王朝;倫敦;人口增長;城市經濟
倫敦是全英國最大的城市和商業中心,1520年時人口約5.5萬,1563年時約9.3萬,1582年增長至12萬,都鐸王朝末期倫敦人口達到了22.5萬。①倫敦人口劇增的影響因素,最先考慮的應是倫敦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長率。16世紀英國人的生育率較低,由于當時政府沒有進行過全國性人口普查,所以無法調查當時倫敦人口情況的精準數字。另外由于醫療衛生條件惡劣,嬰兒成活率也相對較低,瘟疫爆發也造成的大量人口死亡,然而在這種情況下倫敦人口數量依然保持飛速增長,說明了促進其人口膨脹的因素在于大量外來人口的遷入。
首先,由于村莊中耕地面積有限,糧食無法供應多余人口,使得大量村民選擇離開村莊另謀生路。呢絨紡織業的發展,促使很多農村地區圈地養羊以謀求更高利潤,造成了相當數量的農民失去土地。蓋伊根據都鐸王朝政府組織的幾次圈地調查委員會的調查資料統計,從1455年到1607年的150年間,九所調查的24個郡的情況,共圈地516673畝,被驅逐的農民約有3-5萬人。②其次,很多城鎮或集鎮由于遭受瘟疫侵襲、賦稅不斷上漲,再加上傳統行會對當地工商業的制約,人們不得不向外遷移。很多人為了尋求更好的生活條件和賺錢機遇遷入倫敦。另外歐洲大陸的移民也是倫敦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14世紀至16世紀中后期,大規模的外國移民涌入英國。佛蘭德爾地區由于百年戰爭的影響,英國的羊毛供應受阻,很多呢絨工匠為求生計移民到英國,在中世紀早期漢薩商人在英國對外貿易中享有特殊地位,英國國王為了獲得他們的貸款,往往賦予他們商業特權。③他們主要集中在倫敦進行大宗的進出口貿易。在16世紀,大量的胡格諾教徒、尼德蘭新教徒和德國手工業者因為宗教改革和宗教迫害被迫移民到英國。移居英國的胡格諾教徒從16世紀中葉開始增加,直至1598年《南特敕令》頒布之后才逐漸結束。
倫敦之所以能迅速適應人口的膨脹,首先要考慮充足的食品供應,這得益于15世紀后期英國農畜牧業產量的增長和品種的逐漸豐富。倫敦城內很少出現居民以及流民因饑餓而死亡的現象,這說明其居民不斷上漲的食品需求基本上得到了滿足。至于瘟疫爆發或糧食歉收的年份,政府往往會通過行政法令對食品價格進行干涉,并為貧民提供一定的經濟補助以保證基本需求。
倫敦位于英格蘭東南部臨海平原,并且跨泰晤士河下游兩岸,陸運、河運條件非常優越,非常適合進出口貿易發展,統治者們制定了多項政策以鼓勵倫敦對外貿易的發展。其中呢絨出口貿易是倫敦最具代表性的產業,全國的呢絨貿易有一大半都是由倫敦進行的,英國政府還為許多經營組織頒發特許狀,鼓勵他們向海外拓展進出口貿易。在伊麗莎白時代,政府賦予一大批貿易公司貿易壟斷權,向歐洲大陸、西亞地區出口呢絨等產品并換取當地的糧食、香料、藥材等用于出口以賺取高額利潤,這些特權貿易公司的成員絕大多數都是倫敦商人。
在制造業方面,倫敦城內手工業者大量出現,制造業數量劇增滿足了倫敦巨大的消費需求。英國鄉村興起的新興工業產出的產品被集中運往倫敦,再在倫敦進行加工后輸送到全國各地。工商業的繁榮對信貸業的需求不斷擴大,促使倫敦的金融信貸行業也呈現出發展態勢,在伊麗莎白時代,貴族為了籌措現金經常會將金銀器皿或珠寶抵押給金銀匠和珠寶商,手工業者為了開展經營也會進行貸款活動。修筑教堂、市政廳、橋梁等公共設施的活動也頻繁進行,倫敦城內已有不少住宅容納了超過限量的居民,過度擁擠造成了必須建造新住宅的迫切形勢。④人口的集中和房屋數量的增長無疑推動了城區范圍擴大,郊區由于沒有行會和政府的束縛,工業發展速度很快,吸引了大量外來人口,人口增長速度也十分驚人。
如此巨大的外來人口在倫敦引發了一定的社會問題。很多沒有財產的貧民進入倫敦后沒能解決自己的生計問題,成為流浪的流民,這一直是困擾都鐸政府的難題,在伊麗莎白時代,倫敦城內的流民將近5萬名,這不僅加大了政府濟貧工作的負擔,還導致了一系列治安、城市環境衛生、交通等問題。但是外國移民依然在倫敦城市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關鍵角色,人口的增長意味著消費需求的增長,這是倫敦經濟發展的巨大動力,周邊鄉村和城鎮為倫敦提供各種生活資料的同時增強了鄉村的服務職能,城鄉一體化趨勢不斷加強,推進了倫敦與全國各地的經濟聯系。
大量人口涌入倫敦,帶來了大量的勞動力資源以及先進的手工業技術,為倫敦乃至整個英國的發展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多次爆發的瘟疫曾使倫敦陷入勞動力不足,制造業衰落的困境,大量外來人口正是勞動力最大的補充。移民所掌握的采礦、冶金、制糖、玻璃制造以及啤酒釀造等技術,對推動倫敦的制造業技術進步產量的提高也有著很大幫助。倫敦制造業和對外貿易的繁榮相反為大量移民提供了充足的工作崗位,雖然城市行會對外來人口從事手工業活動及市民身份的取得加以限制,依然有很多人通過自己的勞動逐漸過上了穩定的生活,貴族鄉紳或者大商人甚至成為城市中的權貴,進入下議院。據統計在1480-1600年間,倫敦的172任市長中,只有14人是倫敦出生的。⑤
馬爾薩斯人口理論認為,人口在沒有妨礙的情況下呈幾何級數增長,而生活資料只以算術級數增加,人口增長必須在適當的限度以內,社會才能維持運行。倫敦之所以能夠在人口膨脹如此迅速的情況下沒有出現嚴重社會問題并維持良好的運行,就在于倫敦內部生活資料的增長能夠為膨脹的人口提供必須的生活資料。大量的移民為倫敦提供了先進的手工業技術、充足的勞動力與巨大的消費需求,倫敦的貿易與制造業為城內的居民提供基本生活資料和發財致富的機會,無論缺少哪一環節,倫敦都無法成長為如此規模的國際大都市。
中圖分類號:D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2-0085-01
作者簡介:白陽,天津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世界古代中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