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桂芬
(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江蘇南京 210031)
綠色貿易壁壘對紡織貿易結構的影響
詹桂芬
(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江蘇南京 210031)
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紡織貿易造成較大的沖擊,并影響了紡織貿易的結構,主要表現在貿易產品結構、貿易國別結構、貿易企業結構、貿易體系結構和進出口貿易結構方面的變化。針對上述貿易結構影響,本文嘗試提出支持企業提檔升級、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扶持中小企業、加強貿易服務業和加強產業國際合作等應對策略。
綠色貿易壁壘;紡織貿易;結構
世界貿易組織成立以來,以技術法規、技術標準、合格評定為基本構成要素的TBT措施,在國際貿易中持續產生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和作用,技術性貿易措施以其靈活多樣和科學隱蔽等特點越來越多地被各國采用。隨著科技進步因素在全球經濟發展中重要性日益提高和反自由貿易思潮的抬頭,以及全球范圍經濟復蘇緩慢等因素,這種作用呈持續擴大之勢,技術性貿易措施越來越被用作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工具。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歷年的《國別評估報告》顯示,不論大國小國、強國弱國、窮國富國,都在想方設法利用技術性貿易措施保護本國的貿易利益,因而往往形成了國際貿易中的技術性貿易壁壘[1]。紡織貿易中主要存在著兩類綠色壁壘:一類是針對紡織品服裝產品全生命周期中對環境的影響所設置的壁壘,主要是企業環境管理體系的建立、實施;一類是產品本身對消費者的安全和健康影響要求,如產品環境標志要求[2]。
據統計,2002年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占全球市場的份額為15.4%,到2013年已經達到37.07%,保持全球紡織品服裝出口第一的地位。因此,貿易壁壘對我國紡織貿易中企業影響尤大。根據國家質檢總局近年來的調查,自2007年以來,紡織行業因技術壁壘造成的損失均約占總損失的1/10左右,金額達50億美元以上。除2009年位居5名之外,其余各年紡織行業均列損失行業的前5位(見表1),2013年紡織行業貿易損失更位居第2位,損失金額高達158億美元。

表1 紡織行業因技術壁壘造成的損失狀況
2.1 貿易產品結構的變化
根據質檢總局多年來發布的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對中國出口企業影響的調查報告,主要貿易伙伴影響我國工業品出口的技術性貿易措施類型集中在認證要求、技術標準要求、環保要求、有毒有害物質限量要求和包裝及材料的要求等方面。這些綠色貿易壁壘就使得不符合環保、有毒有害物質限量等要求的紡織制品出口受到限制,新的升級產品比重上升,從而帶來貿易產品結構的變化。自德國禁止含有偶氮染料的紡織品和服裝進口開始,由于當時我國市場上70%左右的合成染料為偶氮染料,因此在若干年里沖擊了我國相當部分紡織企業的出口,大量紡織品出口因使用偶氮染料而被進口國拒之門外[3]。但是,隨著企業對產品的提檔升級,這一結構變化亦會隨之發生變化,逐步回歸行業正常結構。從近年來歐盟RAPEX的統計結果分析,中國的紡織品服裝在歐盟被召回的案例,絕大多數是由于存在繩帶和小物件風險所造成的,因有害物質超標召回的案例占召回案例總數的百分比都在10%以下[4]。
2.2 貿易國別結構的變化
在發達國家實施綠色貿易壁壘后,一些企業因為無法滿足要求而不得不轉移向不設置相關壁壘的發展中國家,從而帶來貿易國別的結構變化。如表2所示,近年來我國紡織服裝對東盟出口增長迅速,已由2001年的3.51%上升到2013年的11.88%。但是,隨著產品逐步升級換檔,滿足發達國家相關標準后,重新回歸正常的國際市場結構,仍更多地受市場規模及利潤的影響。如表2所示,歐盟是綠色貿易壁壘最為嚴厲的地區,但是,自2001年到2013年我國紡織服裝對歐盟出口占比已由當初的9.58%上升到18.10%,在2009年更是達到22.82%。

表2 主要出口國/區域出口貿易額占比(%)
2.3 貿易企業結構的變化
調查顯示,近年來我國都有約1/3的出口企業遭受到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影響。這就使得貿易企業結構隨之發生變化。在實施貿易壁壘初期,由于總體上民營企業發展基礎不足,遭受的打擊最大。三資企業相對較好地受到國外技術和管理的支持,技術水平較高,對貿易壁壘的響應較快,較早開展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截止到2001年6月30日,國際環保紡織協會在中國上海的代表機構頒發了約180張證書。在這180張證書中,占相當比例的是外貿出口企業以及外商獨資或是合資企業[2],因此,它們受到的影響最小。國有企業則因具有相對較強的基礎而居于二者之間。此后,一些積極提升環境管理水平,采取環保措施,獲得環保標志的企業得以發展。隨著民營企業的快速轉型,貿易結構中民營企業的比例逐步提高。
2.4 貿易體系結構的變化
根據調查,主要貿易伙伴影響我國工業品出口的技術性貿易措施類型集中在認證要求、技術標準要求、有毒有害物質限量要求、標簽和標志要求、包裝及材料要求等方面。在紡織貿易方面,出口紡織品質檢從傳統的重視外觀質量檢驗趨向注重內在質量檢測,從傳統的實用性、美觀性、耐用性等轉向更注重安全性和環保性[2]。這就要求,在貿易體系中除了貿易企業、生產企業外,還應充分借助相關服務咨詢企業的能力提高應對貿易壁壘的能力。調查顯示,我國約有1/3的出口企業遭受到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影響,企業近年來每年為適應進口國要求進行技術改造、檢驗、檢疫、認證等新增成本達二百多億美元。而通過一些貿易咨詢企業的介入,可以有效降低我國相關出口企業的風險。據對某國際買家近年的采購情況分析,中國供應商所提供的紡織服裝產品的有害物質檢測整體不合格率僅為4.94%,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該國際買家在下單采購前或供應商出貨前已對供應商所提供的產品進行質量監控[4]。因此,相關服務咨詢企業在貿易體系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
2.5 進出口貿易結構的變化
發展中國家為解決綠色貿易壁壘問題不得不增加對符合標準的原材料或半成品的進口,因此還會帶來進出口貿易結構的變化。由于要降低生產過程中的原材料環境風險,提高產品環境標志能力,一些企業選擇從已實施綠色貿易壁壘的發達國家進口原材料或半成品,在進一步加工后再出口相關國家,避免相關綠色貿易壁壘風險和降低檢測要求與費用。
綠色貿易壁壘影響了我國的紡織品對外貿易,需要積極采取措施加以應對。與此同時,以犧牲環境為成本的粗放式、不可持續的貿易增長模式,也帶來生態環境巨大逆差,加劇了中國的資源環境壓力[5]。因此,我國必須通過綠化貿易政策,促進可持續貿易,實現經濟、貿易和環境多贏。在前述綠色貿易壁壘對紡織貿易結構的影響分析的基礎上,針對性提出以下5個應對策略,見圖1。
(1)支持企業提檔升級。適應國際市場要求,發展高新技術和采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紡織材料、印染產業等。提升環境管理水平,推動產品提檔升級。調整產品結構,堅持實施“產品多元化”戰略。
(2)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由于地理因素等的影響,在對外貿易初期,我國紡織出口主要集中于亞洲,日本所占比例較高。近年來,我國紡織服裝出口也仍有較為集中于歐美市場的問題。有必要加快實施 “市場多元化”戰略,盡快改變出口過分依靠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市場的格局,積極開拓非洲、中東、中亞、東歐、俄羅斯、東盟等新興出口市場,盡可能減少和分散貿易風險。
(3)扶持中小企業。由于民營企業的機制較為靈活,轉型發展較快,在勞動密集型的紡織服裝行業具有一定優勢。2015年,我國民營企業出口進一步壯大,全國2/3的紡織服裝出口來自民營企業。因此,應積極扶持中小紡織外貿企業。但是,近年來,中小企業面臨較大壓力,有必要在政策、資金、金融、財稅方面予以一定的支持。
(4)加強貿易服務業。一是要建立國際公認的具有可信度的檢測機構,讓貿易出口市場能夠對我國出口的紡織服飾產品放心購買。二是要加強對貿易咨詢行業支持,加大認證企業以及相關環境管理咨詢產業的發展。
(5)加強產業國際合作。一是合理進口利用發達國家的原材料和半成品,提升產品生態水平,提供環境競爭力。二是積極引入國際上具有可信度的檢測機構和認證機構,以服務國際化帶動服務水平的國際化,進而提升我國紡織貿易的競爭力。
[1] 國家質檢總局標準法規中心,中國WTO/TBT國家通報咨詢中心,WTO/TBT-SPS中國國家咨詢點報告(第122號)[R].http://www.tbt-sps.gov.cn/page/cwto/wenkushow /showswf.jspmodelType=1&id=a0460b41f3e37b1f,2013.9.
[2] 張 維,吳湘濟.紡織服裝工業與綠色貿易壁壘[J].國際紡織導報,2003(1):4-8.
[3] 施用海."綠色壁壘"與紡織品貿易[J].宏觀經濟研究, 2002(1):49-54.
[4] 王建平,吳 嵐,陸雅芳等.REACH法規的最新進展及其對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影響[J].紡織導報,2015(7): 22-28.
[5] 王 東,錢 翌,胡 濤.貿易對我國環境影響的案例研究——以紡織和電子行業為例[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3(4):70-73.
The Influence of Green Trade Barriers on Textile Trade Structure
ZHAN Gui-fen
(Nanjing Institute of Railway Technology, Jiangsu Nanjing 210031, China)
Green trade barriers (GTB) have great impact on textile trade in China. GTB influenced on the structure changes of textile trade, which mainly in the trade products structure, trade market structure, trade company structure, trade systems structure and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structure. Considering these changes, this paper tries to put forward the coping strategies, such as supporting the upgrading of enterprises, supporting enterprises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market diversification", supporting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enhancing the trade services and strengthe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the industry, etc.
green trade barriers;textile trade;structure
F742
A
投稿日期:2016-09-17
詹桂芬(1976-),女,江西貴溪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國際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