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婷+朱明+丁莎莎+顧克余+周步海+楊華

摘要:對白羅莎里奧葡萄在鹽城仰徐葡萄園設施延后栽培的整形修剪延后技術、花果期管理技術、光溫濕管理技術、水肥管理技術、病蟲害管理技術進行總結,并對設施延后栽培表現做了比較。結果表明,延后栽培物候期推遲20~30 d,果實成熟期推遲了30 d,單粒質量小于常規栽培2 g,穗質量小于常規栽培100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常規栽培,色澤口感均優于常規栽培,在一定程度上為擴大鹽城本地葡萄鮮果的周年供應提供了初步理論研究依據。
關鍵詞:白羅莎里奧;葡萄;設施栽培;延后栽培
中圖分類號: S663.104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6)09-0196-03
白羅莎里奧葡萄為歐亞種,1976年,日本植原葡萄研究所以Rosaki與亞力山大紅玫瑰雜交選育而成,該品種1987年8月獲得登錄權[1]。2007年江蘇省鹽城市仰徐葡萄園引進該品種,經過幾年的引種試驗,表現果粒大、顏色翠靚、口感純甜、產量高、耐貯運、抗逆性強。每年國慶節前后,果品十分暢銷,深受鹽城地區消費者喜愛,商品價值高。近年來,設施種植成為現代農業的主要方式,鹽城市是農業大市,濕地面積大、水資源豐富、農業基礎條件好,為利用當地優勢條件,促進設施葡萄產業健康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園區特開展白羅莎里奧葡萄設施延后栽培技術示范。
延遲栽培是指利用溫室或者大棚設施,延遲葡萄的生育期,促使果實延遲上市。目前,設施延遲已經作為葡萄栽培的一種重要栽培方式,通過控制設施條件,人為地將果實成熟期延后,使采收期延遲到元旦、甚至新年春節。根據果實采收的茬次,可以分為1次果延遲與多次果延遲這2種類型[2]。本研究以白羅莎里奧為例,介紹對1次果延遲栽培技術,包括整形修剪延后技術、花果期管理技術、光溫濕管理技術、土肥水管理技術、病蟲害管理技術,為擴大鹽城地區白羅莎里奧發展規模,實現當地葡萄鮮果的周年供應,提高種植戶經濟效益提供借鑒。
1 整形修剪延后技術
1.1 棚架建搭
1.1.1 大棚結構 大棚結構采用連棟避雨棚,每個單棚寬度6 m、長度50 m、高度3.5 m、天溝高度2.5 m,單棚間設排水槽。鍍鋅鋼管直徑22 mm×1.2 mm,中間立柱為熱浸鍍鋅矩形管,規格為60 mm×40 mm×2 mm,中柱距離為4 m,邊柱為2 m。地基用250#混凝土,埋深0.5 m,高度0.6 m,高于地面0.1 m。整個大棚均采用單層膜覆蓋,薄膜厚度選擇0.08 mm厚的耐用聚乙烯膜,由卡槽和卡絲固定,每年3月底至4月初蓋膜,11月底揭膜。
1.1.2 平棚設計 內部棚架結構主要由鍍鋅鋼絲編織的網面組成,高度在180~200 cm。做法為拉7股直徑為0.8~1 cm 的鍍鋅鋼絞線,形成平棚的骨架,然后用緊線器拉緊固定在支柱和邊柱上。平行邊柱分別用1.6~1.8 mm熱鍍鋅鋼絲交錯編織成30 cm×30 cm網格。
1.2 整形修剪技術
1.2.1 “H”形整型 全株1個主干,直立,高約1.8 m;2個臂,也就是主蔓向兩側成“一”字形分開,在主蔓頂端向兩側各分2個側主蔓,使雙向平行有4個側主蔓,修剪后整個架面上看,呈字母“H”形,側主蔓間距2.5~3 m、長5~7 m,具體長度依據栽植密度和生長空間來定。
1.2.2 成樹生長期修剪替代冬季修剪技術 技術原理參考國家發明專利“推遲葡萄主梢果成熟期的栽培方法”,通過延遲結果母枝的修剪時期,推遲冬芽萌發,在冬季時不修剪,于第2年5月初再對結果母枝進行修剪,利用低節位坐果,因為葡萄芽體萌發順序為頂端先萌發,而后慢慢萌發到基部,這樣在生長期進行修剪,就把高節位早已萌發的芽體修剪掉,保留基部遲萌發的芽體,從而推遲葡萄果實成熟。4個側主蔓上間隔18~25 cm留1個結果母枝,極短梢修剪,結果枝約留30 000個/hm2。春季萌芽時,基部枝條有花的優先保留基部枝條,基部枝條無花的保留有花枝條。每4年結果母枝從主蔓基部回縮,留1個隱芽培育更新結果母枝,“H”形主蔓一般一直保留。具體修剪技術如下:
(1)抹芽。在葡萄萌芽后切記先抹去雙芽、3芽和側芽,留1個主芽后再抹除細弱芽、向下芽、下密芽和萌蘗芽[3]。因為芽體萌發有先后順序,因此抹芽工作一定要多次,分期分批有序地進行。如果發現芽量不足的情況,可以適當留取雙芽。定梢:園區根據幾年的實踐摸索,從產量、口感和鹽城當地的銷售情況保留枝條量,一般定梢在45 000~52 500 條/hm2。
(2)摘心。在開花前,當生長量超過10葉時,一定要及時對強梢進行摘心,同時對副梢保留1~2葉后反復摘心,摘心后主梢頂端發出副梢,一般留3~5葉再摘心。及時有效疏掉過密的新梢,使光照條件改善。當結果枝蔓長出8張葉,生長到一定長度時進行摘心,并將結果枝垂直側主蔓綁束在平棚網格面上。平行的結果枝蔓長度一般控制在70~75 cm,綁縛時注意調整,使枝蔓均勻分布而不交叉。
(3)副梢。一般花序下部的所有副梢都抹除,上部保留2~3個副梢,當生長至4~5張葉時,留2葉摘心。摘心后副梢的葉腋處夏芽會發生2次副梢,當生長至3~4張葉時,保留1片葉摘心;3次副梢同樣處理。果實在上色前夕停止對副梢摘心。
(4)修剪注意事項。在摘心去稍時注意去除黃葉、卷須,這樣可以減少營養的消耗,并能夠加強通風透光條件。
2 花果期管理技術
葡萄結果量大,如果不控制產量,很容易超量結果,自然品質差,因此控制好結果量才能夠達到質優的效果,增加銷售效益。那么,疏花疏果是控制產量的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包括疏花序、掐序尖、疏幼果等。
2.1 疏花序
白羅莎里奧不采取任何藥劑疏花序,只需人工對花序進行整形。于開花前疏去果穗基部1~2個大的分枝,對于特別大的果穗要疏掉部分支穗,確保果穗緊湊、美觀。
2.2 疏幼果
該品種只需要整理整個果序,把畸形、有病、有傷、過密、過小的果粒及時去除,序尖掐掉,每個果穗保留80粒左右,這樣使每個果粒大小、著色均勻,可顯著提高果實的商品價值。
2.3 果穗套袋
園區針對不同品種選擇套袋時間不同,白羅莎里奧一般在6月上中旬進行。套袋選擇晴朗的天氣進行,避開清晨和雨后潮濕的天氣,尤其是下雨天,應注意使果穗充分干燥后等待晴朗天氣再行套袋。葡萄專用紙袋封口簡單,扎絲固定在枝蔓上就可以了,需要注意的是套袋時盡量使袋充分撐開,使果穗盡量不碰到袋壁,處在中間。除袋時間一般控制在采前7~10 d,目的使葡萄充分著色,套袋去除后注意大棚內防鳥網完好無損,以防鳥蟲侵害果實。
3 光溫濕管理技術
3.1 光照
大棚覆膜需要及時更新,盡量選擇用新膜,舊膜因為老化,透光率會下降。新膜保溫保濕性也比舊膜好很多,這樣有利于延后栽培過程中溫度的控制。發現新膜灰塵太多時,需及時沖洗,以保證膜的透光量。在延后栽培后期,葡萄果粒生長過程中,因需要營養較多,有條件的可以在棚內鋪設反光膜來增加光照,提高葉片光合作用,為果粒提供充足的營養。
3.2 溫度
大棚葡萄溫度調節是否適當,直接關系到經濟效益。葡萄生長期大棚內溫度維持20~28 ℃合適,如果發現溫度超過30 ℃,需及時揭膜,打開天窗、裙膜通風,使溫度下降。萌芽期白天溫度一般控制在20~25 ℃,夜間維持10~15 ℃;開花至幼果期白天溫度維持在22~28 ℃,不能高于35 ℃,夜間維持在18 ℃左右。11月底至12月底,因溫度較低,可以適當加蓋草簾等保溫,以保持白天溫度在20~25 ℃,夜間溫度保持在5 ℃ 以上。休眠期溫度控制在-3~10 ℃。因此,在不同的生長期,要靈活掌握好每天早晨拉簾、晚上放簾的時間。遇到特殊天氣,如雷雨季節等,要及時放簾放雨水。
3.3 濕度
濕度需要量最大的時期是萌芽期,維持好土壤水分和棚內濕度顯得尤為重要,萌芽后則需要控制濕度。一般情況下,萌芽至花序伸出時期,棚內相對空氣濕度應維持90%左右;花序期,棚內相對空氣濕度應維持在70%左右;開花至坐果時期,棚內相對空氣濕度應維持在65%~70%;坐果后,果粒需要水分大,濕度要求再次變大,棚內相對空氣濕度應維持在80%左右。在春天,地面覆蓋地膜,一是可以顯著降低棚內濕度,二是可以避免雜草與葡萄競爭水分養分。采用膜下滴灌,有利于增溫保溫,促進芽體萌發,切記勿大水漫灌。維持好棚內高溫低濕的環境條件,可以適當地避免病蟲害的發生。
4 水肥管理技術
4.1 施肥管理
白羅莎里奧長勢旺,易徒長,如果在冬季低溫期還未停止生長,則枝條不易老化。因此,施肥時遵循“氮肥少施,有機肥多施,磷鉀肥增施”的原則,做到重施基肥,適施膨果著色肥,配施葉面肥。
4.1.1 基肥施用 1月中旬進行基肥的施用,這時溫度適宜,葉片養分正向根莖部回流,極有利于根部的發展生長、更新復壯,并能增加根系的吸收能力。基肥施用切記多施有機肥,有機肥是提高土壤有機質的有效途徑。仰徐葡萄園常用的有機肥是腐熟的雞糞,施雞糞30 000 kg/hm2,配施鈣鎂磷肥750 kg/hm2,挖溝深施,基肥施用養分多而全,是穩定葡萄品質、口感的基礎。
4.1.2 追肥技術 追肥應該根據具體的樹齡、長勢、結果量確定,仰徐葡萄園的白羅莎里奧為成年樹,一般全年追肥3~4次。追肥要淺施,避免傷根過多,園區采用設施滴灌施用,具體如下。(1)
花后幼果膨大期:約5月下旬至6月上旬,以土壤追肥的形式施用腐熟的雞糞有機肥或果樹復合肥,雞糞一般用量為4 500~6 000 kg/hm2,果樹復合肥為750~1 500 kg/hm2。(2)
幼果期至果實著色期:約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每隔7 d 左右噴施葉面肥,以磷、鉀為主(磷酸二氫鉀),多次進行,連續4次,以膨大果實、增進著色、促進枝條充實為目的,適當結合防病藥噴施,對生長后期提高樹體營養,起到重要作用。(3)
著色期:噴施0.2%磷酸二氫鉀,間隔10 d再噴施1次。具體缺微量元素田塊,根據情況調整補噴微量元素。(4)
采果后:追施150 kg/hm2鉀肥,目的是減緩樹體生長,因為白羅莎里奧長勢旺盛,容易貪青。
4.2 水分管理
葡萄設施栽培肥水是密不可分的,適量的肥水用在恰當的時間上,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每次施肥后應澆水。白羅莎里奧設施延后栽培管理中,每年約需澆水6次,采用滴灌配合漫灌,即施基肥后漫灌1次,隔2周滴灌1次,開花前滴灌1次,坐果后漫灌1次,果實膨大期漫灌1次,隔 10~12 d 滴灌1次,果實膨大中后期滴灌1次,果實轉色前期滴灌1次,采摘前15 d停止上水。采用滴灌形式時,注意土壤的濕度保持在田間持水量的75%左右,低于60%或清晨葉片上不顯潮濕時需要灌水。而果實轉熟期一定要控制水量,不然影響采收的品質。在低洼區易發生澇害或地下水位較高的果園需要及時修筑排水溝,溝深達100 cm 以上,及時進行排水。
5 病蟲害管理技術
白羅莎里奧抗病性較強,在生產過程中主要以預防為主,提倡生物防治。鹽城地區白羅莎里奧易發生的病害有白腐病、白粉病、灰霉病、黑痘病,按照病蟲害的發生規律,科學使用化學農藥,做到適時合理用藥,使病害不發生,病蟲害防治的藥劑選擇應符合國家農藥使用準則規定。
5.1 農業防治
要做好清園工作,在冬季修剪時,徹底清除地面枯枝落葉,降低大棚內濕度,加強通風透光條件,以減少病蟲害發生。增施磷鉀肥,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在生長期,及時去除病枝病葉,拔除生病嚴重植株,集中深埋處理掉,防止擴散蔓延。在果實成長后期,實現全園套袋處理,以防止果實病菌侵害。
5.2 化學防治
絨球期防治:3月中旬前后,用波美3~5度石硫合劑對全樹地噴施1次,地面每7~10 d噴1次,共噴3次。
二葉期防治:3月中下旬至5月主要預防黑痘病。尤其在下雨前或病發前,及時用保護性殺菌劑預防,如果發現病發,及時用內吸性殺菌劑,每隔5~7 d噴施2次。第1次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噴霧[4];第2次根據具體情況噴施,如果病情顯著控制住,可以噴施78%波爾·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如果病情嚴重,及時施用40%氟硅唑乳油8 000~10 000倍液,這類藥劑是防治黑痘病的特效藥,但極易引起藥害,切記施用次數不宜太多,且濃度不能高。
花期防治:開花前10~12 d注意預防灰霉病,用保護性殺菌劑,如70%丙森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每隔5~7 d噴施1次,連續防治3次,同時加入0.2%硼砂、磷酸二氫鉀,目的是預防大小粒的產生。套袋前注意預防白粉病、白腐病,白粉病發病初期可以用多菌靈+苯醚甲環唑進行防治,發病嚴重時可以用40%烯酰嗎啉水分散粒劑4 5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8 000倍液或者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3 000倍液輪流交替噴施,每隔7~10 d噴1次,視情況噴施2~3次。白腐病防治可以采用5%亞胺唑可濕性粉劑1 200 倍液+5%井岡霉素水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倍液防治。需要注意的是開花20 d后不要使用乳油類的藥劑。
果期防治: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此時雨水多,濕度大,是黑痘病、霜霉病高發季節。一般在發病前用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者200倍等量式波爾多液噴施。出梅后如果發現有霜霉病,及時噴施69%烯酰·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及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等。
6 設施延后的栽培表現
6.1 生長習性
參照王慶蓮等對秋延后栽培品質影響的研究[5],以白羅莎里奧設施栽培為材料,常規栽培為對照,比較設施延后栽培對葡萄生長物候期的影響。發現設施延后栽培植株長勢較強,成枝率好、成熟度高,芽體萌發整齊,花芽分化好。具體生長物候比較如下:
鹽城地區白羅莎里奧3月中下旬萌芽,5月上中旬進入初花期,花穗大,坐果率好,8月上旬漿果開始上色,8月下旬開始成熟。設施延后栽培的萌芽期、初花期、盛花期、轉色期、晚熟期比常規栽培的分別晚36、21、20、36、38 d(以物候期的起始日期為基準計算),生長期平均晚30 d,延后栽培成熟掛果期可達到11月上中旬(表1)。
6.2 果實性狀
參考王建平等對魏可葡萄設施延后技術研究[6],比較果穗果粒的相關性狀,發現延后栽培果粒單粒質量小于常規栽培2 g,穗質量小于常規100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稍高于常規栽培。從外觀上看,延后栽培的果粒松,果皮色偏青黃,雖然果粒果穗偏小,但是口感優于常規栽培(表2)。
7 總結與討論
鹽城地區,在葡萄設施栽培中,促成栽培是技術員及種植戶的首選,而對于延遲葡萄成熟的栽培方式卻鮮見。但近年來,這種一味趕早的促成栽培葡萄由于上市集中品質不佳,優勢漸漸傷失,種植戶收入銳減[7],仰徐園區也深感葡萄銷售壓力大。延遲栽培使葡萄鮮果延長至冬季上市,因為新鮮、質優,價格居高不下,銷售市場潛力大。在國外,早在1992年,Reighard研究指出,利用嫁接方式,以晚花品種作中間砧,可以延遲早熟品種的開花和成熟[8]。Davies等利用分子手段研究生長調節劑對延遲栽培的影響,發現在葡萄上施用BTOA,可以推遲成熟,影響成熟基因的表達[9]。在我國,葡萄設施延后栽培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學者們多集中于延遲采收栽培模式,利用掛樹“鮮貯”,比采收后貯藏保鮮效果好,增加果品的商品價值[2]。尤麗群等從眾多葡萄品種中,篩選出美人,指喜大肥大水,適宜延遲采收栽培,果實飽滿,但不適宜高密度栽培[10]。劉亮研究表明,延遲采收顯著提高了紅地球葡萄果實的品質,單粒質量和縱徑均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升高[11]。溫鵬飛等的研究結果卻相反,延遲采收降低了赤霞珠葡萄果實單粒質量、單粒體積、有機酸含量,但總糖含量和維生素C含量明顯增加[12],延遲采收果實內總酚、花色苷、類黃酮含量比正常采收期都高[13]。宋瑾等研究發現葡萄延遲采收可溶性糖含量有2種不同的變化趨勢,一種為可溶性糖隨延遲采收而逐漸積累,另一種則基本不變或略有下降[14]。從這些研究來看,延遲采收的栽培技術還未成熟,結論多樣,實踐應用也僅僅局限在比較小的范圍內。
本研究中延后栽培技術是通過推遲結果枝的修剪時期,以達到延遲結果母枝萌芽、開花,延遲白羅莎里奧的上市期。在技術示范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雖然白羅莎里奧通過延后栽培,成熟期延后,但是延后時間不長,從研究中知道僅延后1個月左右;延后栽培成熟的果實雖然品質口感上優于常規栽培的,但是單粒重、穗重低于常規栽培的,這些問題有待于以后進一步研究拓展,把技術和一系列栽培管理措施相結合,繼續完善葡萄延遲栽培綜合技術。
參考文獻:
[1]王華新,沈建生,陳一帆,等. 白羅莎里奧葡萄設施栽培關鍵技術[J]. 中外葡萄與葡萄酒,2010(11):46-47.
[2]趙海亮,趙文東,孫凌俊,等. 葡萄延遲栽培研究進展[J]. 北方果樹,2011(4):3-5.
[3]劉學平,陶建敏,高福新. 南京地區葡萄避雨栽培“H”形整形及根域限制栽培技術[J]. 中國南方果樹,2012,41(6):86-88.
[4]楊 華,周步海,鄧 曄,等. 葡萄黑痘病研究進展及防治對策[J]. 江西農業學報,2009,21(11):61-63.
[5]王慶蓮,吳偉民,趙密珍,等. 秋延后栽培對葡萄生長與果實品質的影響[J]. 江蘇農業學報,2013,29(6):1438-1444.
[6]王建平,唐建華,錢偉東,等. 極晚熟葡萄品種魏可設施延后優質栽培技術[J]. 河北林業科技,2014(5):196-197,198.
[7]王海波,王孝娣,王寶亮,等. 葡萄延遲栽培的研究進展[J]. 中外葡萄與葡萄酒,2008(1):47-51.
[8]Reighand G L. Using interstems to delay bloom in peach[J]. Compact Fruit Tree,1992,25:90-91.
[9]Davies C,Boss P K,Robinson S P. Treatment of grape berries,a nonclimacteric fruit with a synthetic auxin,retards ripening and alters the expression of developmentally regulated genes[J]. Plant Physiology,1997,115(3):1155-1161.
[10]尤麗群,秦建軍,翟銀成,等. 鮮食葡萄品種設施延遲采收栽培試驗[J]. 新疆農業科技,2014(1):31-32.
[11]劉 亮. 延遲采收對紅地球葡萄樹體營養和果實品質的影響[D]. 銀川:寧夏大學,2010.
[12]溫鵬飛,鄭 蓉,牛鐵泉,等. 延遲采收對赤霞珠葡萄果實品質的影響[J]. 山西農業科學,2011,39(12):1281-1283,1290.
[13]溫鵬飛,鄭宏佳,牛鐵泉,等. 延遲采收對葡萄果實多酚類物質含量的影響[J]. 山西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1(5):446-450.
[14]宋 瑾,范培格,吳本宏,等. 葡萄延遲采收期間糖含量及其代謝酶活性的變化[J]. 園藝學報,2007,34(4):823-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