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紅 陳 思
(湘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湖南湘潭 411105)
·綜 述·
國內社區圖書館服務均等化研究綜述*
周永紅 陳 思
(湘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湖南湘潭 411105)
文章借助Excel、Sati3.2軟件和SPSS 22軟件對相關研究文獻進行共詞分析。基于共詞分析結果發現,國內社區圖書館服務均等化研究成果主要圍繞新農村建設、總分館制、圖書館治理和弱勢群體四個研究主題展開,且偏重從城鄉服務均等化角度研究社區圖書館及其服務問題。如何從用戶視角,促進社區圖書館服務資源的均等化配置、提升服務效率等命題都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均等化 社區圖書館 圖書館服務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統籌服務設施網絡建設,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的重大命題。社區圖書館具有巨大的社會價值,是貼近居民生活的基層服務設施網絡。龔蛟騰曾指出社區圖書館是社區居民的知識殿堂、普通民眾的終身大學、社會大眾的文化設施與弱勢群體的保障機構[1]。社區圖書館服務的均等化是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重要內容。
林麗萍認為社區圖書館是鄉鎮、街道、社區、農村圖書館(室)的統稱[2]。蘇杰認為城鄉社區圖書館包括城市社區圖書館、鄉鎮社區圖書館、村級社區圖書室[3]。周菁齊等人將農村社區圖書館的定義擴展為“包括農村社區圖書館、鄉鎮社區圖書館及農家書屋等建立在新型農村社區區域內的所有圖書館”[4]。劉蘭芬等人認為農家書屋的建設應包含在社區/鄉村圖書館(室)建設中[5]。因此,為盡量保證較全的檢索率,本文選擇“社區圖書館”、“基層圖書館”、“城市圖書館”、“農村圖書館”、“鄉村圖書館”、“街道圖書館”、“鄉鎮圖書館”和“農家書屋”分別與“服務”、“均等”進行主題組配檢索,其中中國知網是主要的數據來源,并結合了“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以及“萬方數據知識平臺”的數據。截至2015年12月31日,對檢索結果進行去重、篩選后,獲得194篇相關文獻,包括161篇期刊論文、20篇學位論文和13篇會議論文。
從時間分布來看,“弱勢群體文化權利保障的國家戰略視野——基于《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的解讀”(2007年)一文是國內較早的與社區圖書館服務均等化研究相關性較大的研究文獻[6],相關內容的研究總體上在逐漸增多,并于2011年和2014年出現兩次小高峰(如圖1)。

圖1 有關社區圖書館服務均等化的研究概況
本文借助Excel和Sati3.2軟件對社區圖書館服務均等化研究論文的高頻關鍵詞進行統計分析,并構建共現矩陣。同時利用SPSS 22軟件進行聚類分析,對論文研究主題的集中程度進行分析。
2.1 詞頻分析
利用Sati3.2軟件對194篇文獻的題錄中的關鍵詞進行抽取與詞頻統計,共得到關鍵詞441個。對關鍵詞進行清洗后,按關鍵詞詞頻降序排列,抽取詞頻≥4 的30個高頻詞。從表1中可知,“公共圖書館”、“均等化”、“農家書屋”、“公共文化服務”等詞頻繁出現。為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的均等化,社區圖書館和農家書屋逐漸內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2.2 聚類分析

表1 有關社區圖書館服務均等化研究的高頻關鍵詞(詞頻≥4)

圖2 有關社區圖書館服務均等化研究的高頻關鍵詞聚類樹狀圖
利用Excel軟件對社區圖書館服務均等化研究論文的30個高頻關鍵詞進行兩兩統計,構建30*30的共現矩陣,并將相似矩陣轉換為互異矩陣。利用SPSS 22軟件的系統聚類功能,選擇Ward法,最終得到高頻關鍵詞的聚類樹狀圖。從圖2可知,社區圖書館服務均等化研究主要圍繞四個研究主題展開:①新農村建設。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強調社區圖書館的作用,涉及農村圖書館、農家書屋和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等,并提出服務標準化等要求。②總分館制。總分館制有助于公共圖書館均等化服務的開展,被認為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經濟高效的組織形式[7]。基層的社區圖書館往往作為分館建設并開展均等化服務。③圖書館治理。為打通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強調縣級圖書館向基層網點的延伸,社區圖書館成為重要的治理單元與建設主體。④弱勢群體。圖書館以延伸服務的形式為農民工等弱勢群體提供服務,以推動圖書館事業的發展。
3.1 A類:新農村建設與社區圖書館服務均等化研究
3.1.1 新農村的圖書館服務模式研究
農村地區社區圖書館服務均等化的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將基層文化設施建設的重心轉至鄉村是公共圖書館服務普遍均等的必然要求[8]。郭芬將農村圖書館視為促進新農村建設的搖籃[9]。不少學者對農村圖書館的服務模式進行了研究,如邱冠華通過對鄉鎮分館和農家書屋進行實證分析后,提出江蘇吳江“四位一體”的農村公共信息服務體系的構建設想[10]。項目實施后,潘麗敏[11]、楊陽[12]等人針對具體實踐進行了后續研究。張海江等人對江蘇吳江市鄉鎮圖書館的三個發展階段進行了論述[13]。蘇燕玲以浙江嘉興、寧波江東等四個圖書館的發展模式為借鑒,闡述了“鎮村一體化”對于基層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性[14]。李超平提出的“嘉興模式”具有市、區、鄉鎮三級投入、總分館集中管理的鮮明特征[15]。臧運平等人認為諸城模式的全覆蓋較為經濟,且能優化資源利用[16]。柯平等人通過對山西省南要村等5個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大院進行考察后發現,文化大院是一種具有文化集群功能的共生融合的農村圖書館建設模式,其中山西省南要村的文化大院將全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包括在內[17-18]。
3.1.2 新農村的農家書屋研究
農家書屋作為新農村建設中重要的一環,是一類特殊的社區圖書館,其服務的開展是社區圖書館服務均等化的關鍵之一。針對農家書屋的研究內容主要集中于現狀與對策研究。宦永梅等人以陜西省安康市為例,對西部地區農家書屋進行調查,發現其在運行和建設過程中仍存在圖書配備方式單一且數量有限、體制不順、運轉不正常等問題[19]。曲哲等人結合遼寧省等多地農家書屋的特色實踐,認為農家書屋存在領導干部不重視、人員配置不合理等問題[20]。趙興官利用可持續發展理論,結合國內外農村圖書館建設經驗,對安徽省農家書屋的建設和運行情況進行了分析[21]。謝碧瑜結合廣州公共圖書館的具體實踐,闡述了農家書屋在公共圖書館城鄉一體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作用[22]。劉蘭芬則以普遍均等為視角,將農家書屋的主要建設模式總結為整合建設模式、混合建設模式、獨立建設模式、企業合作建設模式、私人捐助建設模式和城市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模式[23]。為提高農家書屋的服務效能,學者們紛紛建言獻策。劉紅菊等人認為開設家庭作業中心可作為農家書屋服務創新的有益嘗試[24]。李忠香建議將農家書屋納入總分館制,實現農村圖書資源的流動管理[25]。程璇認為公共圖書館可利用農家書屋,做好基層定點服務,在拓展服務半徑的同時,也提高了農家書屋的利用率[26]。
3.2 B類:總分館制與社區圖書館服務均等化研究
3.2.1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總分館制研究
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總分館建設是其建設的主要內容之一。部分學者結合實際問題,設想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構建模式,為具體實踐提供理論指導。如吳洪珺等人以北京市公共圖書館為例,認為現行行政管理體制已阻礙服務網絡的進一步發展,須改革現有體制,以四級服務網絡為基礎,以縣區圖書館為分中心,直接管理本縣區內的社區圖書館(包括街道、鄉鎮圖書館和社區、村圖書館/室)[27]。王海茹等人針對北京地區公共圖書館總分館體系建設提出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種總分館體系建設方案,并分別對兩種方案的利弊進行了分析[28]。陳璐等人針對成都市圖書館提出城鄉一體化的“G-B-D”模式,并要求聯合農家書屋,以多層級、多功能的圖書館合理布局和規劃建設為標準,推動“全域成都”資源共享[29]。
3.2.2 中小型城市的總分館建設模式研究
在中小型城市的總分館體系中,社區圖書館往往作為分館建設并開展均等化服務。于良芝[30]、梁琦[31]等人認為總分館體系建設模式大致可歸納為五類:①以蘇州社區分館模式為典型代表的自下而上全委托的總分館體系;[32]②以天津模式為典型代表的自下而上半委托的總分館體系;③以廣東模式為典型代表的自上而下全委托的總分館體系;④以北京模式為典型代表的自上而下半委托的總分館體系;⑤以佛山市禪城區聯合圖書館為典型案例的完全(純粹)總分館體系。總分館區域服務網絡所采用的一卡通借、一卡通借通還、分層通借通還模式,為面向公眾的普遍均等服務提供了更好的實現方式[33]。此外,曹秀峰等人將揚州市的城市圖書館分館建設分為聯辦型、托管型和直管性三種模式[34]。劉意總結了一些城市的社區分館建設模式,包括上級主導模式、機構轉型模式和社會協作模式等[35]。
3.2.3 總分館制的具體案例分析與經驗借鑒
潘麗敏以吳江市鄉鎮分館建設為例,總結總分館制實踐過程中的體會[36]。邱冠華等人選取廣東佛山市禪城區、廣東東莞市、浙江嘉興市、江蘇蘇州市、深圳南山區為樣本,進行實證分析,按總分館體系中的總分館模式和單獨設置模式分別進行成本核算,以估算其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總成本,以期為《公共圖書館法》提供參考依據[37]。另外,熊太純還介紹了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MALL圖書館建設的成功經驗,提出以總分館模式,結合“圖書館之城”的理念,將MALL圖書館建設成新型社區圖書館[38]。鄧蓉敬建議借鑒國外學校和社區共建共享聯合圖書館的經驗來改變農村地區圖書服務非均等化的局面等[39]。
3.3 C類:圖書館治理與社區圖書館服務均等化研究
社區圖書館均等化服務的開展與其在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中的治理單元與建設主體密切相關。不同的建設模式擁有不同的治理單元與建設主體。如吳洪珺等人分析指出《北京市圖書館條例》僅對街道鄉鎮圖書館作出了最低建設標準,缺乏對于社區/村圖書室建設標準的規定,不利于基層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27]。對社區圖書館治理研究主要集中在政府投入、資源配置、法律、管理體制等方面。社區圖書館的發展與政府投入密切相關。菊秋芳等人指出,政府的單一財政投入制約著社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發展[40]。蘇杰通過對文化部的統計數據分析發現,2014年我國在文化事業方面的投入不足全國財政總支出的5%,鄉鎮文化事業投入僅占全國文化事業總投入的34.2%[3]。政府投入不足,導致城鄉資源分配不平衡。余雪麗將廣東省的公共圖書館資源配置不平衡和服務保障不平衡概括為城鄉差別、城區間差別、層級差別、資源反向集中配置和用戶心理不平衡五方面表現[41]。陳秀英指出,農村基層圖書館治理單元設置過小,且建設主體行政級別過低,經濟支付能力不足,制約著農村基層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42]。此外,劉寶玲建議從法律層面明確建設主體、管理模式、建設標準和服務規范[43]。孫雅欣從治理單元、建設主體、服務體系方面分析農村圖書館的典型要素,并提出可以通過上移、合作、合并、混合四種途徑來擴大農村圖書館治理單元[44]。
3.4 D類:弱勢群體與社區圖書館服務均等化研究
面向弱勢群體的服務一直以來為圖書館學界和業界所關注,弱勢群體是社區圖書館服務實現均等化的難點。《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將關注弱勢群體作著力點之一,以建立遍布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供普遍均等的服務為目標[6]。周菁齊等人通過對杭州市蕭山區100多家鄉村基層圖書館的館舍、資源、服務狀況等進行問卷和實地調研發現,缺乏面向弱勢群體的針對性服務是鄉村基層圖書館所面臨的問題之一[45]。王曉輝強調從制度建設、設施資源、隊伍建設方面保障圖書館弱勢群體服務的長效性,認為加強基層社區圖書館、流動圖書館、農家書屋等基層文化設施的建設是創新服務內容和形式的有效途徑[46]。李曉輝指出要強化面向弱勢群體的圖書館服務,以有效保障社會成員享受公平的公共服務權利[47]。洪偉達從制度保障、行政保障和社會保障三方面,構建圖書館弱勢群體公共信息權益保障機制[48]。從具體的研究對象來看,與農民工、農民相關的研究居多。張正認為追求服務均等化,應去除服務差異化,并針對外來務工人員需求,積極建設社區圖書館[49];并指出農民工的圖書館利用障礙源于其市民地位的缺失[50]。王凌選取鄭州市農民工為對象,對比第一代農民和新生代農民需求的代際差異,提出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過程中的社區圖書館服務建議[51]。受知識水平影響,農村居民信息素質不高。王子舟認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應覆蓋率和均等化并重,圖書館應為基層農民實施知識援助[52]。丁端琴認為保障農民基本的圖書館權利,是實現圖書館服務均等化的重點[53]。
從共詞分析的研究領域以及具體研究內容的分析可發現,目前國內有關社區圖書館服務均等化的研究主要圍繞新農村建設、總分館制、圖書館治理和弱勢群體四個主題展開,偏重從城鄉服務均等化角度研究社區圖書館及其服務問題。學術界對社區圖書館服務均等化的研究既是對實踐工作的總結,也為實踐提供理論指導。但現有研究仍存在局限性。首先,針對社區圖書館的范圍并沒有明確定義,農家書屋等是否應該被納入仍存在爭議;其次,從具體研究內容來看,針對社區圖書館的具體研究比較少,且偏重于農家書屋、農村圖書館等具體的社區圖書館類型,同時社區圖書館服務均等化的研究往往與“公共圖書館”、“基層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等相關主題的研究交織在一起;再次,弱勢群體研究對象偏向于農民工和農民,對其他研究對象,如老年人、殘障人士等弱勢群體的關注不足;最后,社區圖書館服務均等化研究缺乏從公眾視角對服務效能進行評價等。
隨著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發展,社區圖書館服務均等化的推進至關重要。因此,需要從社區圖書館建與用的關系出發,研究社區圖書館服務網絡的構建。在明確社區圖書館服務的可及性和可用性基礎上,把握社區圖書館及其服務資源均等化配置依據、關鍵與實現路徑;而且隨著用戶文化需求和權利意識的增強,要從不同用戶群體均等化享用社區圖書館服務方面,研究社區圖書館均等化服務的效率等。這些研究內容將成為政府合理配置公共文化服務資源,調動社會力量參與搞好社區圖書館服務,促進社會公平公正,提高社區圖書館服務效率,更好地滿足城鄉居民公共文化信息需求的重大命題。
(來稿時間:2016年4月)
1.龔蛟騰.從社會視角看社區圖書館發展[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3(6):3-8
2.林麗萍.廈門市社區圖書館建設現狀及思考[J].圖書與情報,2011(6):98-101
3.蘇杰.城鄉社區圖書館服務資源均等化配置的實現路徑[J].圖書館學刊,2015(11):101-103, 107
4.周菁齊,阮海紅.城鄉一體化進程中農村社區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研究[J].圖書館,2014(6):105-109
5.劉蘭芬.城鄉一體化進程中公共圖書館建設模式研究[J].四川圖書館學報,2012(2):16-18
6.王素芳.弱勢群體文化權利保障的國家戰略視野——基于《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的解讀[J].圖書與情報,2007(5):20-22
7.邱冠華.公共圖書館提升服務效能的途徑[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5(4):14-24
8.鄧銀花.普遍均等、財政壓力和基層公共圖書館管理模式的選擇[J].圖書館,2014(1):27-30
9.郭芬.促進新農村建設的搖籃——農村圖書館[J].青春歲月,2011(14):349
10.邱冠華.四位一體 構建農村公共信息服務體系的建議[J].圖書與情報, 2010(5):93-96
11.潘麗敏.吳江市整合農村信息服務資源的探索與展望[J].圖書與情報,2011(3):91-93
12.楊陽.四位一體,探索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新模式[J].新世紀圖書館,2013(11):66-68
13.張海江,薛群菁.吳江鄉鎮圖書館發展歷程簡述[J].新世紀圖書館,2011(12):90-92
14.蘇燕玲.鎮村一體化:基層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思考[J].圖書與情報,2013(3):108-111
15.李超平.中國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嘉興模式”研究.中國圖書館學報,2009(6):10-16
16.臧運平,宋桂娟,鄭滿生,等.我國農村地區公共圖書館建設的諸城模式研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2(5):4-16
17.柯平,張文亮.文化集群的共生融合發展:我國農村圖書館建設的文化大院模式研究(上)[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4(8):4-8
18.柯平,張文亮.文化集群的共生融合發展:我國農村圖書館建設的文化大院模式研究(下)[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4(9):4-8
19.宦詠梅,楊玉麟.西部地區農家書屋建設問題的思考——以陜西省安康市為例[J].圖書館,2011(2):62-64, 77
20.曲哲,王雪超,金濤.從“農家書屋”看我國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J].文化學刊,2015(11):189-192
21.趙興官.安徽省農家書屋可持續發展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碩士論文,2010
22.謝碧瑜.公共圖書館城鄉一體化服務體系建設研究——以廣州公共圖書館建設實踐為例[J].圖書館論壇,2009(5):20-23
23.劉蘭芬.普遍均等服務視野下農家書屋建設模式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1(2):16-17
24.劉紅菊,金勝勇,劉紅梅.農家書屋開設家庭作業中心探析[J].圖書館建設,2014(8):37-39
25.李忠香.農村圖書資源整合利用初探[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2(8):144-145
26.程璇.公共圖書館:全民閱讀踐行中的思考[J].圖書情報工作,2012(S2):15-16
27.吳洪珺,倪曉建.面向普遍均等服務的公共圖書館管理體制探析——以北京市公共圖書館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2011(1):47-50
28.王海茹,倪曉建.關于北京地區公共圖書館總分館體系建設方案的探討[J].圖書館建設,2014(11):69-72
29.陳璐,李勇.科學發展觀視野下促進成都市城鄉一體化的公共圖書館建設模式初探[J].經營管理者,2009(15):104-105
30.于良芝,邱冠華,許曉霞.走進普遍均等服務時代:近年來我國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8(3):31-40
31.梁琦.成都市城鄉一體化進程中圖書館發展模式與對策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10
32.蘇靖靖,劉昆雄.中美公共圖書館均等化服務比較研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3(5):27-30
33.郭海明.面向公眾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研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0(9):74-77, 84
34.曹秀峰.基于揚州實踐的城市圖書館分館建設研究[J].新世紀圖書館,2013(11):69-71
35.劉意.社區圖書館可持續發展保障體系研究[D].湘潭:湘潭大學碩士論文,2014
36.潘麗敏.吳江市鄉鎮分館建設的實踐與體會[J].圖書與情報,2010(1):103-105
37.邱冠華,于良芝,李超平,等.公共圖書館的設置與體系建設研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0(2):16-23, 45
38.熊太純.國外MALL圖書館建設對我國圖書館的啟示[J].圖書館雜志,2012(11):69-72
39.鄧蓉敬.學校社區共建共享聯合圖書館——國外農村公共圖書服務均等化服務模式與啟示[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4(1):55-59
40.菊秋芳,尚碩彤.試論西部民族區域社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以基層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1(10):88-89,93
41.余雪麗.公共圖書館服務均等化的內涵及實現途徑的探討[J].才智,2010(22):203-204
42.陳秀英.農村基層圖書館可持續發展制度設計探究[J].四川圖書館學報,2013(2):59-61
43.劉寶玲.河南省基層圖書館基本服務均等化構建模式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2(3):48-51
44.孫雅欣.我國農村圖書館治理研究[D].哈爾濱:黑龍江大學碩士論文,2010
45.周菁齊,徐草.公共服務均等化視域下農村基層圖書館服務創新路徑探析——以杭州市蕭山區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5(6):74-77
46.王曉輝.論公共圖書館對弱勢群體的均等化服務[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1(33):108-110
47.李曉輝.城市圖書館公共服務體系均等化的實現——以東莞圖書館實踐為例[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4(11):67-70
48.洪偉達.圖書館保障弱勢群體公共信息獲取權益研究[J].情報資料工作,2014(1):36-40
49.張正,謝艷伶,胡曉鷹.外來務工人員公共圖書館服務研究——以服務均等化為視角[J].圖書情報工作,2010(23):73, 102-105
50.張正.市民地位視角下的農民工圖書館服務保障研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4(2):19-21
51.王凌.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中的社區圖書館服務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3(2):2-7
52.王子舟.圖書館如何對基層農民實施知識援助[J].圖書與情報,2008(6):33-39
53.丁端琴.論依法治國視域下農民圖書館權利的實現[J].中共銀川市委黨校學報,2015(2):79-81Review on the Equalization of the Community Library Services in China
Zhou Yonghong Chen Si
( Faculty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of Xiangtan University)
The equalization of the community library services is the embodiment of social fairness and the highlight of user rights, which can help to better meet the cultural needs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With the help of Excel,Sati 3.2 and SPSS 22, we use the co-word analysis method to analyze the relevant literatures.Then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coword analysis method, we find the research on the equalization of the community library services mainly focus on four research topics: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main-branch library system, library governance and vulnerable groups, which lays particular stress on researching the community library and its services from the angle of the equaliz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services.Such propositions as how to promote the community library service resources to be allocated equally, and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services for the user’s perspective should be further researched.
Equalization Community library Library service
G258.2
格式〕 周永紅,陳思.國內社區圖書館服務均等化研究綜述[J].圖書館,2016(9):41-45, 86
周永紅(1974-),女,博士后,湘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發表論文40余篇,研究方向:信息資源管理;陳思(1992-),女,湘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2014級碩士研究生,發表論文4篇,研究方向:信息資源管理。
* 本文系湖南省社科基金項目“湖南社區圖書館服務均等化研究”(項目編號:15YBA345)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