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洪明
(江蘇省地質資料館,江蘇 南京,21001810018)
淺淡礦業權檔案的管理與利用
蔣洪明
(江蘇省地質資料館,江蘇 南京,21001810018)

礦業權檔案管理是國土資源檔案管理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形成礦業權管理的重要基礎。各級地礦行政管理部門、礦山企業和礦業權人,每年都形成大量的與礦業權有關的檔案資料,將這些進行有效的收集、管理和利用,對于進一步加強礦業權的監督與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1987年國務院發布了《礦產資源勘查登記暫行辦法》,1998年國務院頒布了《礦產資源勘查登記管理辦法》《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探礦權采礦權轉讓管理辦法》,為我國礦產資源的依法勘查、依法開采、依法管理提供法律保障。
自1987年以來,江蘇省礦政管理部門在依法管理礦產勘查與開采活動過程中形成大量的礦業權檔案資料。截至2015年底,江蘇省礦政管理部門共形成礦業權檔案3510卷,其中探礦權檔案2159卷、采礦權檔案1351卷。
根據礦業權檔案資料的屬性,江蘇省地質資料館開展礦業權檔案的分類、組卷、排列、編目、裝訂、裝盒和排架工作。礦業權檔案的歸檔,已成為一項延續性的任務。根據工作任務要求,江蘇省地質資料館對每年新增的探礦權、采礦權檔案進行收集、整理、編目、裝訂、建賬及移交入庫,對歸檔的探礦權、采礦權檔案進行數字化及電子圖書的制作,自主研發礦業權檔案查詢數據庫軟件,快捷方便地提高對礦業權檔案的查詢與利用。
1.收集
歸檔的文件資料是在礦業權管理活動中“直接形成并具有保存價值的各種形式的歷史記錄”。根據《礦業權檔案立卷歸檔規范》規定:在礦業權建立、變更、注銷管理工作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文字、圖表、聲像、電子文件等均為歸檔收集的對象。這些文件材料應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文件公文處理程序辦理結束;二是文件內容具有有機聯系,所反映的是同一個礦業權的不同階段的管理活動。
2.整理
礦業權檔案立卷是將礦業權建立、變更和注銷管理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按其形成規律和有機聯系組成案卷的過程。
(1)分類
礦業權文件材料根據內容、形式特征和有機聯系進行分類。正常情況下,礦業權文件材料立卷歸檔以一個礦業權(一個許可證)為一個歸檔單位,編一個檔案號。按照年度分大類,以一個礦業權為單位,將擬歸檔的礦業權材料按《礦業權檔案文件歸檔類目表》,進行分類、整理。礦業權檔案的憑證價值往往大于其科學參考價值,故整個立卷歸檔過程中,應把維護擬立卷歸檔的礦業權文件資料的“原貌”放在第一位,一切整飾與加工均以不影響其“原貌”為前提。如出現未涵蓋的文件時,可按其內在聯系排列在相應類別的小類后面,依次增編順序號。
(2)編目
在編寫組卷文件頁碼時,文字與表的頁碼正面寫在右下角,背面寫在左下角;圖紙的頁碼寫在圖簽右下角或標題欄外右上方;成套圖紙或印刷成冊文件,可以不重新編頁碼。編碼后將歸檔文件目錄(表1)與備考表(表2)一式兩份,一份組成明細賬,一份作為歸檔文件的卷首和卷尾放入檔案卷盒內。

表1 歸檔文件目錄內容與填寫要求一覽表

表2 備考表內容與填寫要求一覽表
3.數字化
礦業權檔案數字化工作是礦業權檔案歸檔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礦業權檔案立卷歸檔規范》中規定礦業權檔案的電子文件信息應與紙質文件的內容完全相同。根據礦業權檔案屬性特點與相關要求,按《圖文地質資料掃描數字化規范》要求開展礦業權檔案資料數字化工作較適合。
(1)原件處理
掃描之前,需對原紙質文件資料進行熨平修整、分類、組織編排。要求基本保持原件原有的形式。在此基礎上,為便于利用,對一些特殊情況可作相應處理。對原件的處理要做到完整、齊全。對處理后的原件,掃描完成后,需及時按原樣復原。

(2)掃描
按照對原件歸類處理的結果,對原件進行完整、齊全的掃描,畫面端正,保證柵格文件的掃描質量,并使柵格文件具有最少的修整裝飾工作量。柵格文件的處理過程:首先,選擇合適的掃描方式,分辨率統一采用300dpi,掃描寬度以最大限度地接近(或等同于)掃描原件資料;其次,為使掃描后形成的柵格文件清晰、美觀,需對掃描文件進行反轉、調整頁邊距、去污、旋轉、糾斜、修補等修整裝飾工作;最后,修整裝飾后的柵格文件應保持圖文資料的原有信息,不違背圖文資料的原意。
(3)檢查
工作人員需按照要求對掃描后的電子文件進行自檢。檢查文件是否有多余或丟失的電子文件,柵格文件整飾是否符合要求,在地質資料光盤存儲綜合管理系統中進行全文的瀏覽檢查。同時,質量檢查人員按照要求需進行再次的復查工作。復查整飾后的電子文件是否與原件相符,是否有漏改或錯改之處,最后再通過地質資料光盤存儲綜合管理系統,對全文電子資料進行瀏覽檢查。
(4)電子文件整合
因實際掃描操作過程中,圖件(彩圖、黑白圖)與文字報告掃描進度往往很難同步,從而產生電子文件整合這一環節。電子文件整合是將圖件(彩圖、黑白圖)電子文件經適當修飾后,添加到原檔號的文字報告電子文檔中去,根據圖文一致原則,進行圖目錄修改,整合后的全部電子文件必須在光盤瀏覽系統中進行瀏覽檢查。

圖1 礦業權檔案數據庫

圖2 礦業權檔案查詢界面
4.目錄制作與保存
電子文檔的目錄由類目錄、文件目錄及盤目錄構成。目錄應遵循盤目錄全、類目錄簡、文件目錄不產生歧義的原則來建立。
電子文檔的保存要利于管理和利用。同一電子文檔應保存在同一物理存儲介質中。電子文檔保存到載體后,應在數字國土工程“圖文地質資料光盤存儲管理系統”中進行瀏覽檢查,保證能夠讀取電子文件。
礦業權檔案查詢軟件,是將已數字化的礦業權(探礦權、采礦權)檔案,按礦業權自身的內在聯系(新立、變更、過程監督、注銷),通過計算機管理來達到利用目的。
1.數據庫開發
在數據庫的“list”表中,可以查看到數據庫中所有采礦權、探礦權PDF檔案(如圖1所示)。第一個字段ID是自動編號,不需要填寫,可以錄入檔案號、項目名稱、企業名稱、證號等信息。檔案類型的錄入,如果是采礦權檔案錄入“采礦權”,如果是探礦權檔案,錄入“探礦權”即可。錄入完畢后,所有數據將保存在ACCESS軟件中。在相關的軟件程序中,“CKQDA”文件夾用來存放采礦權檔案PDF電子文件目錄,“TKQDA”文件夾是用來存放探礦權檔案PDF電子件文件目錄,把建立的采礦權和探礦權檔案分別拷貝到相應的文件夾,即可自動生成需瀏覽的頁面。
2.數據庫軟件利用
根據采集導入的探礦權及采礦權數據,通過礦業權檔案查詢的界面,可以進行礦業權檔案多字段查詢檢索(如圖2所示),實現礦業權檔案的多途徑利用,使礦業權的管理更加的便捷。
礦業權檔案收集、整理的歸檔流程,以及礦業權查詢管理軟件的開發與利用,為礦業權檔案管理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技術與方法。通過對礦業權檔案的歸檔研究,進一步拓寬了礦業權檔案為社會經濟服務的渠道,為加快國土資源檔案信息化建設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管理經驗。
當今是信息化的時代,隨著礦業權制度的完善和礦業權市場的發展,礦業權檔案信息將會變得越來越重要。因此,我們必須加強礦業權檔案歸檔整理工作,建立健全相關制度,挖掘礦業權檔案信息的社會價值,更好地適應我國國土資源管理事業的發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