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志國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同時也是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我們獲取智慧和知識的主要來源。所謂的中國的傳統文化就是指由中國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征以及風貌的民族文化。這一文化對提高高中生的語文素養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國際上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入侵,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也逐漸地被邊緣化。所以使中國傳統文化滲透到高中語文教學中,是每一個高中語文教師共同的目標。本文從高中語文中的傳統文化教學現狀、高中語文進行傳統文化教學的必要性以及高中語文進行傳統文化教學的策略三個方面來進行分析和論述,為如何更好的在高中語文課堂中進行文化提出一點建議。
一、中國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教學的現狀
由于西方文化的入侵,導致傳統文化虛無主義的產生,認為中國文化已經落伍,并全盤否定中國傳統文化,而全盤接受西方文化;另一種就是固執地、狂熱地擁抱中國傳統文化,全盤接受,根本沒有做到揚棄。在我國高中傳統文化教學的現狀,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論述。
1.高中生理解文言文和古詩的能力較差
對學生進行古詩文的教學,不僅僅是讓學生讀懂文言文、了解古詩文中的虛詞實詞等,而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我國優秀的古詩文中體會到傳統文化的魅力,領悟到傳統文化的作用和意義,同時并實現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光大。但是有些學生在學古詩文的時候運用了大量的參考書和工具書,并沒有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也不能體會到古詩文中的文化精髓。其實在高中語文教材中的《采薇》等作品體現了我國的經學,《林黛玉進賈府》和《赤壁懷古》體現了中國文化中的的文學,以及《六國論》和《廉頗藺相如列傳》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史學,這些課文對高中生提升素質都會有很大的啟發。
2.教師忽視了情感的熏陶,只注重知識的傳授
由于高中生要面臨著高考,所以大部分的高中語文老師只注重學生的升學率。在這種應試教育下,教師很難對學生進行情感上的熏陶。一些教師只是機械地傳授知識,然后讓學生下去死記硬背,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很難讓學生在中國傳統文化上產生情感的共鳴,更別說什么讓學生注入文化元素,以及對文化的創新和開拓。
3.當今社會對中國傳統文化不夠重視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是網絡信息爆炸的時代,伴隨著計算機應用的興起、信息傳播速度的加快,網絡對學生的影響也是比較大的。但是一些學生整天沉迷于網絡,不懂一些起碼的做人道理,不懂得尊老愛幼,不懂得什么是仁義禮智信,把中國良好的傳統美德統統拋開,忘在了腦后。而社會上也存在著這種風氣,對傳統文化不夠重視,嚴重缺乏民族意識。
二、高中語文進行中國傳統文化教學的策略
1.從教材方面進行中國文化傳統的滲透
在高中教材的編排上,每一單元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精心編排,并且有一定教學目的的,每一篇課文都借鑒了中國的傳統文化,顯示出了我國傳統文化的價值。所以教師要利用這一點,充分地挖掘這些文化元素,并結合高中語文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素質的培養,提高學生們對傳統文化學習的興趣。例如《勸學》和《師說》,就向學生們傳達了古人的一種勤學好問、刻苦求學的精神和品質,也讓學生學會了尊師重教;《廉頗藺相如列傳》向學生傳達了廉頗知錯能改的品質,以及藺相如心胸寬廣、不計前嫌的胸懷。老師還可以讓學生們找出文中藺相如心胸寬廣、顧全大局的段落或者句子,讓學生們去分析探討,還可以布置一個以身邊知錯能改或者不計前嫌的事例為題的作文,并身臨其境的感受知錯能改和心胸寬廣的真正內涵,從而讓學生深刻領會到傳統文化的精髓,愛上中國傳統文化。
2.在高中語文課堂中營造良好的傳統文化氛圍
在語文課堂中,語文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來對學生進行教學,這樣就可以生動的把文章中的內容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例如在學習《林黛玉進賈府》的時候,老師就可以把老版紅樓夢電視劇的那一集下載下來,在課上給同學們看,讓同學們認識王熙鳳“身量苗條,體格風騷,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掛眉梢”是一種怎樣的形象。這樣一來就使學生們不得不佩服古人在小說中對人物的刻畫是如此的生動,從而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3.開展國學經典的拓展延伸教學
在高中的語文教材中,由于篇幅的限制,很多文章都是節選了經典名著的一部分,又由于高中生學習任務比較重,沒有時間去閱讀大量的國學經典名著。所以學生們對中國經典名著的了解也就僅限于在課堂上所學習的知識。那么高中語文教師就可以利用教材中的這些節選文章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去閱讀名著、了解原著內容。在課堂上老師也可以講一些關于文章的課外拓展知識。例如在學習《六國論》的時候,老師就可以適當地講一些當時宋王朝對遼、西夏的屈辱政策,并和七國爭雄時期被滅掉的六國作對比,讓學生們對了解中國史學產生興趣,從而無形地培養起學生的道德修養和文化素養。
4.以我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作為傳統文化教學的契機
我國豐富的傳統節日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每一個節日都有一個傳說或者是歷史淵源。例如我們在學《離騷》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用屈原投汨羅江的故事,還有端午節這個節日來引出所學的內容,并且可以讓學生們搜集其他節日的歷史來源,以及引導學生探索我國傳統節日的演變過程,并帶到課上來探討。這樣一來使學生在了解優秀傳統文化內涵、提升文化修養的同時,也對這些傳統文化進行了保護和傳承。
中國傳統文化的教學固然重要,但是老師們切不可在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時候過分急躁。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所以教師們一定要做到把語文教學和中國傳統文化教學進行有機的結合,這樣才能更好的提高學生文化素質,構建其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從而達到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