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公元前496年,長江下游的吳國和越國因小怨而爆發了一場戰爭。年輕的越王勾踐以范蠡為軍師,使吳軍大敗,年老的吳王也因傷重而亡,年輕的夫差登上了王位,他發誓消滅越國。
三年后,夫差率領雄兵攻伐越國。雙方交戰后,越敗吳勝,吳國大軍攻至越都會稽。文種買通離間吳國大臣伯嚭與夫差極力周旋,終于讓夫差動了懷仁之心,不滅越國,越國得以保存。勾踐率王后與范蠡入吳為奴。
為奴三年后,夫差生病。范蠡抓住良機,讓勾踐為夫差嘗糞而尋找病源,此舉徹底感化了夫差,從而釋放了勾踐。回到越國的勾踐,睡在柴草上,在房梁吊下一根繩子,繩子一端栓著一只奇苦無比的豬苦膽,每天醒來,勾賤第一件事就是先嘗一口奇苦無比的苦膽!二十年,他雷打不動,天天如此。
公元前473年,勾踐秘起藏于民間的三萬雄兵,一舉將姑蘇城團團圍困。此時,夫差還有五萬兵馬,卻因糧草難濟而不敢出城一戰。
勾踐創下了人類君王史的奇跡,他苦心勵志,發憤強國,創下了以小打大、以弱勝強、以卵擊石的人間神話。臥薪嘗膽的典故被稱為中國幾千年文明史中經典中的經典,勾踐的超人意志或許更有人類意義。
【釋義】
形容人刻苦自勵,立志雪恥圖強,最后果真可以苦盡甘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