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直
在WESG的現場,筆者趁著比賽的間隙和Cyan聊了聊。在與Cyan的對話中,我們發現被譽為Dead Game的星際爭霸2實際上在歐美仍有著不錯的表現。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星際2在國內如此落魄?對于這個問題,Cyan從職業選手的角度給出了自己的解答。
首要問題還是暴雪
Cyan作為當前國內頂級的神族選手,其職業生涯并非一帆風順。在“潛伏”了很久之后,Cyan才以“最正統”的神族打法取得優秀的成績。而漫長的潛伏期也使得Cyan能夠目睹國內星際2近幾年的變化。
當被問到星際2在國內為何陷入困境時,Cyan笑著說:“首先肯定是要暴雪背鍋的。我記得在12年的時候,星際爭霸2非常火。甚至在美國的MLG聯賽中都有星際爭霸2項目,我之前看過一個數據,具體記不清了,大概意思好像說的是,星際爭霸2最火的時候,收視率差不多和NBA齊平。后來暴雪取消了一系列賽事,星際爭霸2的流行度就不行了。”
Cyan說的的確是事實。在星際爭霸2的電競政策上,暴雪的嘗試并不成功。基于玩家社區的理念而推崇公開賽賽制的暴雪,親手扼殺了許多頂級聯賽。這導致了星際爭霸2的關注度大幅下降,選手大幅流失。在這種情況下,星際爭霸2的關注度瞬間從高峰跌落谷底。
鎖區政策不僅關住了選手,也阻斷了交流
在和Cyan談及最近歐美選手實力大幅上升的情況時,Cyan認為這種情況的出現,一方面是因為國外的戰隊舍得花錢培養這些選手,另一方面則因為這些選手之間頻繁地交流。比如談到Scarlett時,Cyan稱和Scarlett在天梯上經常相遇,打運營的話,Cyan的實力更勝一籌。可是Scarlett會經常和Snute等人交流,因此,在戰術上,歐美選手處于領先地位。比如NSL總決賽上Snute使用的Snute流。
在這個戰術初次出現在韓國賽場時,韓國的神族選手也同樣不知道如何應對。這說明這個戰術在當時確實是領先的。后來韓國和歐美的神族選手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VR隱刀體系來對抗這個戰術,這說明在韓國和歐美,兩個區域內的選手經過充分地溝通,都認為這個戰術是可以對抗Snute流的。而從后續的結果看,這個戰術也確實起到了克制Snute流的效果。以至于在最近的比賽上,由于Snute流的戰術領先地位不再,也淪為了蟲族一般性的戰術。
“還是交流吧,像我這次去墨西哥和Neeb他們交流,感覺就有很大的進步。”Cyan接著談到:“在國內,和IA、jieshi、time我們也會溝通,討論戰術。”可見選手們跨區域打比賽并不僅僅是為了獎金,不同理解之間的碰撞交融,是充分展示星際爭霸2這款RTS游戲魅力的基礎,可是暴雪的鎖區政策卻反其道行之。
雖然這個政策最開始是要阻止韓國頂尖選手全球性的“搶錢行為”,但負面效果則是削弱了整體的競技性。就如我們之前開玩笑常說的歐美巨星=歐美巨雞;除了韓國聯賽之外,其余地方都是菜雞互啄。這種情況與星際1和魔獸爭霸3的巔峰時期對比,星際爭霸2的沒落也不足為奇了。當然,鎖區政策的影響并不僅僅止步于此。
外界環境的改變也不可忽略
星際爭霸2現在更多地被人稱為高冷2,這不是沒有原因的。就如Cyan所說:“現在的選擇太多了,星際爭霸2又算是最難的電競項目。所以玩的人自然就少,畢竟大家玩游戲主要還是為了開心。而且,玩星際又不能和朋友一起玩。你沒辦法和朋友去網吧一起玩星際。”在星際爭霸2早期,外界環境是非常好的,彼時的電子競技行業還沒有發展起來,公認的競技游戲只有星際1、魔獸爭霸3、星際爭霸2、CS、DOTA以及剛剛登陸國服的英雄聯盟和DOTA2。后來,隨著MOBA類游戲的火爆,英雄聯盟和DOTA2占據了大部分的電競用戶,星際爭霸2隨著用戶的流失,關注度進一步下降。
游戲及其賽事的知名度不夠
除了暴雪和外部環境外,游戲及其賽事的運營也存在問題。Cyan提到了一個很有趣的細節:“我的朋友問我是玩什么游戲的。我說星際爭霸2,大部分都不知道這個游戲。”筆者也想到了ChinaJoy現場,SPL第二賽季總決賽的時候,雖然現場被圍得水泄不通,但更多路過的人還是對星際爭霸2是什么游戲表示不解。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不論賽事,游戲本身的知名度尚且不足,何談對于游戲本身的認可性。在這個前提下,賽事的推廣也變得困難。而且Cyan還提到,“像最難的電競項目,還有新推出的合作模式,我覺得都是很好的賣點,可是不知道為什么運營商沒有對這些進行宣傳”。
對于賽事來說,Cyan特別提到了在WCS墨西哥站的感受。“他們對于賽事的宣傳非常酷炫,特別是一些視頻、海報的制作,非常精美。而且一些賽前的選手介紹,賽后的選手采訪做得都特別好,這一點國內很多賽事都做不到。”Cyan提到的這一點,其實一直存在。國內的賽事執行推廣更看重平臺,在10月上中也提及過這一點。這種推廣模式在游戲用戶體量較大時具有非常作用的短期效果與收益。可是對于星際爭霸2來說,這種推廣模式并不會起到太多的作用。
“雖然星際2是目前觀賞性最好的項目,但是對于一些不會玩的人來說,這個比賽是什么?這個選手是誰?他們都不知道,我們的宣傳也不會起到這些作用。什么都不知道的話,人家肯定就不關注了。甚至說選手不一定要是一個明星,但是一定要讓觀眾知道這個選手玩的是什么游戲,這個比賽有多重要。”Cyan作為一個職業選手,也許提到了當前國內星際賽事的痛點,但是考慮到當前整個RTS市場低迷的表現,沒有太多收益的情況下,運營商也不會投入太多,“畢竟誰都不是慈善家。”Cyan笑得有些無奈。
俱樂部不愿意培養選手
在上面提到的所有因素的作用下,俱樂部不會在星際爭霸2方面投入過多。這導致國內的選手缺乏歷練的機會。畢竟在現階段,單純的天梯練習已經無法提升選手的實力,而不斷參加比賽提升實力,一直是電競選手的主要訓練途徑。可是在市場太小,收益過低的情況下,不僅僅運營方不會在運營選手方面投入過多,俱樂部也不會幫助選手解決諸如出國比賽的機票住宿問題。只有一些大型的比賽,俱樂部才會給選手出錢,但是由于長期不能參加比賽,國內大部分選手的實力已經與外界有了較大的差距,難以取得出線名額。
這里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選手無法參加大量的比賽導致實力上升的停滯,而這又會使得選手失去更多參加比賽的機會。這種情況長久之后,會導致國內星際2沒成績,無法宣傳運營。無法宣傳運營,這個游戲的受眾就會越來越少,市場也會越來越小,收益也會越來越小。反過來,俱樂部等因為收益小就更不會投入。在這種惡性循環之下,國內星際爭霸2日漸沉淪。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TeamLiquid,Cyan也提到。TL在Snute、Neeb等選手身上投入了大量的資源,這些選手也并非一出道就具有高超的實力。但是在不斷的參賽歷練之下,選手的實力突飛猛進,逐漸獲得了越來越好的成績。加之海外整個星級2市場的回暖,TeamLiquid戰隊的運營越來越成功。這與國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所以星際爭霸2在國內的低迷表現,絕不是因為某些單一因素。可能唯一幸運的是,Cyan提到,如果俱樂部運營方能夠及時改變做法,“還是能夠搶救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