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劍
摘 要:隨著我國物流業的快速發展,物流信息化已成為現代物流的重要內容。《物流信息管理》課程是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的一門核心專業課程。如何提高高職院校《物流信息管理》課程的教學效果,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物流人才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分析了高職院校《物流信息管理》課程的教學現狀及問題,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對高職院校《物流信息管理》課程的教學進行分析。
關鍵詞:高職院校;物流信息管理;教學;分析
中圖分類號: G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31-109-2
0 引言
物流信息技術涵蓋了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通信技術等手段,應用于運輸、倉儲、配送、流通加工、裝卸搬運、信息處理等領域。因此,《物流信息管理》是一門知識體系覆蓋面廣、綜合性較強的課程。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一方面使學生了解信息化管理在物流中的重要意義,掌握物流信息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另一方面,使學生能夠熟練應用物流信息技術,獨立進行物流信息系統的操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善于思考和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為學生定崗實習夯實基礎。
1 高職院校《物流信息管理》課程的教學現狀及問題
傳統的高職院校《物流信息管理》課程的教學存在著許多不足,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教學目標模糊
各高職院校對《物流信息管理》這門課程地定位并不統一,有的定位為專業核心課程,有的定位為一般專業課程。課程名稱上也存在差異,有物流信息管理、物流信息技術、物流信息技術應用、物流信息工程等等。高職院校培養的物流人才主要還是滿足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物流信息管理》課程的教學目標應該以企業實際需求為標準。然而,在高職院校《物流信息管理》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模糊,沒有重點突出基礎理論知識適度、技術應用能力強的教學目標。
1.2 教學方式不合理
高職院校《物流信息管理》課程的教學方式多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即使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也僅是起到演示的作用,學生被動接受知識,不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加上本門課程趣味性低,知識點復雜、抽象,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學生對本門課程的理解大多停留在基礎理論上,進而導致學生對本門課程的學習興趣不足,缺乏學習的熱情。
1.3 教材與教學內容難以匹配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也促使高職院校《物流信息管理》的教學內容不斷更新、變化。然而,本門課程的教材內容更新較慢,現有的教材體系存在著跟不上時代、理論落后于實踐、可操作性差等諸多問題,導致教學過程中出現教材與教學內容不匹配的現象。高職院校《物流信息管理》的教材一般主要分為三個模塊:一是物流信息管理技術模塊,二是物流信息系統模塊,三是物流系統實訓模塊。在物流系統實訓模塊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在結合教材的基礎上,通過物流系統進行相應的操作和實踐。而我們的教材大部分僅有書面的物流信息系統的操作介紹,并沒有提供相匹配的物流信息系統的試用版本的安裝資源。
1.4 實踐教學環節薄弱
《物流信息管理》的實踐教學環節是培養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物流信息處理、物流信息技術應用和物流信息系統操作的重要環節,能夠將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融入實際應用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的精神,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然而高職院校《物流信息管理》課程實踐教學環節薄弱,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實踐教學所占的課時較少,實踐內容與企業的實際應用存在著脫離的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方面由于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對實踐教學環節不夠重視,沒有充分引導學生積極實踐學習;二是由于部分高職院校條件有限,缺乏相應的實訓硬件和軟件;三是沒有深入校企合作,實踐環節的教學沒有從企業實際情況出發,導致所學內容與企業實際情況出現偏差。
2 高職院校《物流信息管理》課程教學分析
2.1 明確教學目標
物流信息化的應用和發展需要既懂物流專業知識,又掌握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因此高職院校《物流信息管理》課程的教學目標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確定:①知識目標。使學生了解物流信息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包括條形碼技術、射頻識別技術、電子數據交換技術、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和全球定位系統技術。②能力目標。使學生具備物流信息的采集、分析和處理能力,熟練應用和操作物流信息系統。③素質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創新思維的能力,培養學生愛崗敬業、團結協作、溝通互助的職業素養,形成對職業和本專業的正確見解和信念。
2.2 改進教學方式、方法
隨著教育教學技術手段的改革,高職院校的《物流信息管理》課程也需要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手段,利用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積極探索適合高職院校學生發展需要的現代化教學方式、方法。
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性相結合,靈活采用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法、自主探究法、情景模擬法等多種教學方法,豐富課堂內容,提高知識點的趣味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思考。例如:在講解地理信息系統特征的時候,可以結合《海爾集團利用GIS大力降低服務成本》這一案例,使學生在分析案例的過程中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地理信息系統的特點。此外,教師可以根據課程內容布置實訓項目,將學生分組,以組為單位進行資料的搜集、討論、整理和分析,最終形成一篇實訓報告,在課堂上跟大家分享。
2.3 及時更新教學內容,鼓勵自編教材
教師要加強自身學習,不斷了解物流領域新的信息技術及其相關的應用情況,并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在授課時可以以教材為依托,進行相關知識點的拓展,可以不局限于教材的內容。有條件的高職院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鼓勵教師自編《物流信息管理》校本教材,自編校本教材印刷周期短、內容更新快,可以根據學校具體的物流實訓系統編寫符合本校實際情況和教學實際需求的教材。
2.4 加強實踐教學環節
2.4.1 重視實踐環節
教師要提高對實踐環節的重視,適當提高實踐教學環節所占的課時比重,把理論學習與實訓相結合,盡可能地讓學生多參與實踐。例如在學習了條形碼技術這一章節后,可以要求學生利用軟件制作并打印條形碼,甚至可以動手畫出條形碼,加強學生對條形碼的理解和認識,同時也提高了學習的趣味性。
2.4.2 加強校企合作
通過加強校企合作,可以把某些實訓環節放到企業中去。在完成一定階段的教學任務后,組織學生去相關的企業參觀、調研,實地了解企業物流信息化的現狀和問題,并完成參觀或調研報告。此外,還可以邀請企業的人員到學校開展講座,對學生進行實訓指導,保證學生的學習內容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能夠學以致用。
2.4.3 加強實訓建設
有條件的高職院校可以建設物流實訓室,并配套相關的物流系統、POS機、條碼打印機、手持終端等。比如LOGIS第三方物流實訓平臺。在實訓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將班級的學生分組,每組中的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完成一個實訓項目。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團隊合作、溝通協商的能力。另外,也可以安排每個學生獨立完成一個實訓項目,使學生更加清楚地了解業務的整體操作流程。
2.5 改革考核方式
《物流信息管理》這門課程的實踐性較強,僅采用單一的閉卷考試的方式難以公正合理地評價學生對這門課程的掌握情況。因此,在本門課程的考核上,可以采用理論考試和實訓考核相結合的方式。理論考試可以在期末采用開卷的形式進行。實訓考核分為兩個部分:一是結合平時上課時教師布置的實訓項目報告;二是期末時采用上機考試的形式,在規定的時間內,學生在物流系統中完成相應的操作。課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改變以往重理論、輕實踐的觀念,真正做到理論結合實踐。
參 考 文 獻
[1] 賓厚,鄒筱,肖軍.高職物流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現狀和發展[J].中國市場,2007(09).
[2] 王紫君,黃鈺.淺析高職物流信息技術課程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智富時代,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