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青玥
【摘要】 引入全域旅游的全新理念,基于嘉峪關市旅游發展的實際狀況,對嘉峪關市發展全域旅游的必要性和現實基礎進行分析,統籌規劃嘉峪關市旅游空間布局,有效整合旅游優質資源,推動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探索創新全域旅游的管理機制、產品體系、市場營銷和服務體系,促進嘉峪關市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
【關鍵詞】全域旅游 嘉峪關市 經濟文化一體化
一、嘉峪關全域旅游可行性分析
嘉峪關是甘肅省重要的工業和旅游城市,其境內有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景區、明代萬里長城西端起點——嘉峪關,魏晉文化研究寶庫——魏晉“地下畫廊”,歷史上最早的玉門關、西部八達嶺——石關峽懸臂長城,亞洲距城市最近的“七一”冰川,新城國家級濕地公園等著名文物古跡、歷史名勝和自然奇觀。有東湖生態旅游園區、紫軒葡萄酒莊園、中華孔雀苑、嘉峪關城市博物館等國家4A、3A級旅游景區。有討賴河水利風景區、華夏龍園、文殊寺旅游景區、“兩湖一河”文化園和迎賓湖等生態人文景觀。有嘉峪關大劇院、雄關文化廣場、長城博物館和國際三大滑翔基地之一——嘉峪關滑翔基地、國際鐵人三項專用賽場、汽車摩托車越野基地、嘉峪關體育場等大型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有雄關冰雪文化產業園、三禾奇石城、雄關博物館等獨具絲路特色的民營文化產業。有方特歡樂世界、觀禮古鎮文化休閑生態旅游綜合景區等體驗式旅游項目。豐富的旅游資源給嘉峪關全域旅游提供了多樣化的產品選擇,也給嘉峪關發展經濟文化一體化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撐。2015年,嘉峪關以“方特”歡樂世界開園經營為契機,組織開展一系列文化、旅游節慶會展活動,推動全市文化產業實現快速發展,全年累計實現增加值4.31億元,同比增長33.85%。文化產業機構數239個,比上年同期增加3個,增長1.27%;從業人員5205人,比上年同期增加330人,增長6.77%;資產33.0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24億元,增長38.86%。實現旅游收入39.5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6.85%;旅游人數620.29萬人,比上年同期增長34.26%。
二、發展嘉峪關全域旅游,建設戈壁明珠旅游目的地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區域內,以旅游業為優勢產業,通過對區域內經濟社會資源尤其是旅游資源、相關產業、生態環境、公共服務、體制機制、政策法規、文明素質等進行全方位、系統化的優化提升,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社會共建共享,以旅游業帶動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種新的區域協調發展理念和模式。隨著經濟發展、生活水平及消費者素質的提高,游客的消費觀念、消費訴求發生變化,傳統的觀光型旅游已經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游客變為更個性化,更傾向追求文化內涵的體閑度假型旅游。借助“一帶一路”戰略和甘肅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的機遇,立足嘉峪關獨特的歷史文化、區位條件、資源稟賦和人才資源等優勢,推進全域旅游發展,著力打造“文化強市”。
(一)樹立全域理念,構建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機制
將嘉峪關市作為一個大景區來整體規劃,通過規劃和引導、約束和規范,推動“景城一體化”的發展。按照全省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一帶三區十三板塊”的總體布局,嘉峪關市重點謀劃實施“1251”工程,即用好一個品牌,推動兩個發展,打造五個園區,實現一個目標。用好世界文化遺產嘉峪關這一品牌,推動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兩個發展,打造以嘉峪關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為核心的歷史文化展示園區、以華強科技文化產業園為龍頭的科技生態文化創意園區、以絲綢之路文化博覽園為重點的文化體驗園區、以國際短片電影展為帶動的節慶賽事文化交流園區、以城鄉文化共同繁榮發展為目標的城鄉文化一體化示范園區,實現建成嘉峪關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這個目標。通過開拓休閑度假、體育健身、商務會展、生態旅游、自駕游等休閑度假產品,開發漂流、探險、養生等體驗旅游項目,發展野外拓展、戶外露營、山地運動等健身產品,不斷創造出能夠滿足游客心理、情感、審美享受的旅游產品,形成多元化、系列化、適應不同層次需求的旅游項目群。將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旅游規劃與城市規劃相結合,實現集群發展。
(二)強化品牌意識,打造文化旅游特色精品項目
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資源,打造一批“拿得出、叫得響、傳得遠”的旅游特色精品品牌。精細化打造歷史文化遺產,建設集景點觀光、文化體驗、戈壁自駕、歷史演義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復合型旅游園區。創新開發旅游演藝項目,通過大型話劇、歌舞向游客展現嘉峪關市特色文化和風土人情。辦好國際鐵人三項賽、國際短片電影展、房車博覽會、國際馬拉松、國際滑翔節、奇石文化旅游節、絲路·長城國際音樂節、美食節等各項活動,打造品牌節會。著力開發旅游商品,如夜光杯、烤肉串、紫軒葡萄酒、鎖陽咖啡、祁連山墨玉等特色旅游商品,促進嘉峪關經濟建設。
(三)優化服務體系,完善公共旅游設施建設
嘉峪關全域旅游的發展離不開優質的旅游服務,對旅游的食住行游購娛等要素過程及旅游目的地服務的規范化、標準化是發展趨勢。加快景區的基礎設施、服務設施與城區基礎設施同步規劃建設,構建旅游交通網絡體系,要考慮到自駕車自助游需求,完善標志、標線、標識等系統,在風景優美的地方規劃建設觀景臺和休息服務設施,完善旅游集散體系;建設游客咨詢和服務中心,提供信息咨詢、住宿預訂、導游調配等服務;加快推進以信息查詢、電子商務、虛擬旅游為一體的智慧旅游平臺建設,提升旅游服務人員整體素質。為嘉峪關游客提供提供人性化、標準化、智慧化的全程旅游服務,確保嘉峪關全域旅游的建設發展。
三、嘉峪關旅游可持續發展思考
(一)堅持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制定旅游規劃
嘉峪關市發展旅游業,要重視合理利用旅游資源,成立相關環境保護部門,做好旅游資源的調查,制定對應的旅游項目開發、建設、管理與保護的一體化程序,正確處理好生態保護與旅游資源開發之間的關系,科學根據嘉峪關市旅游景區生態保護和環境容量的要求,確定開發利用強度和限度及容量,組織有計劃的游覽活動。
(二)堅持以適應市場需求為導向推出特色旅游項目
“體驗參與,融入文化”是現在旅游業發展的新趨勢,是大眾的需求變化,也是未來旅游發展的趨勢。嘉峪關市是歷史文化、工業產業文化、大漠風情等完美結合于一體的旅游勝地。嘉峪關市在發展旅游業、建設旅游優勢產業時,要按照旅游業的發展趨勢,以獨具特色的戈壁為亮點,突出生態主題,優化旅游產品結構,加強游客體驗互動項目開發,用本土獨有的特色文化吸引游客。
(三)堅持以提升旅游服務質量為目的建設旅游人才隊伍
目前,嘉峪關旅游服務質量急需提高。 首先,嘉峪關旅游從業人員大都從事于傳統的旅游部門,如酒店、旅行社、旅游局、旅游景區等,如今全域旅游的到來,需要大批的新業態旅游人才,人才的匱乏滿足不了行業的需求。其次,嘉峪關市的旅游人才以中專、大專學歷為主,具有本科生、研究生學歷的人員較少。旅游從業人員專業性不強,導致服務專業化效果較差。第三、旅游人才中,能熟練掌握外語的人數較少,其他小語種語言更少有人掌握。因此,嘉峪關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更多專業人才和復合型人才的支持。一方面要通過戰略合作伙伴和專項基金引進旅游管理的高端人才,高起點規劃并推進嘉峪關旅游產業發展;另一方面要制定長效人才培訓機制,構建培訓平臺,優化人才供給結構,注重人才培養和人才儲備。如利用當地高職院校培養旅游、酒店、電商、物流等專業,為全域旅游發展戰略提供人才支撐。
參考文獻:
[1]王莎莎.全域旅游的發展策略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0.
[2]戚雪.創新體制機制推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J].發展論壇,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