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振國
明確高考題型,找準備考角度
近年來,課標卷一直堅持在選考題中考查傳記類文本閱讀,此類閱讀常見的題型及設題角度一般為:(1)理解重要詞語與句子的含義;(2)篩選和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3)理解文章的結構、文本特征和寫作技巧;(4)評價作者的觀點和態度;(5)探究作品中的疑點和難點,明確作者的創作意圖和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
2016年,不少省(市、區)回歸全國卷,研究近三年的課標卷,對于全國大多數的考生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選擇題
近年來,課標卷傳記類文本閱讀的選擇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文本有關內容的分析與概括能力。從考查的范圍來看,選項內容多側重考查文本的局部細節,同時也涉及人物的性格和文章的主旨。多選題的錯誤項設計與論述類文本閱讀的錯誤項設計有較多的相似之處,選項的設錯點既有細節錯誤,也有性格錯誤和主旨錯誤,一般的設錯陷阱為曲解文意、過于絕對、無中生有、強加因果、張冠李戴、誤評人物等。
備考啟示錄
解題思路及方法一般分三步:第一步,定位,即在選項中選擇需要定位的關鍵信息,在文中找出對應的區域;第二步,辨析,以文章的內容、事件、主旨為背景,在相關區域中思考選項是否有根據,是否符合事理和文意;第三步,甄別,思辨中通過對文本合理的聯想、推斷,判斷選項的正誤。
2.主觀題
筆者對2014—2016年課標卷主觀題中涉及的題型與考點做整體分析,梳理如下:
備考啟示錄
1.篩選與整合文中的信息是每一套高考試題的必考點。無論是圍繞題干概括內容還是分析特點、歸納原因,都屬于這類考點。
2.鑒賞評價類題型雖然不是高頻考點,但也是考生不可忽視的常見題型。除了對文本特征、語言和表現手法進行賞析,評價作者的觀點態度也應是考生關注的考點。
3.探究題的命題趨勢體現了一定的規律性,即由前幾年以“探究傳主的人格魅力”為主的試題變為2016年以“探究文本中的問題”為主的試題,預計對2016年這類探究題的考查還將保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另外,考綱中提及的“探討作者的寫作背景和寫作意圖”類試題,也是考生今后值得關注的考點。
研讀高考試題,明確解題思路
下面以2016年課標卷Ⅰ的三道主觀題為例,談一談常見考點的解題思路。
例1 為什么說1985年是認知陳忠實的標志性年份?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
【考點】篩選與整合文中的信息。
【思路】在整體了解文章大意和結構的基礎上,解答這類題型主要分三步:
第一,明確題干要求,確定范圍角度。題干限定了答題的基本要求和方向,考生一定要仔細閱讀,對時間、地點、范圍、階段等方面了然于心。
第二,仔細精讀原文,篩選關鍵詞句。找準答題區間后,考生要對材料進行比較辨別,分類整理并選取關鍵的詞語或句子,提取信息時,考生一般要注意以下幾點:去否定,留肯定;去枝葉,留主干;去實例,留結論;去表象,留本質;分清主次。
第三,認真加工提煉,概括整合答案。文章的信息往往是零散的,概括整合就是指將具體、零散的事實材料梳理成表達抽象的要點。要點要簡潔明了,這就要求考生不可機械地照抄原文,而是要注意在保留原文關鍵信息的前提下變換表達方式(如把敘述性語言變換為評價性語言)和表達句式(如將否定句、反問句變為肯定句、陳述句)。考生要注意根據主次關系和先后邏輯連綴要點,要注意依據分值答題。此類題型常見的答題誤區為:不注意審題,所答非所問;不明確答題區間,遺漏較多得分點;只會一味摘抄原文,不懂得概括整合;不會從多方面或多角度整理要點,要點重復累贅或有交叉;答題不規范,沒有分點作答,表達混亂。
例2 文中認為“屬于陳忠實的句子永留人間”,為什么?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考點】分析文中重要句子的含義。
【思路】作品中的重要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關鍵性語句,通常包括結構復雜難懂的長句、統攝全篇的中心句、段首的總起句、段末的總結句以及過渡句等。理解分析重要句子的含義是指透過句子的字面意思理解句子表達的深層內涵,包括分析句子的基本含義、特定含義、深層含義(如象征、比喻、雙關、言外之意)等。
解答這類題型的基本思路與方法:
第一,切分挖掘。對句子的結構和層次進行切分,抓住其中的兩三個關鍵詞語,從正確理解關鍵詞語的字面意思入手。
第二,語境揣摩。將問題中提到的句子還原到文本中,根據關鍵詞語在文本中所處的具體語境進行理解揣摩。
第三,瞻前顧后。向上下文繼續搜索,注意文中過渡句、關聯詞、指代詞的暗示或提示。
第四,位置分析。結合句子在文本中所處的位置(如開頭、中間、結尾),分析句子在內容與結構方面的作用,綜合整理答案要點。
例3 陳忠實的“剝離”和“尋找”是什么關系?有哪些表現?請結合材料詳細說明。
【考點】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
【思路】探究題的答題思路可概括為四步:
第一,亮明觀點。這是探究題的第一個得分點,即準確鮮明、完整無誤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句式一般為:“我認為……”或“我贊同……”。
第二,恰當引述。根據題干要求,充分整合并引用原文信息。考生可直接引述,也可間接整合性引述。如果題干有“聯系實際”或“結合自身體驗”之類的提示語,可遵循“內引外聯”的原則,在充分引述原文信息的基礎上,合理聯系現實或自身實際。
第三,合理分析。緊扣觀點分析自己的理由,理由要分點羅列,要點須全面。
第四,簡要作結。如果答案超過字數或超出答題框,可不寫。
解答此類題型,值得考生注意的是所持的觀點應該符合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健康合理。探究要有依據,要立足文本,從文本中尋找佐證自己觀點與看法的材料與依據,同時根據題干要求,既要有自己獨立而又深度的思考,又不能囿于文本。探究是有限度的探究,而不是任意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