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霞
(重慶第二師范學院教師教育學院 重慶 400065)
實例研究促進高校體育人才就業新機制①
丁霞
(重慶第二師范學院教師教育學院 重慶 400065)
新時期,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體育鍛煉的追求也不斷增加,急需大批專業人才的體育指導。但是,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高校體育人才的就業形式依然不容樂觀。因此,探討相應的就業發展新機制顯得尤為重要。該文主要闡述了高校體育人才的內涵,具體分析了我國高校體育人才面臨的就業問題,并提出了幾點促進高校體育人才實現就業的措施。
高校體育 實例研究 新機制
近年來,隨著高等院校擴招政策的貫徹實施,大學生就業問題已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重點問題。其中,體育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呈逐年下降趨勢,就業前景不容樂觀。就目前來講,我國急需大批具有各種專門知識的體育人才,但也存在著人才積壓與浪費的問題。因此,探討高校體育人才就業新機制具有重要的意義。
所謂高校體育人才指的是經過全國高考體育加試合格,具有良好身體素質和體育專項技能的大學生[1]。到目前為止,我國高校開設的體育專業主要包括社會體育、運動訓練、體育教育、民族傳統體育以及休閑體育等[2]。據統計,開設社會體育專業的高校有97所,開設運動訓練專業的高校有86所,開展體育教育專業的高校有192所,開設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的高校有47所,開設休閑體育專業的高校有29所,每年有3萬余體育專業畢業生走向社會。就目前來講,我國上述5個專業的培養目標與方向均各有自身的專業特點,其課程設置也不盡相同,或為社區俱樂部提供健身指導員,或為中小學培養體育師資,或為社會提供專項教學與訓練人員,但都具有體育教育和訓練的本質特性。通過分析總結可知,高校體育人才的主要就業方向是國家機關、公安部門、出國留學、學校、升學、企事業單位、村官等[3]。
2.1 社會所提供的固定職業崗位不足
就目前來講,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也更加重視自身身體的鍛煉,對于健身技能的專業指導也更加需求,體育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人們對于體育的追求也更加多樣化,對于高校體育專業人才的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事實上企事業單位文體活動的組織、全民健身以及社區健身指導等十分缺乏固定的崗位設置,難以滿足高校體育人才在該方面的就業需求。
2.2 缺乏對體育的重要性認識
由于受高考升學、地域性差異等因素的影響,我國高校體育人才培養存在一定的差異[4]。由《中國教育統計年鑒》可知,我國現有的大中小學體育教師規模與學校數量明顯不對稱。并且,自2001年以來,全國體育教師總量有減少的趨勢,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師嚴重不足,特別是農村。此外,人們對于體育與健康的認識差別也極大地影響了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
2.3 高校體育人才的筆試能力有待提高
就當前專業設置來說,體育各專業界限過于細化,較為缺乏自身的特色優勢[5]。比如,在課程結構的層次配置上,由于課程基礎狹窄的狀況,所培養出來的人才具有較強的統一性,而缺乏相應的靈活性,阻礙了學生知識與思想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學生獨立自主的能力與社會適應性等方面的培養,從而使學生在參加社會招聘考試中面臨諸多困難,進而使畢業生就業陷入困難處境。此外,就目前來講,我國國家機關、村官、公安部門、學校、企事業單位等用人單位在招聘時大都采用筆試+面試的形式。其中,筆試測試內容主要側重考查應聘人員對于時事常識的關注性、邏輯判斷能力、言語理解與表達能力以及資料分析理解能力,主要考試內容涉及政治、法律、經濟、管理、人文、科技等多個領域。因而,若不經過專門的準備和訓練,則很難通過筆試考試,進而與自己心儀的職業擦肩而過。
2.4 缺乏就業去向的多樣化
眾所周知,體育教育專業與其他四類專業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親緣關系。隨著社會需求的不斷擴大,新的體育專業便應運而生。但是,由于招生就業政策不配套,專業培養目標與市場需求缺乏緊密結合,難以對市場做出準確的預測,進而使體育人才的培養與市場需求產生偏差。此外,由于多數學校盲目追求熱門專業,使得專業趨同現象十分嚴重,直接影響了體育專業畢業生的順利就業。
2.5 缺乏完善的就業服務機制
就現階段來說,我國各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成為畢業生就業市場的重要組織機構。到目前為止,雖然按省市區域設置的畢業生就業市場大都已建立,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溝通,難以實現異地招聘考試信息資源的有效共享,也就無法有效降低畢業生求職成本。此外,一些學校缺乏對就業指導工作的全局考慮和總體安排,就業指導工作內容狹窄,缺乏對就業趨勢的深度調查研究,難以有效提高信息服務工作。因此,即使教師對目前就業形勢和就業政策的講解清楚、明了,也很難幫助大學生形成良好的就業觀念和價值取向,進而影響了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使得一些畢業生面臨就業發展的困境。
3.1 注重觀念引導
就業指導與服務作為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因此,必須重視引導高校畢業生形成良好的就業觀念。具體來講,為促進高校體育人才實現良好就業,一是應積極鼓勵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合理調整其就業期望;二是應鼓勵學生考研,繼續進行深造學習,提高學歷層次;三是應鼓勵學生積極考取相關等級證書,并積極參加企事業單位、村官等招聘考試的輔導與培訓;四是應加快相關信息化建設,及時更新相關招聘信息;五是應積極發揮校園市場的主渠道作用,增加招聘活動場次與崗位。
3.2 加強專業建設,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
隨著社會體育人才市場的不斷變化,學校應加強該方面的調研活動,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換句話說,只有從社會發展的需要出發,學校才能夠培養出更多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學生,才能夠使學生成為綜合素質強、寬口徑、厚基礎、具有較大發展潛力和寬文化的人才,才能夠確保高校體育人才在激烈的人才市場競爭中獲得生存與發展。
3.3 加強就業反饋
作為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畢業生的就業狀況也關系到學校的社會聲譽與生存發展。從本質上講,若要解決高校體育人才就業問題,必須重視高校體育教育的深化改革,加強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緊密聯系。因此,高校應建立健全體育專業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制度,并逐步完善人才培養以及就業與招生的聯動機制。
綜上所述,作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既與學生自身的前途密切相關,也對我國的社會穩定具有重要影響。雖然我國高校體育人才就業依然存在諸多問題,但我們應堅信,通過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措施,必將更加有助于促進高校體育畢業生實現良好就業,更有助于保證社會的穩定。
[1]汪艷,崔傳宇,趙冠豪,等.促進高校體育人才就業新機制探究——以高校體育人才社區體育創新實踐活動為例[J].新鄉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217-220.
[2]陸衛平,陳燕首.體育專業大學生就業困境與對策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4(5):428-431.
[3]王國基,楊赳赳,王國軍,等.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現狀與社會需求趨勢調查[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11(2):95-97.
[4]吳玲敏,劉麗珍.基于體育人才需求的湖南省體育類大學生就業促進的對策研究[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 (1):111-114.
[5]羅屹,龔建偉.重慶市高校體育專業學生培養現狀研究[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6):91-94.
G640
A
2095-2813(2016)11(b)-0100-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2.100
丁霞(1989,1—),女,漢,重慶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