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野
摘 要:為面對國內外物流業的激烈競爭,鐵路運輸業要提升競爭力實現新的利潤增長,就必須實現企業鐵路運輸向現代物流企業的戰略轉型。
關鍵詞:鐵路;運輸;物流;現代化;轉型
1 引 言
多形式、多所有制的運輸方式迅速發展促使市場競爭激烈。公路、水運、以及第三方物流等業態的快速增長,特別是公路承運以其靈活、方便、“門到門”的特性,對鐵路運輸市場形成了強烈的沖擊。鐵路貨運物流市場嚴重丟失,物流利潤嚴重流失。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許多地方企業采取與鐵路興建合資貨場或獨資建立專用線性質的物流交易中心和儲運公司,與鐵路爭奪物流市場。
2 目前存在的問題
2.1 組織管理機制與現代物流不相適應
鐵路貨運、行包、裝卸、運代等傳統部門還處于分散經營狀態,突出表現在:組織機構多,管理層次多,路局、分局、站段各部門實體之間條塊分割,各自為政,分散的多元的物流格局。它導致專業流通的集約化經營優勢難以發揮,經營規模、經營效益難以實現。
由于分散的多元的物流格局,整個物流供應鏈中各環節脫節,信息流不暢,整體協作性差,官商、坐商暗箱操作嚴重,加大物流總成本,導致產生嚴重的物流“黑洞”。
2.2 鐵路運輸的商譽度較差
長期以來,由于鐵路的壟斷地位,導致市場競爭意識淡薄,不能主動了解、研究市場需求。
又由于鐵路運輸服務意識淡薄,服務態度差,服務水平低,“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嚴重影響了鐵路的形象和信譽,導致鐵路的運輸市場份額下降。
2.3 人員素質低,物流人才缺乏
鐵路企業長期實行計劃經擠體制和壟斷性經營,鐵路傳統運輸方式的技術含量相對單一,且鐵路條塊分割的運輸結構使得綜合運輸發展后勁不足,使鐵路企業現有人才對現代物流有關的綜合知識了解甚少,難以帶動物流發展。
2.4 信息化程度不高
雖然鐵路運輸管理信息系統(TMIS)工程已實施多年,但其發展速度相對滯后。現有鐵路運輸企業的信息系統,對數據的采集、統計、分析、頂警能力還很不夠,沒有一套基于全程供應鏈管理的信息系統,與實物流、資金流的同步銜接能力差,很難形成客戶“門對門”的物流管理,對于庫房管理和智能化配送系統也基本上是空白。
3 鐵路運輸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的對策
3.1 積極培育物流專業人才
傳統鐵路運輸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的轉型,要建立鐵路企業物流發展戰略的核心力量,關鍵要從物流決策、物流實施和物流市場開拓三個層面上建立人才隊伍。通過對鐵路傳統企業的領導層、作業層和開發層人員的專業能力和實踐經驗的培養,逐步引領企業向現代物流發展。
3.2 加強信息化建設和信息化管理
傳統鐵路運輸企業能否完成向現代物流企業的轉型,可以用“在恰當的時間、把恰當的商品、以恰當的成本和恰當的方式送到恰當的客戶手中”的原則來評價,這也是現代物流所追求的目標。要達到這個要求,快捷的信息系統是關鍵。根據鐵路自身企業信息化程度,重點是要建立“一把手”工程,從最高管理層推動企業的信息化建設。
要根據鐵路企業物流發展戰略,完善傳統運輸管理層推動企業的信息化建設。要根據鐵路企業物流發展戰略,完善傳統運輸管理信息系統向決策支持和優化系統轉化,逐步開發和完善ERF(企業資源計劃系統)、TMS(運輸管理系統)、MRP(物資需求計劃系統)、WMS(倉儲管理系統)、DRP(配送資源計劃系統)、EOS(電子定單系統)、GPS(衛星定位系統)、JIT(及時系統)以及CRM(客戶關系管理系統)和DSS(決策支持系統)等功能軟件,不斷完善原有企業信息系統功能,加強未來物流組織的信息處理,為鐵路企業開發物流服務提供強有力的網絡化信息支持。
3.3 建立一體化經營服務
現代信息手段的增強,使管理者對信息的掌握更加及時、準確、全面和有效,已不用完全依賴中間層的功能,管理模式趨于平展,各功能可以進行平展式組合。
為此,傳統鐵路運輸企業不應把精力主要集中在運輸、裝卸和倉儲方面,而是利用信息技術將運輸、庫存、流通加工、配送等整合起來。這種以一體化為目標的經營管理方式便是現代物流模式。
3.4 轉變服務理念,提升服務品質
為實現向現代物流的轉型,在激烈的運輸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鐵路貨運必須轉變服務理念、提升服務水平,完善適應現代物流發展的營銷機制,為客戶提供專業化、多樣化、便捷化、人性化的貨運運輸服務。
徹底轉變過去“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局面。積極調整營銷理念,變坐等商機為主動出擊,細致全面地了解客戶需要,為客戶“量身服務”,讓老客戶有自主權,新客戶有親切感。通過周到熱情的服務,爭取更多的貨源,不斷擴大市場份額。
將客運化思想引入貨運經營理念,為客戶提供安全、便捷、快速的貨運服務。全面提升工作人員素質、管理水平和設備性能,確保貨物在庫在途的安全,建立合理快速的理賠機制,一旦客戶發生意外損失,能夠及時得到賠償,消除客戶的后顧之憂。一切從客戶角度出發,優化改革鐵路承運和交付手續,調整窗口設置、簡化辦理程序,讓客戶感到業務辦理輕松便捷。統籌用好全局全路運輸能力,讓貨物收得下運得了,加大貨物列車的提速力度。通過服務質量的提升樹立鐵路物流的良好信譽和優質形象,提高鐵路物流的美譽度和客戶的忠誠度。
4 轉化前期準備工作
4.1 鐵路功能的擴展
傳統鐵路運輸企業只關注單一的運輸功能,因此,必須首先對其功能進行適當的擴展,主要包括:配送功能、倉儲功能、庫存控制功能、加工包裝功能、采購功能、市場預測功能、營銷功能、需求計劃功能、訂單數據采集功能等。
4.2 管理模式向平展結構轉化
現代物流理論認為,應從功能集合向過程集合的管理方式發展,以及市場需求的多樣化,需要建立平展結構。建立平展管理模式的關鍵是跨部門管理,而不是自上而下的管理。建立一個集各個功能于一體的集合管理平臺,這個平臺既是信息平臺也是業務管理平臺,平臺各個過程組織實行平展溝通。
4.3 實施標準化管理,提高社會誠信度
傳統鐵路運輸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的外部障礙除技術和行業管理環境外,主要是市場對鐵路物流企業的誠信度,這是鐵路物流企業營銷戰略、企業規模、社會形象、經營業績、質量保證的綜合體現。為此,鐵路運輸企業必須重視企業誠信度建設,實施標準化管理,為發展鐵路物流奠定良好的基礎。
5 轉型中實施方案
5.1 組建貨運、裝卸、倉儲、運代等一體化物流集團公司
組建鐵路貨運物流集團公司,撤消多經系統的貨運代理、倉儲及其相關的實體,把鐵路貨運、裝卸、倉儲和代理等項目納入貨運物流集團公司統一進行管理。將貨運物流集團公司組建成獨立經營,具有自主權決策的企業。它最大的特點是能夠充分利用鐵路物流資源,節約人力物力,降低綜合成本,提高鐵路總體效益,做到貨運營銷與物流經營相結合,實現鐵路貨運從傳統運輸向現代物流發展的戰略性轉變。這種組建形式的最大好處是:可以優化組織結構,減少管理層次。便于充分發揮鐵路核心資源優勢,有利于實現集約化、規模化經營管理。
5.2 組建貨運、裝卸、倉儲、配送等的一體化物流集團公司
在方案一貨運物流集團公司改組的基礎上,根據鐵路貨運上、下游用戶的不同需要,發展公鐵多式聯運,在大中城市貨站建立地方鐵路(以下簡稱“地鐵”)物流配送中心,大力發展物流加工、集裝箱和托盤配送業務,逐步實現“門對門”運輸服務,成為全程物流服務的供應者,逐步實現向現代物流企業的轉型。
5.3 組建地、鐵一體化的第三方物流集團公司。
通過鐵路企業與外部物流企業的整合,逐步實現地、鐵一體化的第三方物流企業集團轉型。整合地、鐵物流信息網絡,構建地、鐵一體化物流信息平臺。
整合鐵路運輸管理相關信息系統,通過EDI同貨主ERP系統集合,組建CRM系統,逐步完善網絡信息系統,構建地、鐵一體化信息管理平臺,實現企業管理的信息化。通過EOS(電子自動定單系統)集合上、下游客戶MRP系統,再通過GPS和JIT統一調度貨源和運能,按照客戶的不同需要,統一調度配送,實現地、鐵一體化的“門到門”全過程物流服務管理。
6 結 語
整合地、鐵物流基礎設施,構建地、鐵一體化物流平臺,優先整合鐵路內部物流基礎設施,根據物流發展計劃,統一調度安排鐵路現有儲運場地和設施,并進行擴能改造。將貨物發送基礎設施逐步改造擴建為多功能物流基地,向現代化倉儲、流通加工、包裝方面發展,逐步建成現代化的批發型的物流配送中心,滿足用戶多樣性的物流需要。根據物流發展的需要,通過聯盟、合營、租賃等方式組建現代化物流基地,提升物流機械化裝備水平。
參考文獻:
[1] 竇雪.關于鐵路貨運向現代物流轉型發展的思考[J].鐵路采購與物
流,2014,(7).
[2] 李榮燈.淺談鐵路基層站段現代物流建設的思考[J].中小企業管理與 科技,2015(6):125-125
[3] 譚麗輝.如何促進鐵路貨運向現代物流轉變[J].鐵道運營技術,2015(4):
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