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利
摘 要:受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多的技術與工藝都被應用在各領域當中,而其中,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潛力是最大的。目前階段,工業自動化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所以,發電站傳統的繼電器在生產過程中對于電力控制及輸煤控制系統的作用逐漸降低,所以,已經很難達到火電廠輸煤系統實際工作的需求及生產方面的需要。為此,針對輸煤系統與電氣控制方面的繼電器選擇問題,深入研究并開發出PLC控制繼電器,其效率很高,能夠有效自增強電力控制效率與輸煤系統運行的實際效果,一定程度上節省了火電廠經濟成本,也同樣提高了火電廠本身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PLC控制系統;火電廠;輸煤系統;應用;簡述
中圖分類號:TP342;TD5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6)30-00048-02
1 概 述
與邏輯理論相結合形成的自動控制系統,將電子設備和通訊技術有機融合,這就是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簡稱PLC。而這種技術通常被運用在工業生產過程中,簡單來講,就是在實際生產的過程中,按照具體步驟展開邏輯運算,而后在虛擬口令輸入以后,實現對于目標生產程序的控制過程和算術操作。
目前,PLC技術在不同類型產業中的應用十分普遍,而且能夠明顯提高實際的生產效率,節省生產方面的投入成本,甚至在火電廠輸煤系統當中能夠實現對于該系統的全面連鎖性控制目的,一定程度上增強了系統本身的適用性與可靠性。與此同時,對于生產工作人員來講,該技術的操作十分簡單,而且安裝便捷,在維護工作上突顯人性化的優勢,與安全生產標準完全吻合,可以盡可能實現火電廠輸煤系統工作效率的提升。
2 PLC自動控制系統優勢分析
在PLC技術發展的過程中,始終依賴的就是微型計算機控制與順序控制的發展。在其他國家,PLC技術都是在計算機控制系統基礎上發展并應用起來的,而且在先進技術的作用下,使得該技術的發展也更加成熟。為此,我國也積極借鑒了先進技術,使得PLC技術的利用效率及水平都有所提升,也進一步推動了計算機控制行業的發展。說到PLC技術的運用,在諸多方面都要優于上一代自動控制系統。
2.1 PLC本身適應性較強
PLC技術能夠被應用在溫度、濕度計磁場都不同的工作環境當中,同樣也可以應用在更加惡劣的工作環境當中。與以往自動控制系統相比,其穩定性與工作能力都有所進步,而且抗干擾能力也十分理想。在受到不同環境的影響與作用之下,PLC都能夠采取最佳應對與處理的措施,并且針對環境影響因素來予以綜合性地分析,實現計算的智能化。
2.2 PLC的模塊化裝置使得維修工作更加便捷
功能各不相同的PLC模塊被稱為是模塊化PLC,正是因為不同模塊的功能不同,所以,多種功能相互結合也能夠滿足各種需求。但是,在長期運行過程中,機器設備的故障問題是不能夠避免的,所以,通過模塊化PLC系統能夠在故障狀態下實現拆解及更換,使得技術工作人員針對故障設備進行維修的時候更加方便。
2.3 PLC的信號連接相對方便
由于PLC所采用的是計算機技術,所以,在設計結構連接方面,對于不同設備信號接口的差異性也進行了綜合性地考慮。與此同時,也設計出了多種型號的I/O模件接口,進而對信號接口的不同需求予以滿足。而在接入信號的過程中,這些接口還能夠當作模擬量與開關量,進而實現信號放大控制的目的,也可以實現與A/D控制模式的轉換和更替。這種方式能夠有效地緩解控制系統在工作過程中對于信號存在差異難以對應接口與模式的問題。由此可見,PLC控制系統的便捷性是不可比擬的。
2.4 PLC的編程簡單而且具有極高的可靠性
在PLC模塊化的作用下,控制系統本身更容易拆解和檢修。與此同時,PLC編程也同樣是在模塊化系統結構的基礎上實現編程控制,而且,模塊不同所形成的功能系統也存在差異。為此,在組建過程中,僅僅需要通過簡單編程就能夠串聯模塊化的結構,最終形成全新功能。
由此可見,編程是十分方便和簡單的,甚至在可靠性方面也十分理想,可以保證無故障時間超過20 000~50 000小時,且工作的壽命也呈現出質的突破。除此之外,PLC系統的自主檢修及監控功能也十分強大,所以,一定程度上延長了設備實際的使用壽命,提高了經濟效益。
3 PLC在火電廠輸煤系統中的具體應用闡述
3.1 軟件配置方面
3.1.1 上位機監控軟件
在PLC軟件配置方面,上位機監控軟件是最常見的,其主要的技術支持開發平臺就是,而該軟件的研發公司是 ,它所使用的報表設計器與存檔編輯器能夠確保輸煤系統的數據生成更具人性化特點,而且在電子文件檔案儲備方面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3.1.2 PLC控制軟件
該軟件同時也采用了這一控制系統,并將其當作開發平臺。其組態工具通常被當作是全局關系數據庫,能夠保證火電廠輸煤系統各工作環節的管理更加高效,同時也能夠使得數的的歸類及存儲更有秩序。
3.2 控制方式類型
通過對PLC技術的運用,可以針對火電廠具體的情況編寫最佳控制程序。其中,對于輸煤控制系統的控制,可供選擇的有三種,但是,在級別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而且并不完全都以上機位為重要基礎,以下是對這三種控制方式的詳細闡述:\
3.2.1 就地手動控制
這種控制方式主要應用于輸煤系統運作的過程中,是一種最為基礎的控制方式。其中,對于輸煤系統設備檢修和調試或者是突發緊急的情況,運用這種控制方式并不需要有上位機作為必要條件,只要通過控制箱就能夠直接完成。
3.2.2 遠程手動控制
該控制方式必須要以上位機為基礎條件,而且可以劃分成兩種方式,即聯鎖手動與解鎖手動。對于聯鎖手動而言,需要火電廠人員利用逆煤流或者是順煤流走向來對設備進行啟動和停止,這種方式避免煤炭運輸過程中的擁堵情況。而解鎖手動與聯鎖手動完全不同,具體表現在各設備間的聯鎖關系并不存在,而且工作人員能夠獨立停止設備。但是,解鎖手動的控制方式必須具備不帶負載的支撐,進而更好地運用在調試工作中。
3.2.3 程序自動控制
這種控制方式在輸煤系統中,必須要有上位機作為前提條件,需要通過上位機,按照系統具體情況來選擇出最合理的運行路徑。而后,在自帶檢測系統的幫助下對所選擇的路徑進行檢查。在確定路徑最優的基礎上,對設備的運行狀態予以確定。在以上所有準備工作都保質保量完成以后,需要通過上位機來發出具體的操作口令,在這種情況下,系統便會針對數字口徑實現設備開啟運行的自動化控制。同理,可以使所有機關設備按照指定順序啟動,一旦出現突發性事故,自動控制系統便會自動關閉設備的運行。若所有設備的運作都要停止,那么僅僅需要工作人員操作緊急關閉環節就可以。
3.3 流程的編制與配煤控制方面
3.3.1 流程的編制
之前有提到輸煤體系統的三種控制方式,而且各自存在不可比擬的優勢與缺陷。然而,不管采取哪一種方式,都要有控制流程的編制作為基礎,也就是通過計算機邏輯運算等多種優勢,輸入數據來完成編程。
第一,工作人員應積極開展前期的準備工作,其中,具體的內容就是要熟練掌握各工藝流程邏輯敘述及系統間存在的連鎖邏輯敘述。
第二,對輸煤系統的邏輯運算虛擬圖進行總體描述。
第三,考慮到各工藝環節特點來正確地選擇與輸煤系統相適應的連鎖邏輯。
第四,通過智能配煤邏輯數據,對系統運行中有可能存在的故障進行預測,并且深入分析,確保形成數據邏輯運算。
第五,與第三、四步驟相結合所形成的邏輯系統敘述,對電子設備進行分析,進而準確地計算出線圈總長度與觸點,合理編排計時器編號,確認PLC系統的數據區與寄存器,并且利用系統邏輯敘述,對不同類型的梯形圖結構網給予大力支持,編寫程序內容。
3.3.2 配煤控制
對于配煤控制,最關鍵的就是要對火電廠煤倉的具體情況給予詳細地研究,再按照各煤倉的倉位把煤炭合理分配至各個煤倉當中。而配煤控制也同樣包括兩種方式,即自動控制和手動控制。對于自動配煤控制來講,在整個過程當中,都一定要確保各個鍋爐加倉需求得到滿足,并且通過上位機,在其中輸入相關性的數字口令,進而確保能夠實現加倉配煤的自動化。這種配煤控制的方式主要是根據特定順序,首先向低煤位煤倉配煤,并且任何煤倉煤位的信號都不會再次顯示。通過上位機所設定的具體加倉時間及標準,相所有煤倉添加煤炭。而利用上位機設置環節,需要合理設置煤倉添加煤炭至特定水平位以后,向另一煤倉加煤的內容。一旦在添加煤炭的過程中,存在過線煤位的情況,一定要立即展開檢修工作,并且設置出自動跳過添加煤炭的內容。而手動配煤控制主要是利用上位機,工作人員使用鍵盤與鼠標等多種外部輸入的方式,來實現向缺煤倉添加煤炭的目的。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對煤倉煤量的實際使用情況給予關注,以免出現煤炭太多或者是太少的情況。
4 結 語
綜上所述,在輸煤系統管理中,將PLC技術融入其中效果甚好,同時,其本身的可靠性與適應性極強,所以,同樣為系統運行提供了有力保障。而且,對PLC技術予以全面掌握與熟練應用,還能夠實現火電廠煤炭運輸的效率,為此,應當深入研究并大力推廣該技術,更好地應用在各種產業當中。
參考文獻:
[1] 章亮.論PLC在火電廠輸煤系統中的應用[J].中國科技財富,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