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艷麗
摘 要:對于企業來說,企業的發展是以企業的經濟發展為根本的,企業的發展需要引入激勵理論,并以此增加工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提高企業的業績,與此同時,做好對人才的挖掘,并全面提高人力資源的整體水平和質量,以此滿足人們對于自我價值的需要。筆者從激勵的模式入手,對激勵的模式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從物質、精神和情感三個角度入手,對激勵模式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最終總結得出實現有效激勵的策略。希望這些激勵理論的運用情況和方法,能夠為每個企業的管理者提供一定的管理實踐和借鑒。
關鍵詞:企業管理;組織結構;激勵機制;具體績效措施
中圖分類號:F279.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6)30-0037-02
1 企業管理中為什么要引入激勵
1.1 激勵可以調動員工工作積極性,提高企業績效
傳統的會計工作中,工作的關鍵更多的在于人為的因素,員工的工作質量直接關乎整個會計工作的質量和效果。但是在會計電算化的管理工作中,人為因素的重要性被降低,更多的體現在了信息技術的因素上。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現代企業單位開始普遍在會計財務工作中運用電算化技術,有關財務工作的各類表格、賬單,如賬本、報表等,都開始使用電子數據。
電子數據的廣泛運用全面提升了會計電算化的整體水平。利用計算機進行信息處理,不但實現了會計系統的專業化,更加快了相應信息的處理進程,改變了傳統內部控制的對象,實現了內部控制方向的轉變。
1.2 激勵可以挖掘人的潛力,提高人力資源質量
人的潛能是無限的。在相對安逸的工作環境中或缺乏有效競爭的環境中,員工的工作潛能發揮較少,不能獲得最佳的工作效果。
據有關學者的研究發現,在一般情境下,員工在工作中只能發揮個人潛能的五分之一左右,但是在充滿了激勵的工作情境下,個人可以發揮個人潛能的五分之四或者更多。因此,企業要充分發揮激勵的作用,發揮員工的工作潛能,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及工作質量。
2 激勵模式
2.1 物質激勵模式
物質激勵模式是指運用物質獎懲的手段來激發員工工作的熱情和潛能,規范員工的行為。
這種模式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指運用物質的手段對于企業希望員工學習或者保持的行為習慣等予以獎勵,常見的物質獎勵手段有發放獎金、績效工資、津貼福利等。
另一方面是指對于不希望員工進行的行為或者需要規避的行為進行物質上的懲罰,比如對于員工的遲到行為進行罰款等手段。
物質獎勵雖然具有一定的優勢,但也具有一定的弊端,因此,企業在進行物質激勵的獎懲時需要進行全方面的考慮,針對不同的部門制定不同的獎懲措施和方法。
2.2 精神激勵模式
與物質激勵模式相對應,精神激勵模式是指針對員工的心理需求,進行精神方面的激勵。比如,每個員工都有希望獲得職業自信心和榮譽感的心理需求,當員工在精神上獲得滿足,感受到自身的重要性和企業對于自身優秀工作績效的肯定,感覺到工作能帶給自身心理上的滿足感和安全感后,就會投入更多的工作熱情到日常的工作中去。
當員工在獲得精神上的激勵之后,就會自覺地將更大的工作熱情和工作積極性投入到下一階段的工作目標中去,會對接下來的工作產生更強烈的工作責任感和自信心,從而取得更佳的工作業績。
2.3 情感激勵模式
情感激勵與精神激勵不同,更加強調企業對于員工個人的情感交流和尊重,以讓員工對于企業產生良好的情感體驗和認同,從而保持較好的工作情感體驗,對于企業產生更多的歸屬感和集體榮譽感、凝聚力等。一個好的情感體驗環境,有利于人們將更多的工作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從而獲得更好的工作效果。企業運用情感激勵的模式,多與員工進行情感上的交流溝通,給與員工一定的情感上的關懷和體諒,有利于創設一個良好的心理工作環境,發揮出員工更大的工作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
3 實現有效激勵的策略
3.1 收 入
通過對人才的流動性分析得知,經濟因素占到對人才應的重要方面。收入的多少,并不是體現為物質化的東西,更重要的是企業對人才本身能力的認可,更是企業員工對自身滿足的一種表現形式。作者分析后認為,應該對企業的內部人員進行不同等級的收入控制,應該設置相應的收入檔次,并利用不同的經濟指標對員工的能力和價值進行衡量。而且員工對于福利的要求因為需要而不同,所以對于不同員工的福利,也應該進不同的控制。對于企業來說,需要為員工提供一定的福利,利用醫療保險和休假,也應該因每個人的能力不同提供不同的福利,以此激勵人員的努力。
對于企業來說,可以將福利進行一定的控制,并對于貢獻較高的人員提供較多的福利,對于貢獻較低的人員,提供較少的福利,這樣能夠全面提升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3.2 提高工作滿意度
工作人員對于工作的滿意度是十分重要的,而且能夠對每個進行工作的人員產生一定的影響,這也是激勵的一種方式。企業為員工創造一個優美安靜的工作環境,不但能夠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而且還能夠樹立公司的自身形象,提高員工的自豪感。如果企業本身的條件較好可以提供通勤車,為員工上下班服務,確保員工的上下班安全,以此表明公司對員工的關心。而且對于每個員工來說,乘坐企業獨有的通勤車能夠提升公司的知名度,具有滿足員工內心的作用,也是激勵的一種方法。企業的領導者對于企業內部的勞動氣氛,需要有相應的尊重,并確保這種氣氛的良好保持,一定不能夠否定勞動人們的成果,不然會影響企業員工的工作熱情。
3.3 提升親和力
企業可以通過人們之間的人際關系,提高企業內部人員的交往,并以此全面提升企業的凝聚力,激勵員工的快速發展。可以進行內部報刊的創辦,并給每個員工發言的權利,利用報刊的創建,提高人們的交流水平,豐富員工的業余生活。
與此同時,還可以舉辦一些歌詠比賽和參觀,讓每個員工對于企業有一種參與的感覺。在員工生日的時候,送鮮花和其他的物質,讓員工感受到公司大家庭般的溫暖,企業相對來說比較小的,可以舉辦生日聚會,讓員工終身難忘。
3.4 增強員工保障心理
對于每個員工來說,都具有一定的保障心理,企業需要為員工投放醫療和養老保險。社會保險的作用就是能夠解除員工的后顧之憂,進而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與此同時,企業如果有能力還可以提供相應的住房補貼和無息住房貸款,為員工解決后顧之憂。
與此同時,還需要建立相應的資遣制度。在企業,一般都是老板說了算,工作本身沒有相應的保障,建立相應的資遣制度,能夠在員工老年體衰或者缺乏能力不能夠勝任當前工作的時候,根據工作人員自身的工作年限和職位給與一定的遣散費,并從一定程度上提升員工的安心程度,改變員工的觀念,更加完整的投入的工作中。對于每個員工來說,休假都是十分重要的,而且休假需要根據工作的年限進行相應的調整,確保員工有充足的時間休息。
3.5 提供個人發展機會
每個人都有獲得職業認同和發展的心理需求。為了更好的激勵員工,企業應向員工提供更多的有利于員工個人發展的機會。首先,給與員工參加職業培訓的機會,提高員工的個人職業素養,幫助員工參與職業繼續教育,獲取與職業相關的各類型證書。為了幫助員工進行職業培訓和提高,有條件的企業可以建立自己的職業培訓基地或學習機構,統一進行定期的職業素養和能力培訓。
其次,對于員工的晉升渠道應該與員工的個人實際工作能力和工作效果相掛鉤,實行寬渠道的晉升方針,給與每個員工晉升的機會,鼓勵有能力的員工發揮個人潛能。
4 結 語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人員資源的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是具有很多理論的,在進行人力資源管理的時候,不但需要運用科學的手段,靈活的進行制度的調動,并實現人員情感和積極性的調動。對于每個企業來說,企業的發展都是以人的創造力和積極性為基礎的,只有通過創造不斷實現員工的自身價值,才能夠讓他們感覺到企業的歸屬感。利用激勵理論,能夠逐漸實現人員對自身工作能力的控制,并讓他們感受到工作中的人人平等,實現員工自身水平的不斷提高,進而實現組織效率的全面提升。因此從企業的角度分析得知,企業為了自身的發展,需要利用激勵理論,利用激勵的方法將手段和目的進行相互聯系,并實現人員思維模式的逐漸改變,將組織和個人的利益融合在一起,建立相應的一體化企業,讓企業在不斷的改革創新中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越.激勵理論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新經濟,2016(24)
[2] 劉行慧.激勵理論在企業管理中的運用[J].同行,2016(09)
[3] 黃楓珊.如何運用激勵理論進行有效管理——激勵理論的啟發[J].經 營管理者,2015(24)
[4] 黃常江.酒店管理中的激勵理論的新應用[J].旅游縱覽(行業版),2015
(01)
[5] 趙珊.論激勵理論及其應用[J].知識經濟,2015(23)
[6] 艾小芹,于景.試析激勵理論在管理實踐中的應用[J].現代交際,2015
(09)
[7] 鄭艷艷,郭金玲.探析激勵理論在私營企業中的應用[J].企業導報,2015
(21)
[8] 孫佳琳,孫琳琳.評述激勵理論的發展[J].經營管理者,2015(09)
[9] 王蕾.激勵理論應用之我見[J].才智,2015(25)
[10] 孫金霞.試論現代企業中激勵理論的運用[J].消費導刊,2015(03)
[11] 蔡新秀.激勵理論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運用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
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