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開喜 楊彥川
廣東省主要高校青年科技人員心理健康影響因素
◎鄧開喜 楊彥川
高校青年科技人員的心理健康狀況值得關注和研究,本研究得到廣東省青年科技人員的睡眠質量,生活滿意度可以預測青年教師的一般心理健康狀況,提示我們可以通過改善青年科技人員的睡眠質量和生活滿意度來維護心理健康,以更加積極快樂的狀態為國家科技進步和人才培養做貢獻。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知識和創新人才成為推動知識經濟時代前進發展的根本動力。在此背景下,黨中央和國務院提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目標,這一重大戰略決策事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創新人才作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核心要素,是落實“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的關鍵,是我國最可倚重的戰略性資源,更是我國核心競爭力所在。高校是培育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搖籃,高校科學研究事業發展對于促進我國知識技術創新、經濟繁榮、國家安全、民生福祉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因此,社會大眾往往將國家的強盛、民族的興衰、地區經濟的發展,乃至家庭的幸福和未來創新人才的培養系于高校教師身上。
高校青年科技人員是高校研究隊伍中最具朝氣、最積極、最活躍的新生力量,代表著我國科學研究的未來,同時還肩負著培養我國未來科技創新人才的歷史重任。對高校青年科技人員的要求和期望愈來愈高,從而使高校青年科技人員的壓力倍感增大。知識經濟時代的高節奏、高風險、高競爭和高壓力給高校青年科技人員帶來的不僅是成功的機遇,更多的是無法回避心理重負和挑戰。目前,高校青年科技人員已成為當前心理問題和精神疾病發生率較高的人群之一,其心理健康水平已成為影響國家、社會及個人工作、生活、家庭的重要問題,常見的心理問題有職業倦怠、神經衰弱、強迫、軀體化、其他心身癥狀、敵意、抑郁、偏執、人際敏感、及焦慮等,這些問題將將會對高校青年科技人員身體健康造成不利影響,直接影響他們對科技創新活動的時間、精力投入,不利于高校青年科技人員科技創新。高校青年科技人員在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同時,另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培養我國未來的科技創新人才,高校教師的心理健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具有直接的影響作用,高校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狀態對學生的成才成長具有深遠的影響。
以往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水平和職業生涯發展的研究,對于大學特別是重點大學科技創新人才的研究較少,大學教師和中小學老師面對的生活壓力和個人需要存在著很大差別,大學教師在經濟方面整體要優越于中小學老師,大學老師在工作中的自主性也遠遠大于中小學老師,但是大學老是面臨的科研學術壓力也是中小學老師難以體會的。個體在面對環境壓力時經常出現睡眠問題,睡眠問題對于個體的情緒和認知具有非常明顯的破壞,睡眠問題是許多嚴重心理問題經常伴隨的癥狀表現,比如抑郁和焦慮,因此本研究假設青年科技工作者在遇到壓力事件時首先會出現睡眠問題,如果個體所處的風險環境不能獲得改變,且個體不能及時調整心態,那么個體就會在睡眠問題的基礎上表現出更多的心理問題,影響心理健康水平。生活滿意度是積極心理學關注的焦點話題,生活滿意度是個體對自己生活狀況的整體評價,積極的生活滿意度能夠為個體提供更多的社會支持,拓寬個體的認知建構個體的心理應對資源,故生活滿意度高的個體可能存在心理問題的可能性較小,生活滿意度是心理問題的保護因素。因此本文研究大學青年老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影響因素對于提高大學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大意義,可以為后續研究提供借鑒。
研究過程
本研究采用在線網絡調查的方式收集有效問卷106份,調查對象來自于廣東4所重點大學分別是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華南師范大學,都是青年大學教師,具體被試信息見表1:
工具
自編人口學問卷。調查問卷第一部分是本研究團隊自己編制的人口學調查問卷,包括被試工作單位、性別、年齡、研究領域、工作年限、科研情況等內容調查。
一般健康問卷和生活滿意度調查問卷。采用GHQ-12來測量被試的一般心理健康狀況,該問卷已被相關研究廣泛使用,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生活滿意度采用單一條目“您是否滿意您目前的生活狀況”進行測量,研究對象在這2個量表得分越高,表示心理健康狀況越差。
匹茲堡睡眠質量問卷。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ittsburgh SleepQualityIndex, PSQI)由Buysse博士在1989年編制,劉賢臣等對其進行中文版翻譯和考察了它的信效度。PSQI 包括主觀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使用催眠藥物和對日間功能的影響共七個成份,每個成份按0-3 計分,累積各成份得分為PSQI 總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
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
經獨立樣本t檢驗得到心理健康(t=-0.58,p=0.57)、睡眠指數(t=0.74,p=0.43)、生活滿意度(t=1.27,p=0.21)在性別上不存在顯著差異,科研能力(t=-2.52,p=0.01)在性別上存在顯著差異,女性的主觀科研能力評價比男教師差。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得到心理健康(t=-0.51,p=0.61)、生活滿意度(t=0.97,p=0.34)、科研能力評價(t=0.10,p=0.92)在是否有科研項目上不存在顯著差異,而睡眠質量指數在是否有科研項目上存在顯著差異(t=2.45,p=0.02),具體為有科研項目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睡眠質量更差。經過單因素方差分析得到心理健康、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生活滿意度和科研能力主觀評價上在職稱種類和婚姻狀況上不存在顯著差異。
相關分析結果
使用皮爾遜積差相關對一般心理健康、睡眠指數、生活滿意度和科研能力進相關分析,得到:一般心理健康與睡眠指數和生活滿意度程正相關,睡眠指數與生活滿意度程正相關,詳見表2:
多元回歸分析結果
使用分層回歸,以一般心理健康為結果變量,在控制人口學變量后,得到生活滿意度和睡眠質量指數可以正向預測心理健康,詳見表3:
本研究得到女性高校青年教師的主觀科研能力較男性青年老師得分低,這一結果和以往大多研究結論一致,過往大量研究表明女性與男性相比無論是工作地位還是職業發展整體上都要差于男性,盡管當下我們的社會非常重視男女平等但是在某些領域人們傳統觀念依舊對女性存在偏見和歧視,在這種環境下女性的自我認知與評價也會變得相對保守和負面,這種社會習俗影響女性的自我認知是本研究結果的重要原因。但是這并不說明女性不能從事科學研究,有研究表明在特殊的情況下女性的科研質量甚至高于男性,基于這些研究和本研究結果,研究建議高校應該尊重女性科研工作者,應該給予年輕女性科研工作者更多的關注和公平的機會,摒棄偏見和歧視,另一方面青年女性科研工作者應該樹立學術科研自信,找準適合自己的方向,做出更好的科研成果,同時也提示高校和課題組應該注意成員之間的性別結構,一個團隊如果有比較適合的男女比例,那么就有潛力實現性別的優勢互補,彌補個性特點,相互學習,共同成長,取得學術碩果。本研究得到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睡眠質量較差,這一結果和王艷芳等人關于北京市中青年工作者睡眠質量的研究結果一致,并且本研究發現有科研項目的青年科研工作者睡眠質量更差,壓力是影響睡眠質量的最直接因素,科學研究是一個充滿艱辛和挑戰的歷程,有科研項目的老師面臨著比沒有科研項目的老師更多的困惑和壓力。良好的睡眠是獲得高校勞動效率的保障,也是身心進行恢復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見提高青年科技者的睡眠質量關系到他們的身心健康和科研產出,高校對此應該格外注意。最后本研究得到青年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睡眠質量、生活滿意度存在顯著相關,并且在控制額外變量后,睡眠質量、生活滿意度可以預測心理健康,即睡眠質量和生活滿意度是影響青年科技工作者的重要因素,這一結果和以往相關研究結果相似,驗證的我們的研究假設,是對目前研究不足的重要補充,基于本研究結果各科研機構應該注意青年工作者的睡眠質量和生活滿意度,通過減少睡眠問題和提高生活滿意度促進青年科研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本研究的樣本量較少,研究結果在推廣時應該慎重,以后的研究可以采用追蹤研究來刻畫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睡眠質量和生活滿意度隨科研進行而產生的變化。



(作者單位:1.華南師范大學科技處;2.廣東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工作處)
本研究獲得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支持,項目名稱:廣東省主要高校青年科技人員心理健康研究,項目編號:2010B03130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