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世江
(大慶石油化工機械廠,黑龍江 大慶 163000)
中壓鍋爐水冷壁管塑性變形原因分析及對策
舒世江
(大慶石油化工機械廠,黑龍江 大慶 163000)
本文分析了針對中壓鍋爐水冷壁管塑性變形的原因,針對具體問題采取了相應的對策。
塑性變形;原因;對策
大慶石化公司1#中壓鍋爐設計型號為WGZ65/3.82-8的負壓鍋爐,1996年投入使用,爐前燃燒系統為上下兩排各3個火嘴,燃料為蒸餾塔底熱渣油與瓦斯混燒,生產450℃、3.4MPa中壓蒸汽,期間進行過局部檢維修。2014年10月修后投入運行,到2015年6月,累計運行3300h,負荷在40~50T/H左右。2015年6月12日切換運行停爐過程中,發現爐內后墻水冷壁管開裂漏水,及時采取措施,避免了水冷壁嚴重爆管事故。
6月12日之前的48h內,運行崗位司爐及班長調整1#爐負荷時,爐膛內負壓不足,燃燒火焰忽明忽暗,產汽負荷只能提到50T/H左右(以往完全可以提到58T/H以上),認為送風量不夠,準備停爐檢查,重點是配風和燃燒系統。
6月12日5:50開始停1#爐,切換運行2#爐。停爐檢查系統,8:00發現1#爐吹灰斗底向外淌水,此時系統蒸汽壓力仍為3.35MPa,溫度為430℃,懷疑省煤器管束有漏點。
6月13日8:00,經過24h自然冷卻后,系統壓力接近常壓,水冷壁管內水溫度也接近常溫。期間分別檢查各部位,發現吹灰斗已不再淌水,而爐前上排中間火嘴附近向外淌水。判斷漏水點不在省煤器,而在水冷壁管(材質為20#鋼、管徑DN60×3)。
6月13日11:00,進入爐膛檢查,確認后排第31根水冷壁管塑性突起變形(鼓包),開裂約8~12mm,開裂處位于后墻中部,正對火嘴,距爐底3.1米處。其上下100mm處各有一個35mm鼓包。其左右另有7根水冷壁管同樣位置分別有1~4個相同鼓包。
斷開水冷壁管觀察,所有管內壁向爐膛一側半面有0.5~1mm厚的灰色垢狀物析出,質地均勻、不硬,脫落后易于捻碎,呈微小顆粒狀。管內壁靠墻一側光滑無垢狀物析出,整個管內壁無腐蝕跡象,管外壁向火嘴一面燒蝕跡象明顯。
通過查看運行記錄及現場對照,鍋爐水位正常,排除缺水因素;檢查水冷壁管下聯箱、斷管下端及定排系統均未發現堵塞現象,排除管內雜物脫落堵塞水冷壁管影響水循環因素;檢查斷管截面情況,否定材質因素。
取管內析出物試樣分析,其主要成分如表1。

表1 水冷壁管析出物組份分析結果
從表1可以看出,氧化鈣和三氧化二鋁兩組份占42.6%,說明有非除鹽水進入水冷壁管或除鹽水未達標。
查閱本周期除鹽水記錄,近期水質達到一級除鹽水標準。但在2014年10~12月間除鹽水Na+超標。再查前幾個周期運行記錄,發現陽離子交換器進水管線與出水短路閥門有內漏現象,在反洗時少量原水短時間直接進入陰離子交換器,導致進爐除氧水硬度、導電度等短時局部嚴重超標,成為水冷壁管形成析出物的根源。
查閱本周期鍋爐運行爐水質控制記錄,發現司爐工沒能嚴格執行操作規程中“對鍋爐定期排污,每日白班進行一次,每次30秒”的規定,有時甚至十余日沒進行排污,致使爐水含鹽量增大。
查設備型號,油噴嘴是2015年10月投用的WYZ1XXX型內混式節能燃油蒸汽霧化噴嘴,替代鍋爐出廠時設計的原機械霧化噴嘴。蒸汽壓力適應的范圍為0.35~1.0MPa,來油壓力要求在0.3~0.9MPa內。查燃料控制記錄,其爐前燃油壓力為2.0~2.2MPa,遠遠高于規定壓力;燃燒時霧化蒸汽壓力為0.9~1.2MPa,接近規定壓力。再查在用操作規程,發現其規定“爐前燃油壓力不低于2.0MPa”是針對原機械霧化噴嘴制定的來油壓力指標,已大大高出蒸汽霧化噴嘴的來油壓力范圍(一般在0.7~2.1MPa內)。造成爐內油嘴火焰超長,高溫區接近后墻水冷壁管,局部溫度超高。
綜上分析,此次水冷壁管凸起變形的原因是:
(1)鍋爐給水曾經混入未經除鹽的生水,進入水冷壁管蒸發段,其中所含離子濃度因水蒸發而急劇增加,加之鍋爐水系統除垢不及時(未定期進行鍋爐保養),是鍋爐長周期運行時鹽份析出的根本原因。
(2)爐前燃油壓力大大高于油噴嘴設計壓力,燃燒時噴嘴火焰明顯過長,爐內局部高溫區域向后墻靠近,火焰過于接近水冷壁管的正面;而水冷壁管背面(貼近后墻的一面)吸收火焰的輻射熱能,溫度低于正面溫度,且不因火焰近而顯著增加,是導致析出物形成的直接誘因。因此形成上述現象:水冷壁管正面半圓形析出物,中間部位析出物多、厚(約1~2mm),側面逐漸變少、變薄(0.5mm);背面所在半圓管壁平滑無析出物。
更新已變形的8根水冷壁管;抽樣檢查其余水冷壁管是否有析出物;嚴格執行鍋爐排污制度,堅持定時排污,降低爐水含鹽量;篩選鍋爐保養劑和除垢劑,定期進行化學處理;適當降低爐前燃油壓力(控制在1.3~2.0MPa范圍內),合理輪換燃燒噴嘴,適時調整燃燒狀態,控制火焰長度,避免局部溫度過高;經過一段時間運行后,應對在用操作規程中關于“爐前來油壓力不低于2.0MPa”的控制指標進行適當修改(控制在1.3~2.1MPa范圍內)。
經過3個月的運行,證明上述分析是準確的,所采取的對策也很好地解決了問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冷卻水分析和實驗方法.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生產部、發展部,1990.
[2]高壓鍋爐技術管理手冊.天津市鍋爐壓力容器學會、機械工業沈陽教材編委會合編,東北工學院出版社.
TK223.5+27
A
1671-0711(2016)10(下)-00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