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旅游商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胡重毅
淺析校企合作框架下職業院校的實訓基地建設
無錫旅游商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胡重毅
近年來,教育主管部門大力倡導發展職業教育,而職業學校的學生由于文化素養不高,要想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唯有技能過硬。無錫旅游商貿學校財務信息管理專業為了滿足會計教學與就業崗位“零距離”的需要,與無錫公勤會計師事務所攜手共建了校外實訓基地。通過與之合作,一方面匹配了就業崗位所需要的專業技能,另一方面也積極推動了財務信息管理專業的長足發展。
公勤 校企合作
無錫公勤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勤”)是在無錫市大公稅務師事務所有限公司的鼎力支持下,由多位資深注冊會計師發起設立,經江蘇省財政廳核準,可承辦注冊會計師獨立審計和咨詢服務業務的有限責任公司。目前有執業注冊會計師53人,非執業注冊會計師12人,注冊資產評估師21人,會計師中級及以上職稱36人,并聘請了金融、稅務、法律等方面的專家作為常年顧問。
1.1 “公勤”獨有的資源優勢
“公勤”的合伙人中有兩位原是學校老師,具有職業學校的教師背景。他們都是從職業教育走出去的,所以對于職業教育有著很深的情誼。并對職業學校的教師素養十分了解。學校財務信息管理專業中的絕大部分專業教師均具有中級以上會計資格,這是一部分很有潛力的優勢資源。合作中“公勤”讓這部分優秀教師參與到會計實務當中,結合其系統掌握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應用和升華理論,幫助教師解決企業實務中的問題。另外,學校具有高質量的培訓環境,“公勤”也利用這種天然優勢,將學校作為了本單位的培訓及后續教育基地。
1.2 “公勤”強烈的社會責任
有了好的合作基礎,是否能長效合作呢?這關鍵還取決于合作企業的社會態度?!肮凇笔且粋€有責任的企業,“公勤”把與學校的合作作為一種推廣企業文化的媒介,在學校專業人才培養、專業建設、師資培訓等多方面進行培育。“公勤”認為自身有義務參與校企合作,認為培養人才是政府、教育部門和企業三者的職責,既然現階段企業有承受的能力,那么就應該積極參與校企合作,承擔企業對社會應有的責任,同時擴大自己的社會影響力。
1.3 學校及專業的社會聲譽
無錫旅游商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是無錫市教育局、無錫市學校管理中心傾力打造的全市最大的中高等職業教育基地和無錫地區旅游商貿人才的培養基地。作為本校入學分數最高的財務信息管理專業,近年來經過財務信息管理專業師生的共同努力,獲得了江蘇省品牌專業等一系列榮譽,為行業輸送了上千名應用型人才,被社會譽為“服務明星”的搖籃。作為緊密型合作企業,“公勤”每年都會接收一批專業素質好、業務能力強的學生前去實習。
2.1 共同成立“專業指導委員會”
財務信息管理專業聘請“公勤”的資深會計師、稅務師成立“專業指導委員會”,用行業中較為前沿的信息與要求來指導教育教學工作(見表1)。

表1 財務信息管理專業指導委員會企業專家一覽表
2.2 參與專業論證
財務信息管理專業每年邀請專業指導委員會成員來校與學校部門領導、教師共同研討,讓他們提供市場對財務信息管理專業人員崗位需求的最新信息,以明確財務信息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教學計劃及具體實訓方案,讓教學與市場接軌,不盲目教學,并共同研發教材,讓他們提出可行性建議,最終讓學生學以致用,與時俱進。
2.3 舉辦專業講座
財務信息管理專業除了在每年開學初由專業負責人及行業企業專家為新生做入學教育講座外,還定期邀請“公勤”實踐經驗豐富的會計師、稅務師等到校進行講座,可以講某一專題,也可以講工作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或對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如何處理等,讓學生能夠增長見識,開闊眼界,盡早為就業做好心理和技能準備。
2.4 頂崗實習基地
“公勤”這一學生會計實習基地,在為學生安排一名專職教師講授會計專業基礎知識的同時還為學生配備了會計師傅,實行“一對一”教學,即由一名師傅負責一名學生的業務培訓。經過三個月的會計基礎培訓與實踐操作后進行全面考試,考核學生是否完成會計達標的內容,從根本上保證了學生在實習基地的會計實踐質量。
2.5 共同建立校內導師工作室
導師工作室是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有著共同研究方向和合作愿景的教師共同體,是職業學校骨干教師培訓+教科研基地和產學研的結合體。學校財務信息管理專業以副教授陸鈺老師領銜的技能導師工作室是由無錫旅游商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與“公勤”攜手共建,旨在校企共建校內基地,共育人才。該工作室由財會系6位優秀的骨干教師與2位校外企業專家組成。2位外聘企業專家均是資深注冊會計師,多次參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還定期到校內進行技能指導與培訓。
2.6 共同培育優秀的教師團隊
由于財務信息管理專業大多數專業教師來自院校,實踐經驗較為欠缺,在教學中不能很好地理論結合實踐進行靈活教學,更多的就理論談理論,使得培養的學生也死搬硬套,不能很好的適應社會對會計人才的需求。從2007年起,財務信息管理專業定期組織教師去事務所參加專題培訓;“公勤”也會委派專職人員全面負責校內記賬公司的日常工作,并做好現場指導(見表2)。
3.1 共同開展行業需求調研,明確專業定位
學習、調研、科學論證是專業建設的首要任務。為尋找出財務信息管理專業建設所需的核心要素,特別是專業形成必需的行業基礎,財務信息管理專業和“公勤”開展了全體專業教師的大學習、大討論。在市場調研的基礎上,召開了專業論證會,根據分析結果,及時調整專業方向,滾動修訂和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專業建設規劃。
3.2 校企合作,建立新型的學生實訓模式
學生在“公勤”實習期間由經驗豐富的會計師具體指導,課程的組織借鑒工廠學徒制的課程安排,并在適當的時候對學生進行面授講解。該課程的核心在于學生的實習任務來自于企業的安排,讓學生全方位了解將來的工作環境,并鍛煉他們的實際崗位技能,在業務和技能的訓練設計方面兼顧了工、商、外貿等不同企業類型和外勤、稅務及賬務等不同任務類型。任務訓練結束后學生可跟隨師父進入企業的代理記賬部門進行真正的頂崗操作和實習,檢驗自己的專業技能。項目實施完全在企業的工作環境下進行,學生根據企業的員工管理和標準上崗。整個實習按天安排,實習內容分包括財務軟件操作、外勤、稅務實務講解操作及不同類企業的真實賬目操作三大方面。企業派出的實訓老師每人負責帶1名學生, 主要工作職責是培訓學生賬目及相關事務處理及問題解答,同時每位老師還要承擔約8~10家真實企業的代理記賬工作,而學校的教師則參與整個培訓計劃的擬定及實習指導,同時負責實時反饋學生意見以助企業調整。在實習管理方面, 學生要按天記錄實習日記,每周和實訓教師進行交流,評定實習優秀生進行獎勵。
3.3 重視學生崗位能力培養,提升畢業生就業質量
通過崗位演練,使學生對財會工作有了深入的認知和體會,并且對其既有的知識和技能進行了系統的整理和回顧。通過全真的流程操作,使學生關注了以往傳統實踐教學中無法實現的重點,如企業內部控制、危機處理、成本控制等問題;也使學生發現了不少技能和業務的難點,如稅款計算、外匯核銷及產品成本的計算等問題。通過實際外勤業務的實習,亦可使學生勝任諸如報稅、抄稅、注冊登記等工作,對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全面提升很有幫助。
3.4 校企共育,強化專業師資隊伍
通過校企合作,定期將骨干教師送入“公勤”學習。這一企業鍛煉,已成為教師假期培養的常態。教師邊干邊學,這不僅促使教師最大限度地突破學校教學的圍欄,而且使教師能更緊密地貼近實踐環節,接受企業實際運營方式及管理體系的實地操作訓練。
雖然財務信息管理專業目前已有15個校外實訓基地,但是除了與“公勤”等幾個企業的合作較為緊密外,其余的校企合作形式主要還是以學生提供企業實習生,雙方建立一個實習基地,很難真正做到深層次的校企合作。究其原因,我們認為主要在于:財務工作不屬于勞動密集型就業,就單個的企業來說,其設置會計崗位數有限,所能容納的會計人員有限,不可能像基層其他部門那樣需要大量職員;同時由于辦公場所有限,即使企業愿意與學校合作成立會計實訓基地,一次也只能接受幾個學生實訓,解決不了學校每年二百多個學生的實訓問題?;诖?,我們認為是否可以將與“公勤”的合作繼續延伸,將“公勤”的師資資源與我校的設施資源結合,共同創辦一個財務學生上崗實訓和企業會計人員實操提升的財務人員的培訓中心。這不僅能真正地實現校企雙方的“雙贏”,更能進一步提升學校專業的品牌與示范性。
[1] 王芳,倪勇,任聰敏.高職校企合作模式的分析與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04).
[2] 易新河,文益民,陳智勇.我國校企合作研究二十年綜述[J].高教論壇,2014(02).

表2 財務信息管理專業教師參加“公勤”專題培訓一覽表
F069
A
2096-0298(2016)09(c)-18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