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上午,記者在南寧市燕子嶺小學親身體驗了一次主題為“交互&攀升強化次數”的教研活動。
“這節課在強化次數、交互學習、展示評價方面都完成得很好,但在調動學生積極性方面,似乎還有些欠缺。我覺得可以從如何充分利用老師和學生資源這方面,對這節課進行優化。”燕子嶺小學綜合教研組教師梁證鈞的話音剛落,其他教師便紛紛發表意見,有的指出重點知識的強化還有待加強,有的提出應該為學生的交互學習安排更多的時間。教師們各抒己見,整個辦公室充滿了濃厚的教研氛圍。
在興寧區各中小學,這樣的教研活動十分普遍。“這已經成為我校教研活動的常態了。每一個學科組的教研活動,我們都要求采用團隊合作的模式開展,一方面是讓老師們親身感受學生的交互學習形態,一方面也是改變過去教師單打獨斗的教研狀態,充分發揮團隊合作的力量。”燕子嶺小學校長劉莉解釋說。
團隊教研是興寧區推進教師隊伍建設,打造區域教改名師的重要舉措。團隊教研是一種抱團取暖的教師培訓模式,通過組建學校管理團隊、校際指導團隊和區域教研團隊,形成“雙線管理,梯級指導,團隊包干”的教研管理網絡。
“我畢業沒幾年,教學經驗還比較缺乏,更別說獨立搞研究甚至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了。”南寧市澳華小學教師虞開月對于自己的“稚嫩”毫不隱諱。經過幾年團隊教研的淬煉,如今的她已漸漸褪去青澀。她說:“在團隊老師的幫助下,我的教學能力有了提高,也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教學路徑。其實,老師的學習也和學生的學習一樣,需要團隊的幫助,才能更快地成長。”
從教師個人到學科組,從學科組到學校,從學校到區域,團隊間由上而下逐級指導,各個級別的團隊根據一定的目標和任務開展工作,直到目標完成。這不僅加強了教師間的交流和資源共享,產生團隊效應,還強化了教師培訓的管理,優化了教師培訓的過程,促進了教師隊伍的整體提升。
近年來,興寧區積極構建覆蓋全員的教師培訓網絡,除了邀請孟照彬專家團隊對教師進行系統的理論和操作技能培訓,還與廣西師范學院合作,聯合開展大中小聯動課堂教學研討等活動,實施教師職前培養協同平臺、教師專業發展合作平臺、教育教學研究合作平臺等建設項目,構建靈活開放、協同發展的教師教育共同體,全面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
此外,興寧區教育局每年還組織5所示范校的校長、教師參加項目專題培訓,每年至少2次,僅2016年3月底便培訓教師500多人次,同時舉辦教案、課堂等評比活動,達到“以賽促研,以賽促改”的目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培訓促進了興寧區教師隊伍素質的整體提升,一批優秀的年輕教師脫穎而出,僅2015年就有4人獲自治區級獎勵,12人獲市級獎勵。
“教師是教改成功與否的關鍵。無論什么教改,如果師資跟不上,就只能是紙上談兵。所以一直以來,我們都非常重視師資隊伍建設。”陸先武局長如是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