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曉潔
中圖分類號:D64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6)09-000-02
摘 要 密切干群關系,是我們黨在農村工作的根基,也是我們進一步做好群眾思政工作的重要前提和條件。只有密切干群關系,才能把思政工作扎實穩定地推向前進。針對目前一些地方干群關系比較緊張,群眾思政工作難以推進的情況,我們先后多次深入河南省濟源市農村基層調研,取得第一手相關資料。調查對象男、女各占50%,涉及農民占70%、企事業單位職工及其他占30%,月收入500元以下的占30%,月收入500-1000元的占40%,月收入1000元以上的占30%。
關鍵詞 干群關系 調查情況 不和諧 建議與思考
一、影響干群關系因素調查情況
多數地方干群關系和諧,思政工作推進順暢。調查顯示,黨員干部在群眾中仍有很大的影響力,干群關系總體上是融洽的,思政工作成效顯著。調查表明,有72%的群眾對黨員干部整體形象感到很滿意或大致滿意,干群關系和諧,但仍有28%的群眾不認可。群眾認為當前干群關系非常融洽的占15%,認為有一些矛盾但還算融洽占50%,認為矛盾較多關系一般占30%,認為矛盾很突出敵對關系的占5%。影響干群關系的因素比較多,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導致思政工作推進難度大,調研情況如下:
(一)黨員為民服務態度對干群關系的影響情況。黨員干部是各級各部門的領導者,是否能夠把服務群眾作為自己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點,直接關系到干群關系能否保持和諧。調查表明,群眾認為大部分黨員干部思想境界比一般群眾要高,有一定的服務群眾意識。60%的群眾認為大多數黨員干部在實際工作中能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25%的群眾認為多數黨員干部能為人民群眾利益犧牲自己的利益,65%的群眾認為多數黨員干部在不損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愿意幫助別人,10%的群眾認為多數黨員干部只管自己不顧別人。
(二)黨員干部思想境界對干群關系的影響情況。打鐵還需自身硬,作為一名為人民群眾服務的領導干部,其思想境界不僅是其黨性、黨風、黨紀的體現,更是他們聯系群眾的基礎,做好群眾工作的前提。群眾認為黨員干部與周圍的人比較,思想境界處于上等水平占10%,中等偏上(包括中等)占55%,中等以下占35%。群眾認為黨員干部服務群眾意識比較強占25%,一般占65%,很差10%。有10%的群眾認為干部有加強和改善干群關系的強烈訴求和愿望,60%的群眾認為一般,30%的群眾認為很差或沒有。
(三)黨員干部廉潔自律狀況對黨群關系的影響情況。 黨員干部只有廉潔克己,才能得到群眾擁護。隨著從中央到地方“老虎蒼蠅一起抓”,反腐工作取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領導干部的廉潔自律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領導干部在廉潔自律方面還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從而導致干群關系不和諧。30%的群眾認可黨員干部落實“八項規定”和反“四風”,46%的群眾認為基本滿意,20%的群眾認為一般,4%的群眾認為不了解。
二、干群關系不和諧導致思政工作推進難度大
(一)黨員干部威信喪失,思政工作難以推進。當前群眾不信任黨員干部,一是質疑村干部的道德品質。一些群眾認為一些黨員干部在利益分配上不公,存在由關系親疏決定利益分配現象;二是質疑村干部的能力素質。現在許多群眾在外務工時,增長了見識,返鄉后看到家鄉的發展變化不大,加之一些村干部本身學歷低、見識淺,深感能力差,還不如自己;三是質疑村干部的工作執行。一些群眾通過媒體了解的政策,各地在執行中存在一些差異,認為村干部在執行中打了折扣;四是質疑村干部的履職成效。一些群眾看到鄰村有發展項目,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大,認為本村干部不作為。五是質疑村干部的廉潔自律。當看到、聽到村干部有違規違紀問題,就認為本村也存在類似情況。威信首先著眼于“信”,只有先立“信“,才能后樹”威“,上述因素均導致干部威信的喪失,威信的喪失將直接導致我們思政工作難以推進。
(二)黨群之間矛盾存在,思政工作難以開展。現實工作中,黨員干部與群眾之間或多或少還存在著各種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思想存隔閡,感情漸疏遠。由于思考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干部在政治資源、社會交往和經濟收入上與普通群眾拉開了距離,普通老百姓尤其是處在弱勢的群體與干部缺乏感情上的認同,感情也漸漸疏遠;二是作風建設不到位,干群和諧關系難以有效建立。有的黨員干部在工作中以“官老爺”自居,群眾辦事“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三是群眾訴求渠道不夠暢。解決訴求的機制不力,導致一些地方出現“小鬧小解決、大鬧大解決、不鬧不解決”等現象。四是社會思想道德教育滯后,導致部分群眾素質較低,國家觀念、集體觀念、大局意識、法制意識淡薄,利己觀念嚴重;五是體制和制度機制建設有弊端,給調整黨群干群關系化解矛盾造成障礙。這些問題的存在,客觀上給領導干部在群眾中推動思政工作的開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礙。
三、關于密切干群關系 做好思政工作的建議與思考
(一)為民謀利。黨員干部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要把為民辦實事、辦好事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凡是涉及群眾利益的事,黨員干部都應竭盡全力做好。只有誠心誠意地做好“小事”,才會成就“大事”。要切實抓好就業、社保、醫療、住房、環境、扶貧等重點領域,對群眾反映的困難和問題,能立即解決的及時解決,不能立刻解決的,限時答復群眾,真正做到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解群眾所難,讓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二)言而有信。孔子曰:“民無信不立?!币馑际钦f人民對政府缺乏信任,則國家秩序不可能穩定。政權的穩固取決于民心的向背,執政者只有取信于民,才能凝聚民心、團結干事。當前,面對錯綜復雜的局面,作為黨員干部一定要敢于直面矛盾、毫不掩蓋矛盾;勇于破解矛盾、絕不害怕矛盾;讓人民群眾了解實情,相信群眾的覺悟和判斷力,帶領群眾共同面對客觀實際,正確地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把互信轉化為感召力和向心力,變成解決實際問題的驅動力。
(三)處事公道。黨員干部擔負著致富一方、和諧一方、穩定一方的重任,處事要公道,辦事要有公心,就應拒絕制度之外的“例外”,就不怕把所有應披露的信息高度透明地呈現給群眾。對所有詢問,給出合乎實際、合情合理的解釋,就應該不折不扣地依規章、依程序辦事,不以個人好惡改變規則、增減程序。是否出以公心,檢驗的標準不是表態,而是對規章制度的敬畏和堅守。只有“常養胸中浩然之氣,常積公道正派之德”,才能抵得住誘惑、抗得住干擾、守得住原則!
(四)作風正派。黨員干部首先要重理論修養、講知行統一,樹立信念堅定的形象。首先要把改造客觀世界與改造主觀世界統一起來,強化學習,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增強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自覺性、堅定性。其次要敢講真話、愛聽真話,樹立老實做人的形象。講真話,靠的是責任和勇氣。只有具有對黨和人民事業高度負責和大公無私的精神,才能做到講真話、說實情。聽真話,靠的是胸懷和智慧。只有具有虛心納諫、真心求教的胸懷和善于傾聽民意、集納民智的智慧,才能聽到實話、掌握實情。
(五)廉潔自律。黨員干部要嚴格執行中央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擺正自己的位置,嚴守黨的紀律,筑牢思想防線,始終保持清正廉潔的精神狀態。在權力運行過程中,堅持廉潔自律、勤政為民,提高拒腐防變能力;要繼續弘揚艱苦奮斗的光榮傳統,身體力行,勤儉節約;要認真執行黨章規定,嚴格按照黨的組織原則和黨內政治生活準則辦事;要堅持推進權力運行公開化規范化,進一步保障和落實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和決定權,虛心接受人民群眾的批評和監督。
(六)依靠群眾。群眾是真正的英雄,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黨員干部只有充分地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并虛心向群眾學習,善于總結群眾創造的新鮮經驗,才能有效地帶領群眾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艱難險阻。要完善社會監督機制,制度的落實必須依靠群眾,各種制度的設計必須建立在公開、透明、信息化的基礎上,讓群眾有發言權,并主動行使自己的監督權利。同時,要加強與群眾的交流與溝通,越是矛盾突出、越是問題復雜,黨員干部越要耐心細致地做好宣傳、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