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明
中圖分類號:F24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6)09-000-02
摘 要 根據國有企業青年的思想動態和當下青年工作所遭遇的矛盾,我們不難發現,現階段的青年群眾工作需要一種符合時代特點和青年需求的模式,這就要求國有企業和企業團組織在開展青年群眾工作時,要時刻關注青年需求的變化,及時調整工作手段,形成創新創效的青年群眾工作體制。
關鍵詞 創新 國有企業 青年 共青團
共青團是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為黨做好青年群眾工作是團組織的全部價值所在。習近平同志表示:“共青團要緊跟黨走在時代前列、走在青年前列,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找準工作切入點、結合點、著力點,充分發揮廣大青年生力軍作用,團結帶領廣大青年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中續寫新的光榮。”現階段青年群眾工作的環境、條件和手段發生著深刻變化。對于國有企業青年來說,當下國企正處于深化改革、結構調整、提升競爭力和活力的攻堅時期,引導青年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于搶占未來競爭和發展的制高點和主動權有重要指導意義。因此,做好青年群眾工作,提高青年群眾工作的針對性有效性,發揮好青年優勢,是新形勢下國有企業共青團組織的重點任務。
一、國有企業青年思想動態
為了更好地了解國有企業青年思想動態,作者對所在企業的100名青年進行問卷調研,調研結果反映出三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缺乏信仰教育和引導。造成信仰缺失除了認知錯位的原因,還有信任危機,比如法治的不公正、市場的不誠信、社會的不和諧等等,對青年樹立信仰造成了負面影響。
(二)“壓力山大”現象多。調研顯示,青年最主要的壓力是經濟壓力,其次是工作上對能力要求的壓力,“壓力山大”已經影響到青年員工積極工作的心理素質。
(三)思想教育方式亟需創新。新形勢下的青年人思維活躍,心態多變,其思維方式、活動方式、交往方式和價值取向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決定了我們開展思想教育必須樹立新觀念、充實新內容、創造新方法,提高青年員工思想教育的感召力和滲透力。
二、當前青年群眾工作面臨的矛盾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正經歷著深刻變革,青年的思想觀念更加復雜多變,流動分布更加頻繁廣泛,群體分化更加多樣明顯,利益訴求更加豐富具體……這些新特點新規律為青年群眾工作帶來了新的矛盾。
(一)黨的執政地位不斷提高與青年政治意識淡化的矛盾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切實加強黨的領導,提高了黨的執政能力,鞏固了黨的執政地位,夯實了黨的群眾基礎。與此同時,在國有企業里,青年的政治參與渠道十分有限,政治表達機制相對僵化,較難激起青年的政治參與熱情。加上信息技術發展和社會開放程度擴大,青年的政治意識容易受到外來信息干預,常態下政治意識有所淡化,當出現重大社會問題時如貪污腐敗、暴力執法等,就會出現網絡語言暴力等極端化表達,降低了青年對黨和國家的信任度,積累了青年群體中的不穩定因素。
(二)青年社會化過程中的理想與現實矛盾
理想與現實是人類無法回避的永恒矛盾,在青年群體中,這種矛盾、沖突與困惑表現得尤為激烈、普遍與經常。在2013年的人民網調查專欄關于“當代中國青年價值觀”調查報告中指出,80.3%的青年具備明確的職業理想,但是認為現時的工作與職業理想的相符度只有63分,但是當工作不符合職業理想時,只有12.8%的受訪者表示“改變現狀”,75.6%表示“維持現狀”。由此可見,青年群體有理想,但缺乏了在現實條件下如何去實現理想的自主行動和外界輔助。
(三)網絡社會青年化趨向與傳統育人機制的矛盾
根據《第36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68億,20-29歲年齡段網民的比例為31.4%,在整體網民中的占比最大。由此可見,網民的主體主要由青年人組成。互聯網空間擺脫了物理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各種信息的傳播與更新速度之快,更容易被青年所接受。而傳統的培訓、學習和交流方式存在一定程度的被動接受、知識滯后、教學成本高等問題,加上企業青年工作任務繁重,集中性的學習教育常常因工學矛盾而難以實現。
三、建立創新創效的青年群眾工作體制
根據國有企業青年的思想動態和當下青年工作所遭遇的矛盾,我們不難發現,現階段的青年群眾工作需要一種符合時代特點和青年需求的模式,這就要求國有企業和企業團組織在開展青年群眾工作時,要時刻關注青年需求的變化,及時調整工作手段,形成創新創效的青年群眾工作體制。
(一)完善青年政治參與的體制。鑒于青年的政治參與意識淡化問題,國有企業應進一步完善青年政治參與的體制,拓寬政治參與渠道。一是在企業民主化決策中擴大青年代表的比例。特別是在基層選舉中,應進一步擴大青年代表的配額比例,或形成青年代表團制度,提高青年的身份認同感。二是完善和規范青年利益表達的平臺。將企業內部論壇、微信群、QQ群等新媒體凝聚成為青年表達利益訴求的基地,并配套出臺青年利益表達的規范化文件,明確有關組織、部門的職責,建立起“訴求——回應”的“雙向模式”,避免訴求石沉大海。三是加強法治化社會下政治參與的實訓教育。可通過專家授課、情景模擬、現場參觀等方式,加深青年對政治參與的認識,激發政治參與熱情。
(二)加強青年思想行為的引導。一是用好現代技術手段關注青年訴求;網絡提供了更為暢通的利益表達渠道,有利于排解青年群體的不穩定因素。作為企業,同樣要關注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尤其在新措施出臺前,也可通過網絡“曬一曬”,接受青年的“拍磚”“灌水”,從而更充分地聽取青年意見。二是用好新時期的群眾工作方法,解決青年群體的思想行為困境。如教育疏導、民主協商、換位思考、以情動人、網絡互動等,關鍵是要帶著情感和責任,摒棄以往的僵化式教育;三是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國有企業文化塑造結合起來。企業文化對員工的思想引領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優秀的企業文化能夠凝心聚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因此,現代國有企業應注重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傳遞的正能量融入企業文化中,推動青年甚至是全體員工的全面發展和素質的提高。
(三)創新青年培養教育的形式。一是創新青年的適崗培訓。除了上崗前培訓外,企業應在一段時期后了解每個青年員工的適崗程度,可通過座談會、問卷調查、職業輔導講座等形式,及時了解并調整青年的職業規劃;二是運用“優勢視角”挖掘青年潛力。通過團組織、工會等企業內部組織,開展竟能競賽、創新大賽、“導師傳幫帶”等活動,拓展青年的知識結構,為青年展現自我創造機會,創造舞臺,使其實現隱性人才向顯性人才過渡;三是鼓勵青年走上領導崗位。團組織要積極向公司舉薦青年人才,共同推出推優機制、競爭上崗等舉措,帶動一批青年骨干走上領導崗位,真正從創新創效的培養教育中取得管理成效。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中南海同團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2013.6.30.
[2] 特約評論員.新時期青年群眾工作的行動綱領——一論共青團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國青年報,2015.7.20.
[3] 當代中國青年價值觀調查.人民網強國論壇.2013.5.6.
[4] 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5.6.
[5] 羅迪.青年網絡政治參與與政治穩定.中國青年研究.2007(03).
[6] Dennis Saleebey.優勢視角——社會工作實踐的新模式[M].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