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宏圖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6)09-000-02
摘 要 隨著互聯網的迅速普及和網民隊伍的不斷壯大,網絡媒體已經成為繼報紙、廣播、電視之后的“第四媒體”,在互聯網時代,人人都具備話語權,龐大的網民隊伍能夠直接影響某個事件的發展和走向,網絡輿情對社會影響越來越大。央企在面對網絡輿情、尤其是渉腐輿情的時候,如何變被動為主動,積極處置,科學引導,變堵為疏,贏得網民的尊重和支持,成為新時期央企紀檢工作和信息宣傳工作的一項重點,本文從分析網絡輿情特點入手,通過具體案例,淺析央企面對網絡渉腐輿情的對策和措施。
關鍵詞 央企 網絡涉腐輿情 媒體公眾 輿情引導
一、引言
央企是中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不但要追求企業自身發展,更擔負著帶動國家經濟增長、穩定市場信心的重任,央企一度被譽為“共和國長子”“社會主義脊梁”。但是,部分央企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忽略了內部管理、教育,致使貪污、挪用、受賄等腐敗現象滋生,網絡負面輿情不斷,嚴重影響了央企形象。央企以往面對渉腐輿情時“沉默是金”的態度和相對封閉、滯后的處理方式,致使公眾對其的認知和實際情況存在著較大落差,網絡上,央企仿佛是壟斷、高薪、高福利的代名詞,是“國進民退”的罪魁禍首,一次次成為公眾口誅筆伐的對象,甚至被不斷的“妖魔化”。央企在虧損時挨罵,認為是機構冗多,效率低下;央企在賺錢時也挨罵,認為依靠壟斷資源、賺取利潤、與民爭利。如何應對網絡渉腐輿情、加深自身建設、扭轉央企形象,成為了新時期央企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二、網絡涉腐輿情的特點:
2016年8月3日上午10點,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了第3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6月底,我國網民數量達7.1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1.7%,手機網民數量快速增長,達6.56億,互聯網徹底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和傳播信息的方式,如此規模的網民隊伍,無時無刻不在通過網絡媒介表達著自己的觀念和看法。
1.網絡輿情產生的突發性和傳播的快速性。在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人人都掌握著話語權,網民可以通過手機、電腦隨時隨地對一件事情發表看法,概而言之,傳播下沉,受眾擴大,由于追求事件真情的欲望,龐大的網民隊伍能讓一個事件迅速升溫,造成巨大影響,使之瞬時成為一個地區、甚至全國討論的焦點、熱點。2015年3月16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當天發布消息,中石油集團二把手,有著“西北虎”之稱的總經理廖永遠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消息一經發表,立刻引起網絡嘩然,網民們將廖永遠的接受調查與原中石油集團董事長、原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蔣潔敏聯系在一起,一石激起千層浪,王永春、李華林、冉新權、王道富等一批近年來涉嫌違紀的中石油中、高層官員的名字被網友找出,網民們不斷轉載相關事件,中石油集團渉腐事件迅速升溫,成為了全國討論的焦點,嚴重影響了中石油集團的形象。
2.網絡輿情載體的多樣性和直接性。網絡日益成為涉腐事件曝光的主要平臺,與傳統媒體單一的傳播渠道不同,網絡傳播載體非常多樣性,網民針對某個事件可以通過博客、微博、論壇、微視頻、微信朋友圈、新聞跟帖等草根化媒介第一時間發表意見,影響輿情走勢,同時,網民在網絡上可以直接交流、互動,使下情上達,民意表達更加直接、通暢。2013年7月17日和2014年4月14日,新華社《經濟參考報》首席記者王文志兩次通過微博向中紀委實名舉報華潤集團董事長宋林在2010年華潤電力收購山西金業資產過程中存在嚴重的瀆職和貪腐行為,造成數十億元國有資產流失,并配有宋林及其情婦親密相擁的照片。這一舉報事件迅速引發輿論關注,華潤系多家上市公司股價大跌。中紀委及時介入調查,宋林最終落馬。
3.網絡輿情走向的非理性和不確定性。網民發表意見往往帶有極大的主觀性,由于互聯網不是實名制登記,網民可以在對事件沒有充分了解和事實依據的情況下,隨意發表一些不負責任的言論,甚至是灰色言論和煽動性言論,以所謂的陰謀論影響輿情走向。2011年10月8日,一位自稱中石化地方分公司員工的網友在貓撲發帖,稱2009年6月,中石化河北分公司宣傳部兩名負責人,專程到北京花13萬元定制500多盒名片,并提供了相關收據的復印件,“天價名片事件”被迅速轉載,網友們大發評論,譴責央企存在浪費支出行為。后經中石化調查,發現發帖網友文中所展示的相關票據系人為篡改,只保留了單價名稱第一欄,并篡改了單價,其他7項印制內容均被抹除,與事實嚴重不符。中石化此次應對輿情的快速響應和對待不實內容的處理方式贏得了一致好評。
三、央企應對網絡涉腐輿情的對策與措施
1.警鐘長鳴,提高領導干部廉潔自律意識。切實落實黨風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兩個責任”,做好廉政教育工作,從源頭上杜絕腐敗滋生。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契機,通過觀看廉政資料片、閱讀廉政書籍、開展主題教育等形式,提高員工廉潔自律意識。采用板報、掛圖等方式建立廉政宣傳欄,向全體員工宣傳廉政理念,提出廉政要求,營造廉政氛圍,使黨員干部處于群眾的廉政監督之下。同時為員工普及互聯網知識和上網注意事項,尤其是在博客、微博、微信等平臺網絡實名認證的員工,要注重網上的一言一行,避免不必要和容易引起誤會的事件產生。企業根據自身情況,集思廣益、創新工作形式,開展諸如“廉政套餐”“廉政教育月”“廉內助座談”等活動,大力開展對標學習,借鑒新穎、成熟的反腐倡廉教育形式,以工會、團支部為紐帶,形成企業反腐倡廉教育合力,營造風清氣正的企業氛圍。
2.健全隊伍,完善組織機構。央企應根據實際情況增大人員和資金投入,成立信息化工作組織、輿情監測組織和突發事件應急、調查組織,深入學習、研究應對網絡輿情的工作方法。完善新聞發言人制度,統一對外發言口徑,發言人要熟悉企業各部門情況,了解網絡輿情特點,遇到輿情事件,能夠第一時間做出反應,準確、及時地發布事件調查進展和調查結果等權威信息,回應質疑,爭取主動,以正視聽。同時,輿情監測工作不能形同虛設,對于輿情走向要有良好的判斷能力和前瞻能力,要通過輿情監測對事件進行全天候跟蹤,關注輿情走勢,注重分類引導。
3.創新形式,加強互聯網宣傳平臺建設。要發揮央企門戶網站信息主導作用,豐富網站內容,準確定位、及時更新。利用微博、微信等網絡信息平臺,針對網民反映的問題和提出的意見,及時、準確作出反饋,真正使之成為央企與公眾之間信息交流平臺,輿情產生時,能夠第一時間做出反應,積極處理,闡明真相,以真實和誠信贏得公眾的理解和信任。
4.轉變觀念,善待媒體公眾。央企應擺脫以往面對媒體時“沉默是金”“高高在上”的形象,面對媒體公眾時,要言辭得體、舉止得當,要注重與主流媒體的溝通交流,爭取正面宣傳,為央企發展營造良好輿論環境。在輿情產生時,能夠通過第三方媒介公正、客觀的報告,使輿情向有利方向發展,避免輿情失實甚至變異。
5.廠務公開,增加三公消費透明度。不透明是滋生腐敗的溫床,公眾對央企的誤解和負面印象,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央企行政、薪酬、財務和三公費用的不透明。規范職務消費,加強薪酬福利管理,強化廠務信息公開,打造“陽光企業”應是央企今后一段時間內重點工作方向,了解網絡社情民意,鼓勵網民獻言獻策,以主動贏人心,以透明正視聽,是央企掌握網絡輿情的主導權的必然方式。
網絡的發展和普及為央企紀檢監督工作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輔助渠道,網絡渉腐輿情雖然具有缺少規則限制和不可控性等缺點,但同時也具有監督人群廣泛、監督成本低廉的優勢,這就要求央企紀檢工作人員要正確面對網絡輿情,以真去偽,變堵為疏,以積極、主動、務實的工作態度贏取廣大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塑造央企“社會主義脊梁”的健康正面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