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峰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6)09-000-02
摘 要 當今社會的發展,不僅是追求物質財富的增長,也是精神財富的增長。因此,在全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大好形勢下,今年的全國兩會,仍然提出要倡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本文以此為背景,在充分理解“工匠精神”的基礎上,不僅從正反兩方面闡述了當今社會大力弘揚“工匠精神”的意義,還重點論述了深圳地鐵集團的各個員工在深入開展“兩學一坐”的活動中,積極的踐行“工匠精神”。
關鍵詞 工匠精神 地鐵建設 兩學一做
自今年全國兩會以來,關于鼓勵企業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得到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和廣泛關注。為將“工匠精神”全面融入集團科學精細化管理中去,融入到文化建設和員工“血液”中去,深圳地鐵集團結合近期開展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工作,開展了以弘揚工匠精神為主題的系列活動,發揮企業文化的引領作用,使學習、踐行“工匠精神”成為集團公司一個長期的、持續的企業文化活動,真正實現以文化促進管理,文化提升管理的目標。
“工匠精神”,百度百科中解釋: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們喜歡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享受著產品在雙手中升華的過程。工匠們對細節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極致,對精品有著執著的堅持和追求,其利雖微,卻長久造福于世。
工匠精神,就是在自己的工作行業內,以平和的心態,負責的態度,專業,專注,嚴謹、敬業,一絲不茍、精益求精、持之以恒,對每一個環節以近乎苛刻的質量要求精雕細琢,做好工作,提升產品質量。工匠精神”其實就是一種一絲不茍的責任,一種愛崗敬業的態度,一種精益求精的執著,“工匠精神”也是一種“傻子”精神,一種“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堅韌。
一講工匠精神,總是要講到瑞士手表。我覺得這個案例能很好地體現了我對工匠精神的理解。
第一,是對事業充滿感情,不計短期利益得失的胸懷。手工產品可能在短期內沒法和低成本的產品競爭,但他們并不在意,而是傾注了他們的追求和情感,把他們的產品、工作當成藝術品,最后,瑞士手表在大工業、規模化經營鐘表的低價壓力下,不僅保持了多個幾百年的品牌,還成就絕大多數的高端品牌。
第二,是堅持和精益求精的態度。工匠的每一個作品,都是不同的,只有對每一個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塊手表都精心打磨、專心雕琢、用心打造,同時堅持琢磨、不斷研究改進每一個細節的態度,才會質變出創新的成果,探索出新的工作方法,最終形成精品品牌。
第三是在工作中平和、踏實的精神狀態。有一種說法,說瑞士手表之所以體現了潛心的琢磨,和他產地的環境有關,瑞士和法國交界的汝山谷一到冬天就大雪封山,為鐘表匠人提供了一個“與世隔絕”的安靜環境,潛下心來研究技術,踏踏實實做出精品。
如今,一個國家全民呼吁“工匠精神”,可見,這種精神已經匱乏到了何種程度!當今一些企業與個人心浮氣躁,追求“短平快”帶來的即時利益,而忽略產品的品質靈魂。作為一個泱泱大國,我們任何一個年代都必須具備“工匠精神”,近年來出現了“橋塌塌”、“樓歪歪”事件,恐怕也是因為國人的浮躁,這種浮躁表現在一味追求GDP增長,或只顧眼前利益,或偷工減料,或以次充好,卻忽略產品的質量。
工匠精神有助于解除困惑,調整心態,重燃工作激情,使人生從平庸走向優秀。如果每個人都能從內心深處承認并接受我在為他人工作的同時,也在為自己工作這樣一個樸素的理念,責任、忠誠、敬業將不再是空洞的口號。
其實,中國歷來不缺“工匠精神”,像趙州橋、京杭大運河、故宮這么聞名于世的建造物,也不缺“工匠”,像魯班、梁思成等;“大國工匠”毛臘生,是給導彈鑄造衣服的人,在現實生活中,卻“很無趣,甚至連個愛好都沒有,有時甚至連表達都成問題”。幾十年他只做了一件事——讀懂砂子,鑄好導彈”。他將“木訥”當做淡定,將“無趣”當做安靜,浮躁少了,當然就能造就技術的輝煌。所以,工匠們才能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枯燥的專業發展中,擁有不知疲倦的技術性快樂。
企業發揚了“工匠精神”才能成為行業的領頭軍,地鐵要做百年工程、百年老店,也需要這種精神。在地鐵大規模建設的新常態下,更需要這種精神。
目前,深圳地鐵建設處在空前的高速發展時期,在7、9、11號線即將開通試運營,數條新線同時動工之際,如何才能在建設工期緊、建設任務重、建設困難多的復雜情況下,保質保量地完成各項既定目標呢?首先是要有正確的指導思想和堅強的領導核心,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支特別能團結、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吃苦的建設團隊。這個團隊的精誠團結、精益求精、持之以恒,這個團隊的專業、專注、嚴謹,是整個工程建設順利進行的保障。
我們每個參與地鐵建設的員工都是一個工匠。在施工建設一線的員工要保證工程質量,保證施工安全,需要這種工匠精神。在職能部門的員工,也不能缺少這種工匠精神,也要有對自己的產品質量負責的意識。
業主代表是工匠。土建業主代表負責的前期工程協調量大、管線密集、實施難度高,負責的主體施工工法多、結構形式和工序工法轉換復雜、安全風險高。因此,如何統籌安排施工工序、提前布局、整合前期工程的實施,成為了主體工程成敗的關鍵。這些問題,既不像技術創新攻關那么高大上,也不像大型工程那么引人矚目,而是由無數的細節及各種不可預知的矛盾所組成,千頭萬緒,要解開這一個個“死結”,需要耐心和細致,需要投入超常的精力,反復的策劃和推演,提前發現問題,合理解決問題。在不知不覺中,每位業主代表用自己的方式,踐行“工匠精神”的本質——精益求精的執著。
專業工程師是工匠。地鐵工程涉及的設備專業繁多、技術標準高、調試量大,從技術規格書到設計聯絡,從施工到驗收調試,從協調到配合,每一步都需要專業工程師的專注和嚴謹,只有把策劃組織工作做到極致,充分了解困難,總結、積累經驗,集合各方面力量分析困難,才能找出解決方案,才能解決所有可能出現的技術方案問題。 在一點一滴中,每位專業工程師用自己的方式,展示“工匠精神”的本質——一絲不茍的責任。
行政管理人員是工匠。對于負責黨群、監審、人力資源以及辦公室等從事行政管理的人員,是在參謀部工作的,產品大多是以文字形式表現出來的,代表著集團發出的每一個決定、每一個指令、每一個文字,都必須有琢磨的精神,不能應付。要邏輯清楚、表述準確、文字嚴謹,不然,輕則影響公司形象,重則產生“失之毫厘,謬之千里”的錯誤,影響集團的正常工作。在一字一句中,每位員工用自己的方式,詮釋“工匠精神”的本質——愛崗敬業的態度。
真正的“匠人”不需要太多的鮮花和掌聲,他只是在平凡甚至枯燥的工作中,對自己崗位的默默堅守;是熱愛與追求,耐心與細致,專注與嚴謹,是在組織協調工作上提前籌劃的一份“匠心”;更是自我超越,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的“匠魂”。
弘揚“工匠精神”,要以“兩學一做”活動為重要載體,以推動解決集團重點業務管理面臨的問題為導向,在集團廣大黨員、群眾中形成“做好合格黨員,爭當優秀工匠”的良好氛圍;培養一批在技術上精益求精,在管理上追求極致的能工巧匠;在落實”工匠精神”時,黨員一樣要做標桿。
總之,在軌道交通建設中,包括業主在內的各個參建單位都有各自的職責和應重點關注的問題,我們在踐行工匠精神的時候,既要動手,也要“燒腦”,從而在工程建設的過程中,體現建設業主的意志和精神。我們始終堅信,最美的風景總在下一個旅程。“矢志追求,巨匠必達;百年地鐵,印刻匠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