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孜古麗·木塔力甫
【摘要】目的 探究BNP和cTnI聯合檢測對AMI患者的早期診斷價值。方法 擇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AMI患者90例作為研究對象,依照心肌梗死范圍,將其分為甲組、乙組及丙組,各30例。同時間選取健康體檢者35名作為常規組,對四組受檢者進行BNP和cTnI聯合檢測,對四組受檢者的檢測結果進行分析探討。結果 當患者心肌梗死范圍不斷增大時,顯示BNP與cTnI的檢測水平也在不斷增高,AMI患者與常規組受檢者相比,BNP與cTnI的檢測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采取聯合檢測方式的敏感性與特異性分別達到93.24%與75.00%,均明顯高于單項檢測方法,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AMI患者而言,采取BNP和cTnI聯合檢測方案的診斷敏感性與特異性均較高,具有較為顯著的早期診斷價值,值得推廣。
【關鍵詞】AMI;高敏肌鈣蛋白;腦鈉肽;檢測
【中圖分類號】R446.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19.0.02
近些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與生活習慣的改變,使得冠心病的發病率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而冠心病的一類主要并發癥即為AMI[1],因此,如何對該類疾病患者進行早期的診斷與治療是醫務工作者關注的重點課題,科學合理的診斷與治療可有效降低AMI患者的致殘率與死亡率。為此,本次研究采取BNP和cTnI聯合檢測方案,探究其診斷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擇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AMI患者90例作為研究對象,依照心肌梗死范圍,依據美國紐約心臟學會標準降AMI患者分為甲組(小范圍心肌梗死)、乙組(中等范圍心肌梗死)、丙組(大范圍心肌梗死),各30例。所有患者均與WHO制定的心肌梗死疾病的診斷標準相符,入院時間均在發病后的3~4 h內,同時將合并惡性腫瘤、嚴重感染疾病的患者排除。同時間選取健康體檢者35名作為常規組,醫護人員同四組受檢者詳細講解了本次實驗的目的、方法、意義等,獲得所有受檢者的知情同意納入本次實驗研究。四組受檢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檢測方法
四組受檢者均采取BNP和cTnI聯合檢測方法,入院后治療前采取四組受檢者的靜脈血液,并給予免疫熒光法對全血BNP進行檢測,給予化學發光法血清cTnI水平進行檢測,BNP試驗試劑自深圳微點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cTnI試驗試劑美國強生化學發光(奧森多醫療器械貿易有限公司),均按照試劑說明書上的內容嚴格進行操作。
1.3 評價指標
對比四組受檢者的BNP與cTnI檢測水平,比較組間數據差異。對比聯合檢測與單項檢測方法的敏感性與特異性,敏感性=真陽性人數/(真陽性人數+假陰性人數)×100%,特異性=真陰性人數/(真陰性人數+假陽性人數)×100%[2]。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BNP與cTnI檢測水平
當患者心肌梗死范圍不斷增大時,顯示BNP與cTnI的檢測水平也在不斷增高,AMI患者BNP與cTnI的檢測水平與常規組受檢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檢測敏感性、特異性
采取聯合檢測方式的敏感性與特異性分別達到93.24%與75.00%,均明顯高于單項檢測方法,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 論
AMI屬于臨床上一類發病率較高的急性心肌疾病,具有發病急、病死率高等特點,若不能及時進行科學合理的臨床診斷,將使得疾病治療時機被延誤,導致患者預后不佳。近些年來部分學者對心力衰竭采取cTbl與BNP檢測方式,并得出了相應的研究成果,但是對于AMI疾病的臨床研究卻較少[3]。
本次研究對AMI與健康體檢者采取BNP和cTnI聯合檢測方式,其中BNP具有利尿、擴張血管的效果,若患者出現心室擴張、負荷增加等情況時,將隨之增加BNP的分泌量。有關學者研究顯示[4],BNP可作為AMI患者病死率與住院率的一項獨立預測因子,該項檢測指標值與AMI疾病具有十分緊密的關聯性。本次研究顯示,當患者心肌梗死范圍逐漸增大時,顯示BNP水平不斷增高。
cTnI具有高度的心肌特異性,可作為心肌損傷的一類確診性標志。有關學者研究顯示[5],對于非缺血性心臟病引發的AMI患者來說,其cTnI檢測值明顯增高,且隨著AMI患者心肌梗死程度的增加,cTnI的檢測水平將不斷增高;另有學者研究提出,當cTnI水平降低幅度在30%以上時,可作為AMI預后良好的一項臨界值。
本次研究顯示表明,當AMI患者心肌梗死病情逐漸加重時,將不斷增高血清BNP與cTnI檢測水平,相比健康體檢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另外,采用BNP+cTnI聯合檢測方式后,其檢測敏感性與特異性分別達到93.24%與75.00%,均明顯高于單項檢測方法,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說明BNP+cTnI聯合檢測方式的敏感性與特異性均較高。
綜上可知,對AMI患者而言,采取腦鈉肽(BNP)和高敏肌鈣蛋白(cTnI)聯合檢測方案的診斷敏感性與特異性均較高,具有較為顯著的早期診斷價值,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湯春波,陸培紅.腦鈉肽、C反應蛋白與高敏肌鈣蛋白聯合檢測在AMI診斷中的意義[J].中國基層醫藥,2015,22(2):293-294.
[2] 楊 碩,懷 偉,劉桂花,等.高敏心肌肌鈣蛋白T在AMI早期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14,37(2):150-154.
[3] 游志剛,黃 琳,姜醒華,等.聯合檢測CRP、BNP和cTnI在AMI患者中的臨床意義[J].熱帶醫學雜志,2015,15(1):56-58.
[4] 白玲強,姜敏華,于 軍,等.AMI患者PCI后BNP、hsCRP、cTnⅠ的預后意義[J].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2013,22(3):227-230.
[5] 李 芬,朱現菊.高敏心肌肌鈣蛋白T水平與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臟結構和功能的關系[J].中國血液凈化,2014,13(5):37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