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印梅
【摘要】目的 探究鉆孔引流法針對慢性硬膜下血腫的療效。方法 回顧分析50例均采取鉆孔引流術對慢性硬膜下血腫進行治療的病例。結果 手術后,患者經復查,CT顯示顱內血腫明顯好轉,其臨床反應顯著改善或者消失,手術后4個月進行復查,2例重新出現血腫,療效滿意。結論 在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的方法中,鉆孔引流術是較為優良的方法,而且于基層醫院中也容易進行推廣。
【關鍵詞】鉆孔引流術;慢性硬膜下血腫;療效
【中圖分類號】R459.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19.0.01
在腦部受損所造成并發癥之中,慢性硬膜下血腫是較為普遍的一種,其患者大多數是老年群體,經過研究發現,慢性硬膜下血腫部位常出現在額葉、頂葉,臨床病癥多為頭疼,顱腔內壓強增大而導致嘔吐,少部分病人會呈現呆滯癥狀,極少部分患者呈現偏癱等神經系統病癥。今以2014年8月~2015年9月我院所治療的50例初次入院病例,通過對照鉆孔引流法和常規藥物療法得出前者治療效果較為滿意,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8月~2015年9月我院所治療的慢性硬膜下血腫患者初次入院病例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齡44~85歲,平均年齡66.2歲。其中46例有顱部受損史,4例沒有明顯的受損歷史。觀察組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齡(65.2±1.53)歲。對照組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齡(66.8±1.45)歲。所有組別對于其身體素質、患病歷史、以及血腫程度、血腫出現位置進行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臨床表現
兩組對象總體來看,語言表達含糊18例、走路不穩定16例、意識有礙7例、記憶下降4例、眩暈5例。
1.3 病例選擇標準
納入標準:經過確診,患者暫時意識清醒,沒有心血管疾病。排除標準:本人不愿配合,親屬反對,或者患有重度基礎疾病。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方 法
2.1 手術方法
觀察組進行鉆孔引流,開始操作前進行輔助檢查,明確血腫位置、大小,進行麻醉,在頂結節前下1 cm處將頭皮切開4 cm到達骨膜,乳突撐開器將皮膚撐開,再用電鉆鉆開直徑約為2.5 cm的骨孔,用雙極電凝將硬腦膜燒灼,把硬腦膜十字切割,有紅色液體自骨孔中流出,把12號腦室引流管置入血腫部位內,在患者血腫最嚴重部位進行消毒,置入并固定引流管,使用大量生理鹽水從各個方向進行反復沖洗,直到液體變得清亮,引流袋接于外部,對切口進行間斷縫合。
對照組的治療以藥物為主,主要通過脫水來降低顱腔內部壓力,取用基本藥物的同時根據對象情況,加入部分神經功能恢復藥物。再輔佐以中醫針灸按摩方法。
2.2 術后處理
在進行引流處理時,采取頭低腳高位,輸入1800~2800 mL的生理鹽水,禁用甘露醇,增加對象對于水的攝入量,采用鈣通道抑制劑和腦血管擴張劑,改良腦部微循環。為了有利于顱內組織膨出,應使患者到地面進行適度活動。36 h~72 h后,再次進行CT掃描,根據CT掃描結論做出是否拔出引流裝置。
3 結 果
在50例慢性硬腦膜下血腫臨床患者中,48例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減緩,或完全消失后出院,復查時進行透顱CT,結果顯示顱內血腫清除,治愈48例(占比96%);手術后有2例血液腫塊再次出現(占比4%),確診后再次采取鉆孔引流進行手術,結果痊愈,未出現患者死亡的現象。見表1。
通過對兩部分手術對象的恢復情況進行比對,觀察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4 討 論
慢性硬膜下血腫在臨床神經外科中是比較多見的一類疾病,其患者主要是高齡人群,造成硬膜下血腫的原因主要是受到程度較輕的頭部損傷,因為受傷所造成的損害較小,但在顱內的部分血管已經因外傷而破裂,只是受傷之后較短一段時間內因血管破裂造成的損傷并不明顯,因此此類病癥特別考驗在患者受到外傷后醫生進行的合理診斷與患者的實時治療都有著很高要求。
通過對兩組患者術后治療效果的對比,能夠發現使用鉆孔引流術的觀察組治療效果優于使用藥物療法的對照組,從實例中顯現出鉆孔管引流術的優點。大量病例證明:如果病人有著頭部受損的外傷史,其病癥發作時間可能為2個月左右,有的患者甚至需要更長時間。一旦癥狀發作,伴隨發作的就有嘔吐、頭疼現象,或許會出現意識性障礙。佐以CT檢查,中線發生偏移,單側硬腦膜下有血腫,有的甚至雙側都有血腫。臨床治療中,只要確診為慢性硬腦膜血腫,那患者應該提高警惕,盡早進行手術。手術方法有鉆孔引流術和開顱血腫清除法,較多的是使用前者。患者之間存在各方面的差異,導致使用相同的藥物,卻在不同的患者身上藥物生效的速度有著較大差異,并且顱內各部的血腫治療情況也有著較大差異。如果藥物生效的速率過慢,患者將長時間保持昏迷,體液電解質平衡受到影響,或者水鈉失衡,此種治療方法有著極大風險。因此筆者認為采用鉆孔引流法的方式進行手術是更加明智的選擇,但值得注意的是手術時引流管不宜過硬,材質要求適中,操作的時候手法要柔軟,避免傷及腦組織。還需注意對于皮膚的止血操作和縫合的嚴密程度,以防出血,再次導致血腫。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在接受手術以后,有血腫復發的現象出現,此類問題經過筆者的分析總結,認定為術后顱內組織未能即時膨起而導致血腫復發,因此在操作進程當中對血腫內的纖溶性物質以及能夠降解纖維性蛋白質的物質要注意清洗干凈。
通過分析對比此次數據,不難發現:使用鉆孔引流法是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較為明智的方法,其風險較低,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志星.雙額葉腦挫裂傷46例治療分析[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2,23.11:1331.
[2] 高 明.雙額葉腦挫裂傷40例手術治療分析[J].河南職工醫學院學報,2012,24.6:752.
[3] 黃杭斌.雙側額葉腦挫裂傷的治療體會[J].浙江創傷外科,2013,18.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