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宏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的臨床護理干預效果及體會。方法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55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28例與對照組27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則進行全面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的效果。結果 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2.86%,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4.0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加強臨床護理干預,可顯著提高其效果,改善預后。
【關鍵詞】老年患者;慢性肺源性心臟病;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19..02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簡稱肺心病,主要是由于慢性肺組織發生病變而增加肺循環阻力,導致肺動脈高壓而出現各種心臟疾病,比如右心室肥厚、擴大、右心衰竭等等。慢性肺源性心臟病以40歲以上中老年患者為高發群體,會對患者的身心健康產生嚴重影響,且該病極易反復發作,并產生諸如心臟病、高血壓等并發癥[1]。針對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在臨床治療的基礎上加強護理干預是提高效果的重要措施。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55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28例與對照組27例。其中男37例,女18例;年齡51~79歲,平均年齡61.5歲;病程8~27年,平均病程17.5年;原發病:支氣管擴張11例、肺結核2例、支氣管哮喘13例、慢性支氣管炎29例。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氣促、胸悶等癥狀,有反復咳嗽史;所有患者均經X線及多普勒彩超檢查確診;排除合并有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排除精神障礙者及腦部疾病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針對對照組患者囑患者臥床休息,保持室內良好環境,遵醫囑給予各項配合操作及藥物指導,保證患者充足睡眠,以促進心肺功能的恢復等;觀察組患者則以對照組常規護理為基礎,對其進行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2.1 心理疏導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病情易反復、遷延難愈,老年患者長期受病痛的折磨,易出現焦慮、緊張、抑郁等負面心理,不良心理反應會刺激交感神經興奮,促進兒茶酚胺的分泌,導致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從而加重病情[2]。因此要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幫助其對該病形成一個客觀、全面的認識,緩解其心理壓力;與患者溝通時要態度溫和、真誠,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增強患者抵抗疾病的信心。
1.2.2 呼吸道護理
在患者床旁放置痰杯,注意觀察患者痰液的色澤、量及粘稠度,每天至少更換兩次痰杯;要求患者盡量保持坐立姿勢,排痰時深呼吸,收縮腹肌、胸肌后盡力咳嗽,以促進痰液咳出;盡量取半坐臥位,以增加肺容量,提高肺的順應性,促進膈肌活動,減少下肢靜脈回流,改善右心功能。此外,要持續低流量吸氧,以增加氧飽和度。
1.2.3 飲食護理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均衡、全面的營養補充至關重要,特別是老年患者,機體功能有所下降,更需要充足的營養增加機體抵抗力。營養不良會導致患者出現呼吸肌疲勞、加重呼吸困難的癥狀,降低其咳嗽、咳痰的能力,導致呼吸道反復感染等[3]。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日常飲食要以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多進食新鮮的蔬菜、水果等,限制脂肪、鹽、碳水化和物的攝入,每日這類食物的攝入量不得超過總食物量的60%。保證患者用餐環境的安靜、清潔,餐后2 h內避免平臥,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則,以緩解腸胃負擔,防止腹脹、便秘等。
1.3 效果評價標準[4]
患者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癥狀顯著改善,呼吸困難顯著好轉,發紺、肺部啰音消失、水腫消退,心功能改善1級以上視為顯效;患者呼吸道癥狀、呼吸困難有所好轉,發紺、水腫減輕,肺部啰音減少,心功能改善1級視為有效;達不到上述標準者視為無效。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2.86%,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4.0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是一種好發于40歲以上中老年群體的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長期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導致繼發性紅細胞增多,血液粘滯度升高而增加了血流阻力,肺動脈高壓受到影響隨之增加,故患者主要以呼吸道癥狀、肺動脈高壓等為主。該病具有發病率高、易反復、病情遷延難愈的特點,因此在臨床治療的基礎上要加強護理干預,從生理、心理、生活等各個方面為患者提供專業、細致的護理服務,以提高其治療依從性,幫助其建立治療信心,以改善臨床治療效果及預后。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2.86%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4.0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針對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采用全面、科學的護理干預,可顯著提高其效果,改善預后。
參考文獻
[1] 闞連麗.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的臨床護理[J].醫藥前沿,2014,(32):271.
[2] 張 悅,邢淑慧,寧茂華,等.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的護理體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11):159-160.
[3] 謝連珍.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臨床護理體會[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6):1183-1185.
[4] 李新珍,吳渭芳.人性化護理在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基層醫藥,2015,18(19):2732-2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