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德江+袁建喜
【摘要】目的 探討血脂康聯合中藥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臨床研究。方法 選取不穩定心絞痛患者128例,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64例。對照組應用內科常規治療措施,治療組在內科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血脂康,早晚飯后服用;同時聯合中藥治療,連續用藥6周為一療程。結果 治療組顯效42例(65.6%),有效10例(31.2%),無效2例(3.1%),總有效率96.8%;對照組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分別為28例(43.7%),19例(28.1%),18例(28.1%),71.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治療前后血脂變化,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血脂康聯合中藥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療效顯著,安全性較好,可長期服用。
【關鍵詞】心絞痛;不穩定型、血脂康;中醫中藥;療效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19..02
不穩定型心絞痛(UAP)是介于穩定型心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間的一組臨床綜合征,治療不及時或方法不當,可使病情加重,或發展成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因此及時采取積極有效的的治療措施對病情進展及預后臨床意義重大。我院采用血脂康聯合中醫中藥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UAP)128例,取得較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內科2014年2月~2016年9月收住的符合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128例,診斷符合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不穩定型心絞痛診斷和治療建議》[1]。其中男79例,女49例,其中初發心絞痛32例,靜息心絞痛28例,變異型心絞痛10例,惡化勞力型心絞痛40例。梗死后心絞痛18例。隨機將其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64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心絞痛類型及心絞痛發作次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及時給予臥床休息、吸氧及硝酸酯類、β受體阻滯劑、鈣拮抗劑、阿斯匹林、肝素等內科常規治療措施。
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予以血脂康聯合中醫中藥治療。血脂康(含洛伐他汀2.5 mg/粒),2粒/次,早晚飯后服用。根據病情以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為治則,方用血府逐瘀湯合丹參飲加減。方藥組成:紫丹參30 g、檀香6 g、砂仁
9 g、桃仁10 g、紅花10 g、元胡15 g、當歸10 g、川芎10 g.、赤芍12 g、桔梗10 g、甘松15 g、田三七3 g(沖服)、苦參15 g、炙甘草6 g水煎服,1劑/d。均連用用藥6周觀察療效。
1.3 觀察指標
在治療過程中,觀察心絞痛發作次數及每次心絞痛持續發作的時間;治療前后血脂水平包括TC(血脂總膽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TG(甘油三酯);心電圖至少1次/d。
1.4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同等勞力程度不引起心絞痛或心絞痛發作減少80%以上,ST段恢復50%以上,T波恢復直立;有效:心絞痛發作減少50%~80%,ST段恢復50%以上,T波雙向或變淺;無效:達不到上述標準或加重。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百分數(%)表示,以“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治療后治療組顯效42例(65.6%),有效10例(31.2%),無效2例(3.1%),總有效率96.8%;對照組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分別為28例(43.7%),19例(28.1%),18例(28.1%),71.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變化比較
治療組治療后,患者血清TC、LDL-C、TG明顯降低,LDL-L升高,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安全性對比
兩組在治療期間均無明顯不良反應。僅在服用血脂康初期有3例出現輕微上腹部不適,數日后癥狀自行消失,治療第6周CK(肌酸激酶)輕度增高2例,但無肌肉疼痛癥狀。
3 討 論
UAP發病主要是由于病變血管中的粥樣斑塊破裂,血栓形成,血管痙攣以及血小板聚集等原因引起血管狹窄,導致急性的心肌缺血。該病常呈反復發作性,且有發生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等的危險,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和生命,應及時予以抗凝、抗血小板等治療措施。臨床研究表明,他汀類藥物(HMG-C0A還原酶抑制劑)不僅具有較強的調血脂作用,而且能夠抑制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促進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消退,從而降低冠心病的發病率和心臟事件的發生率[2]。故不管UAP患者血脂是否升高,均可應用他汀類藥物。
血脂康主要成分為洛伐他汀及少量的他汀類同系物,是紅曲加大米經發酵而獲得的一種純天然產品,它通過抑制HMG-C0A還原酶的活性,減少膽固醇在肝臟的合成,并通過反饋調節機制加速血中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殘粒及LDL的清除[3],從而降低血清TC、LDL-C及TG的含量。其調脂的特點是,降TC水平的能力比阿托伐他汀及辛伐他汀稍低,但降TG水平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能力優于阿托伐他汀及辛伐他汀。
冠心病屬中醫屬中醫學的“胸痹、真心痛、厥心痛、胸痹心痛”等范疇,中醫認為多由于年老體弱,飲食不節、情志失調、寒邪內侵諸因素的影響,致使胸陽不振,陰寒,瘀血、痰濁等痹阻心脈而發病。心腎諸臟虧虛為本病的根本病因,七情內傷,憂思忿怒、勞累等是本病的誘發因素。本病在心,與腎、脾、肝、肺等臟關系密切。心、腎、肺、脾臟氣虧虛為本,氣滯、血瘀痰凝痹阻脈絡為標,總屬本虛標實之證。中醫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應本著“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原則[3]。在發作期主要選用有速效止痛作用的藥劑如氣霧劑、丸劑、片劑以緩解疼痛,迅速控制病情;在緩解期則宜根據不同證型予以益氣養陰,豁痰理氣等治療。治療時宜注意標本兼顧,補中寓通,通中寓補,通補兼施,達到補正而不得邪,祛邪而不傷正的目的。臨城注意加減,氣滯化熱者,加黃芩、生枝子;血瘀較重加炒沒藥;有痰濁者加栝樓、薤白。本組應用血脂康聯合中醫中藥治療后,患者血清TC、LDL-L、TG明顯降低,HDL-C升高,而且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持續時間縮短,其療效與對照組相比有顯著差異,說明血脂康聯合中藥治療UAP是有效的。
綜上治療表明,血脂康聯合中醫中藥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具有療效顯著、安全性高、無毒副作用等特點,可明顯減少冠心病心絞痛的發作次數、持續時間,對預防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生,降低心臟猝死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有極廣的臨床應用前景和價值,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梁國匡.血脂康治療冠心病心絞痛36例療效觀察[J].實用醫學雜志,2003,19(30):306-307.
[2] 陳國偉.調脂藥的分類及應用原則[J].新醫學,2013,4(1):16-17.
[3] 劉亞軍,劉 芳.調脂治療的聯合用藥[J].現代養生(下半月),2015,8(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