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潔
(華東理工大學 上海 200237)
上海航空體育運動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①
闞潔
(華東理工大學 上海 200237)
體育事業的發展,既有利于提高中華民族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又有利于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體育需求,對擴大內需、增加就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都有助推作用。近年來,隨著航空業和體育事業的迅猛發展,航空體育運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國體育項目今后的發展趨向。但是,航空體育運動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較多的瓶頸。比如,建立機場運動項目場地時間冗長,場地審批繁瑣,從事相關產業的專業人員少、相關的比賽為零等一些體制機制問題。根據國發〔2014〕46號文件以及低空放行的有關政策和當前社會的實際需求。該文回顧了上海航空體育運動發展的歷程,運用文獻分析、數理統計、國內外對比發展情況,舉例分析上海面臨的挑戰與機遇,最終提出了上海航空體育發展的對策建議。
航空體育運動 通航產業 上海 對策研究
2014年10月2號國務院頒發了46號文件——《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文件指出,“大力支持發展健身跑、健步走、自行車、水上運動、登山攀巖、射擊射箭、馬術、航空、極限運動等群眾喜聞樂見和有發展空間的項目。”航空體育運動作為一項國際化體育運動,能極大提升國際都市形象和魅力的社會文化高端項目。
而上海這座定位于國際體育知名的城市[1],不但享有國際化的大都市美譽,還是世界的經濟中心,如果沒有航空體育運動的引領,想必一定會有所遺憾。所以,上海要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引領這一時尚需求,乘勢大力發展航空體育運動,并以此帶動航空旅游業的發展。現代航空體育在航空發展中仍占有重要地位[2]。
研判一個城市的發展思路、路徑以及戰略需要對這座城市有一個透徹的洞察和理性思考。在經歷了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之后,上海提出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戰略思路,這座城市的發展又將面臨重大轉折。
1.1基礎設施匱乏

表1 國內航空體育產業化先進城市對比Tab1 domestic aviation sports industrialization advanced cities Comparison
之前由于各種原因,場地審批繁瑣,建立運動項目場地時間冗長。很多航空運動所涉及的器材包括:飛機、熱氣球、滑翔傘、直升機等,這些的起降無一例外是需要場地支持。按照起降的航空器的不同,具體分為機場、直升機起降場、水上飛機基地、滑翔機機場、超輕型飛機機場,在建設上有不同的設計要求和標準。在上海,通用航空機場主要是龍華機場和高東機場,目前,龍華機場的直升機機坪和跑道正在進行改造,至于高東機場,目前是交通運輸部東海救助飛行隊的基地,并沒有專門用于航空體育產業的起降點。
1.2人才流失
在人才培養方面,由于航空體育并非奧運項目,很多省市沒有設立專業訓練隊,導致專業人才流失,更談不上對即掌握專業知識,又懂得產業經營方面人才的培養。據《體育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統計,我國以滑翔傘、動力傘為主的航空體育俱樂部約30多家,取得運動證書的滑翔運動人員約三千人。
1.3賽事經驗少
縱觀上海之前及近期舉辦的體育賽事,有關航空體育賽事的舉辦近乎為零。這樣的統計結果不免讓人沮喪,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說明上海在航空體育賽事方面前景巨大。首先,各類國際大型體育賽事在上海舉辦,為上海航空體育產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群眾基礎。其次,上海也是中國主要旅游城市之一,交通便利,經濟發達。除了傳統的旅游景點,大型航空體育賽事可以招攬更多游客。最后,上海可以基于其他在航空體育賽事舉辦有經驗的城市的基礎上,學習經驗,吸取教訓,將航空體育項目發揚光大。
1.4政策制約
上海航空體育產業目前改革的任務是完善市場機制,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運行法規,切實降低交易成本。雖然國家即將出臺政策開放低空域,但是政策頒布到實施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如今低空領域飛行還是受到嚴格的控制,飛行作業要提前申報,離地需要審批,每一個細節都要上報。這些復雜繁瑣的程序無疑直接減少了廣大航空體育愛好者的飛行機會,沒有市場作為依托,增加了企業成本,在批報等待期間需要支付飛行設備維修保養費,工作人員工資等支出,導致企業不愿意問津航空體育產業這塊“大蛋糕”。
國內的航空體育產業正在蓬勃發展,這些地區正在利用地理、環境優勢大力發展航空體育產業,創造屬于自己的品牌賽事,力求在國內,甚至國際的航空運動產業中占一席之地。
從表1中可以看出國內其他航空體育產業的優勢所在,相比之下,上海航空體育產業起步晚,優勢不明顯,沒有品牌活動支撐。在諸多方面需要改善加強。
3.1基礎設施建設
要在上海大力發展航空體育產業,需要政策的開放和支持。規劃場地,興建機場是根本條件。因為使用機場的航空器不同,自然對機場的建設標準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機場的建設上,應按照機場類別,即通勤機場、直升機機場、水上飛機基地、滑翔機機場等,制定設計要求和建設標準。
3.2加強培養專項人才
上海航空體育項目人員緊缺,專業的人才可以使很多事情迎刃而解,事半功倍。首先通過航空體育博物館、講座等方式向青少年普及航空體育知識,培養興趣,并以學校、夏列營的方式讓青少年參與航空體育項目,培養后備人才。并且可以招收已經退役,文化素質高的運動員、飛行員作指導,不但解決了運動員,飛行員退役后無法從事自身相關專業的問題,也為航空體育產業招收了一批有經驗的專業人才。最后,可以對從事體育產業,學習體育產業的人員和學生進行理論培訓,他們有體育產業的專業基礎,再加上對航空體育的了解,能在多方面為發展上海航空體育提供幫助。
3.3品牌賽事建立
努力將賽事打造成精彩賽事,名牌賽事,形成品牌。首先,舉辦大眾可以參與的航天體育賽事,調動群眾積極性,擴大賽事影響力。其次,提高競賽質量,這就要求有先進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做保障。在此基礎上提高賽事級別、規模,并盡可能邀請高水平知名運動員參賽。并且,保持賽事的連續性,品牌是在長期的市場經營中積累起來的,需要時間,因此,要保證賽事的連續舉行,不可輕易更改或中斷。
國家的發展離不開體育事業。航空體育這一新興體育項目的發展,有它特有的魅力和鮮明的運動方式,正逐漸為大眾所喜愛,尤其受到一些具有高端體育消費能力群體的喜愛。
從該文立論的各個觀點上不難發現,上海航空體育發展還要堅持航空科技體育資源利用最大化原則,堅持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并重原則,對上海航空體育現狀進行分析,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專業人才培養、產業鏈打造、品牌賽事建設等對策,整合搭建航空體育發展的高位平臺,這才有利于上海航空體育運動健康發展,才能更快地與世界體育競技。
[1]張旭光.讓我們自由飛翔[N].中國體育報,2003-01-23.
[2]編委會.中國大百科全書航空航天卷[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5:12.
G80-32
A
2095-2813(2016)04(a)-0127-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0.127
①闞潔(1992—),女,漢,江西南昌人,在讀碩士,研究方向:體育產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