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民族學院體育學院,湖北 恩施 445000
沈 陽
Shen Yang
?
I-V-C-G教學模式下民族地區高校珍珠球課程資源的開發
教學模式可以定義為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比較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教學模式也是屬于比較固定一種教學理念,在教學之中我們一直運用這些教學模式來指導教學工作。I-V-C-G教學模式也是利用傳統的教學理念,將互動教學、視頻觀摩、競技比賽和大眾推廣融合為一個整體而不可分割的教學新模式,為珍珠球課程的教學注入一針強心劑,為其更好的開發做好教學準備工作。
1I-V-C-G教學模式下的珍珠球課程引入
1.1珍珠球運動的開設意義
珍珠球運動是我國滿族人民在日常勞作中勞動結晶的一個體現,是我國少數民族集體智慧的結晶,也是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一個精髓。武陵山片區也地處少數民族聚居地,更加適合在這里的民族高校開展這樣具有一定競技性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首先,可以傳承中華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其次,大學生通過學習珍珠球項目,也可以達到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和加速新陳代謝的功能;再次,珍珠球運動和籃球運動較為相似,在學生學習和練習的過程中,還可以培養大家團結協作、互幫互助的團隊精神,同時珍珠球運動又不同于籃球運動,它對于參與者身高的要求并沒有籃球運動那么苛刻,珍珠球運動的參與者在身高、體重等方面可以說沒有太多的限制,無論你是何種體型,在珍珠球運動中都不會具有明顯的劣勢。所以,珍珠球運動的開設,對于拓展民族地區高校體育課程的廣度具有積極作用。
1.2利用I-V-C-G教學模式在高校體育中推廣珍珠球運動
創新是改變現有的傳統教學模式,提高學習層次的一個重要手段,因此在科學化的教學中創新是必不可少的一個課程進化理念。[1]高校的體育課程教學模式多以常規的課堂教學為主,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和學生在課堂中的練習是我們現在的主要體育課程教學形式。這種一成不變的教學形式對于在學生群體中介紹和開展珍珠球運動并沒有很好的效果,為了能夠讓珍珠球運動在民族地區高校體育課程中推廣并延續下來,就需要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I-V-C-G教學模式是利用互動教學、視頻觀摩、競賽活動和商業推廣為主的一個新型教學形式,對于珍珠球運動在民族地區高校當中的發展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體育是一種身體活動,也是一種品質培養。[2]因此,在體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應始終貫徹“健康快樂和堅持不懈”的課程特質,尤其是對于珍珠球運動的課程教學,就更應該貫徹健康、快樂、堅持不懈的互動教學法,重視學生的學習感受、興趣喜好,并根據珍珠球運動的特點,可以針對不同素質和身體特點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訓練計劃,充分發揮每一個同學的特點。不同的學生、不同的訓練、不同的指導,以及教師和學生和教學訓練計劃之間的互動,使得互動教學貫穿珍珠球課程教學的始末。
視頻觀摩也是珍珠球課程教學的一個重要手段之一,讓學生進行珍珠球比賽和教學視頻的觀摩,對于珍珠球運動的學習也是一種較為科學的方法。因為珍珠球運動是由我國滿族人民在其采珍珠的過程中發明創造出來的,所以我國目前珍珠球運動開展較好的地方主要有北京、上海、廣東、廣西、河南、黑龍江等省區市,在這些省區市經常會舉行一些珍珠球邀請賽,以及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珍珠球運動也是正式的比賽項目,通過觀看這些比賽的視頻,對于珍珠球運動的課堂教學也會有一定的幫助。
競賽活動,是檢驗珍珠球課堂教學的一個比較直接的手段。經過一定時間的珍珠球運動的學習,學生不但會掌握珍珠球運動的技術特點,也會理解珍珠球運動的競賽規則,同時還會領悟一定的珍珠球運動戰術配合,為了能夠讓珍珠球運動的學習和掌握更加熟練,就需要通過一定的競技比賽來檢驗珍珠球運動的學習效果。
珍珠球運動的推廣和擴大,也是珍珠球運動可持續發展必不可少的一個必要手段。任何一項運動如果想要長久、可持續的發展和進步,就必須要在大眾中進行推廣。珍珠球運動也是一樣,不但課堂上要進行教學,還要在學校組建珍珠球社團,并將珍珠球運動帶入到學校的體育文化節、運動會等校內大型活動中去,這樣就可以加速珍珠球運動在民族地區高校的推廣和擴大。
2民族地區高校開展珍珠球運動的可行性
2.1場地器材的簡易性
珍珠球運動的場地和籃球運動的場地基本一致,可以在籃球場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和利用,使得籃球和珍珠球場地公共使用,合理地利用場地,珍珠球的器材也較為簡便,珍珠球、抄網和攔拍在現在的體育用品商店也有出售,并不需要特別定制,正是因為這些特點,珍珠球運動比較適合在民族地區高校來進行開展。
2.2教學內容的多元性
珍珠球運動同籃球運動有很多的相似性,在技術環節、戰術環節、團隊配合環節以及意志品質等方面都有很多的共通性,但珍珠球運動也有比籃球運動更加寬泛的選材范圍,尤其是在學生的身高選材上,比籃球運動的標準要寬泛得多,這也就讓更多的學生可以參與到珍珠球運動行列中來,并能夠發揮自身的特點,讓珍珠球運動更好看。當然,在教學上教師也會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來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和教學。
2.3健身功能的全面性
珍珠球運動屬于非周期性集體項目,要求個人技術和團隊戰術的完美結合,在同等條件下進行跑、跳、停、運、投、攔、擋等技術動作。一場正規的珍珠球比賽,對于運動員的身體和心理都可以起到鍛煉的效果,生理上對于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肌肉力量和耐力等方面都有較好的改善,心理上也可以讓人們放松心情,完全忘我地投入到比賽中去,充分體會體育給我們帶來的快樂。珍珠球運動對于增強身體素質、促進心理健康、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都有積極的作用。[3]
3I-V-C-G教學模式下民族地區高校珍珠球運動的優勢
3.1傳承民族文化拓展體育視野
珍珠球運動在民族地區高校進行開展,可以傳承滿族人民的傳統體育文化,在武陵山片區的土家族、苗族等少數民族地區來介紹和發展珍珠球運動,可以拓展大學生的視野,也可以加速不同民族體育文化的融合,同時還可以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為大學生帶來一股民族體育之風。
3.2可以改善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
我國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主要以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為主,然而I-V-C-G教學模式是將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為課堂教學的一部分,視頻觀摩作為輔助,教學競賽作為檢驗,推廣擴大作為終極目的,來進行一個配套式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珍珠球運動中獲得真正的快樂,并能夠真正的學會和掌握珍珠球運動。
3.3有利于形成民族地區高校的民族體育課程特色
武陵山片區地處湘、鄂、渝、黔四地交界的民族聚居地,在這里的少數民族主要是以土家族、苗族、侗族等為主的20多個少數民族,這里的高校其實就是一個民族家庭的大聚合。只有充分利用好這里的地區優勢,在不同的民族中都開發和利用好珍珠球運動,讓珍珠球運動可以在這里形成獨具一格的民族體育課程特色,并將其作為一種文化根植于這里的高校,讓其具有更廣泛的社會基礎和文化底蘊。
4結論
珍珠球運動是一項極具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具有很強的民族文化色彩,也是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中的一塊瑰寶。在武陵山片區的高校中利用I-V-C-G教學模式來開發珍珠球的課程教學,既是開展新型教學模式的一個試點,也是弘揚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一個方法,同時還有利于該地區以及同類地區高校體育教學模式改革的實施。
參考文獻:
[1]韋曉康.壯族傳統體育文化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0.
[2]廖小軍,劉鷗.高校體育課程資源開發以及教學創新的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07.26(4):445-448.
[3]胡良玉.滿族傳統體育項目“珍珠球”的傳承與發展[J].體育與科學.2013.34(5):91-94.
[4]王培育.珍珠球列入海南醫學院公選課的可行性探析[J].運動.2014.83(2):69-70.
[5]王 敏,夏 俊.試論我國高校體育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間的功能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2007(3).
On Developing College Pearl Ball Curriculum Resource in Ethnic Area under the Teaching Mode of I - V - C - G
湖北民族學院體育學院,湖北 恩施445000
沈陽
Shen Yang
摘要:珍珠球運動是通過我國滿族人民在采珍珠的日常勞作中演變而來的一種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是滿族人民智慧和勞作的結晶。利用I-V-C-G(互動教學-視頻觀摩-競賽活動-推廣擴大)教學模式將珍珠球運動引入民族地區高校的體育課程資源之中,并利用這種教學模式來進行珍珠球運動在該地區的推廣和擴大。
關鍵詞:I-V-C-G教學模式;珍珠球運動;課程資源開發
Abstract:Pearl ball sport is an ethnic traditional sports program that evolves from the daily labor of Manchu people in their pearl-collecting. It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wisdom and labor of the Manchu people. Using I - V - C - G (interactive teaching - video observation-competition - promotion) teaching mode, the paper introduces pearl ball sport into the P.E. curriculum resource of colleges in ethnic area and promotes the spread of pearl ball sport by utilizing this teaching mode.
Key words:I - V - C - G teaching mode; pearl ball sport; curriculum resource development
doi:10.3969/ j.issn.1005-0256.2016.05.019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256(2016)05-0040-2
作者簡介:沈陽(1983-),男,陜西咸陽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運動訓練與民族傳統體育。
基金項目:湖北民族學院校級項目(2013JY023)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Enshi 445000, Hubei,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