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秋桂
(福建省龍巖衛生學校 福建龍巖 364000)
二十四式太極拳走進中職衛校學生終身體育項目①
——基于“終身體育習慣的內在理論結構”
董秋桂
(福建省龍巖衛生學校 福建龍巖 364000)
通過萬方數據庫查閱關于二十四太極拳教學研究資料甚多,但從學生終身體育習慣出發,結合中職衛校學生學習二十四式太極拳研究甚少。該文基于“終身體育習慣的內在理論結構”,探討如何讓二十四式太極拳走進中職衛校學生終身體育項目,主要是讓學生掌握正確的二十四式太極拳基本功、單個技術動作和套路動作,并形成自動化的運動技能;提高學生對二十四式太極拳的興趣;養成學生練習二十四式太極拳的習慣,使之成為學生終身體育項目之一。
二十四式太極拳 中職衛校學生 終身體育項目
1.1終身體育習慣的內涵
終身體育習慣的內涵是指終生能持之以恒地進行體育鍛煉活動的自動化的行為方式[1]。
1.2終身體育習慣的內在理論結構
終身體育習慣的內在理論結構:自動化的運動技能是習慣形成的根本;身心收效是習慣形成的動力;體育態度是習慣形成的心理保障;外在誘因為習慣的形成創造了客觀條件;鍛煉信念是習慣維持的橋梁。
2015年4月30日中央國家機關太極拳協會成立大會,必將推進全國太極拳的廣泛開展。二十四式太極拳是國家體委根據流行最廣的楊式太極拳簡化編寫的,它具有太極拳的特性,符合醫理和健身功效。二十四式太極拳是中職衛校《體育與健康》教材內容之一,中職衛校的學生能夠結合醫學專業的特點,更好地理解太極拳的古代醫學和養生學,同時不受場地、器械、天氣等條件的限制,易于普及,是學生堅持終身體育運動的好項目。
2.1掌握正確的二十四式太極拳基本功、單個技術動作和套路動作,形成自動化的運動技能
2.1.1練好二十四式太極拳基本功
俗話說“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很多教師在教學上忽略了這點,其實只有掌握好太極拳基本功,才能真正體會太極拳的特點[2]。根據中職衛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可以選取較簡單的基本功練習。如樁功練習:松靜樁和調息樁,這樣可以端正身形、強固下肢,培養斂神入靜、調息用意的能力;運臂練習:分靠勢和堋按勢、云手勢等練習,加強運臂基本功訓練;在太極拳的練習過程中,進退的變化、發勁的根源和周身的穩定主要在于腿部因而在鍛煉時特別注重重心的移動、腳的位置和腿的彎曲程度,因此腿功練習顯得尤其重要,如行步練習:上步、進步、退步。基本功的練習可以安排在課堂上的準備活動中,也可在課外練習時學生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取以上內容加以練習,學生要重視基本功的練習,練習時要保證時間和質量。
2.1.2合理運用教法,掌握正確單個技術動作
教師利用電腦多媒體教學,從太極拳起源、特點、功能等知識傳授,讓學生初步了解太極拳相關知識,體會太極拳輕柔緩慢、陰陽虛實等特點,形成對二十四式太極拳動作的表象,利于掌握正確技術動作;教師在講解過程中,要突出動作的重點,便于學生形象記憶,如簡短的動作重點提示語:“白鶴亮翅”動作可提示“跟步抱球—后坐轉體—虛步分手”;教師在教學中不斷調整示范位置,以保證示范動作在學生的正面視線范圍之內進行,如:在“雙峰貫耳”的動作完成之后,轉入重心后移時,教師變換示范位置,轉移到隊形對角線的另一端接做轉體動作,學生轉體時即可看到教師的動作,利于學生動作的掌握。所以教師通過合理運用教學教法,學生能夠很好地掌握正確二十四式太極拳單個技術動作。
2.1.3銜接套路組合動作,熟練套路,形成自動化的運動技能
學生在掌握正確二十四式太極拳單個技術動作后,要銜接好套路組合動作。二十四式太極拳分成8組組合動作,每組2~4個動作,學生先掌握每組動作之間的銜接,后掌握每組之間動作的銜接。在動作銜接過程中要掌握它們之間結構、路線軌跡、方向變化和手、眼、身法、步法的協調配合。在此之后逐步過渡到套路的掌握,通過學生不斷練習套路動作和教師的指導,熟練套路,做到動作之間輕柔緩慢、圓活連貫,形成二十四式太極拳自動化的運動技能。
2.2提高學生對二十四式太極拳的興趣
2.2.1讓學生理解二十四式太極拳的攻防含義
武術的本質是健身和養生,技擊和搏斗也是武術的一部分,所有的武術都有自己的攻擊技巧,太極拳也不例外[3]。因此在教學中,應將二十四式太極拳每個動作的攻防含義滲透到教學中,使學生在感官和認識上理解動作意義,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左右野馬分鬃”。以“左野馬分鬃”為例,當對方右手打來,已方用右手擒握對方手腕向下捋引,同時左腳上步插入對方身后,左前臂隨之插入對方右腋下,用轉腰分靠之力使對方仰倒。通過學生理解每個動作攻防含義,能提高學生學習和練習太極拳的興趣和積極性,起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2.2.2練習中融于古典音樂
太極拳主張有身心合修,學生在練習中有目的地選擇曲調舒緩、與太極拳特點相吻合的古典音樂,代替口令與節奏,融于太極拳練習之中(在掌握全套動作之后效果更佳),能提高學生太極拳演練的質量和效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2.3鼓勵、表揚學生為主,耐心教學
二十四式太極拳教學中,學生常出現“多和亂的”概念,每一個動作所包含的因素多、方向路線變化多、細節多等,造成學生心理亂的感覺。這時教師應耐心地傳授,講解示范要準確,語言要精煉,并可通過相似動作進行歸納和總結:如“左右野馬分鬃”和“左右攬雀尾”雖動作相似,但很多細微有許多不同之處。因此學生練習時,教師應多鼓勵與表揚,一方面增強學生學習自信心,另一方而也能促進良好師生關系,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2.3養成學生練習二十四式太極拳的習慣
2.3.1以練為主,體驗太極拳身心合一
“拳一天不練手生”太極拳教學,應突出一個重點,即“練”,光學不練,起不到好的效果,往往會導致“教過、學過,過段時間似風吹過”。學生基本掌握全套動作后,教師要有意識地利用早鍛練及課外活動等時間,也可利用體育課的準備階段與結束前,進行強化練習;也可以以宿舍為單位或相同層次的同學一起到適宜場地進行練習,同學之間相互指導,相互提高。學生經過不斷練習,熟練掌握動作技術和套路之后,才能真正體會二十四式太極拳各種不同的手法、腿法、身法、步法、平衡等技術動作的靈活應用和套路輕柔緩慢、剛柔相濟、連貫均勻,圓活自然等特點;通過習練,掌握意識引導動作,呼吸與動作之間協調配合,才能體驗太極拳帶來身心合一的鍛煉效果,養成練習二十四式太極拳的習慣。
2.3.2樹立終身體育意識,養成鍛煉習慣
二十四式太極拳通過“外練”能夠全面地鍛煉和發展人的綜合身體素質。通過“內練”,可以有效地改善大腦皮層神經興奮與抑制的過程,大大提高身體各系統功能。這種內外兼修,不僅使人達到形體的“外強”,更使人達到“內壯”,使身心得到均衡發展,達到健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作用。通過理性認識二十四式太極拳鍛煉的作用和價值,樹立終身體育意識,養成鍛煉二十四式太極拳習慣,促進學生身心和諧健康發展。
[1]邵偉德.終身體育習慣的內在理論結構[J].體育學科,2003,10(1):28-29.
[2]李德印.太極拳入門與提高[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3]韓博.二十四式太極拳教學方法綜述[J].運動,2013,9(65):108-109.
G852.11
A
2095-2813(2016)09(b)-008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6.081
董秋桂(1976,12—),男,漢,福建龍巖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