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劍飛
(四川音樂學院 四川成都 610021)
關于體育鍛煉提高聲樂專業學生歌唱呼吸能力的研究
陳劍飛
(四川音樂學院 四川成都 610021)
聲樂教學是一門技巧性很強的特殊教學。其中的呼吸技巧是其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經大量的實踐表明,體育鍛煉會對其呼吸能力的提高有所促進。該文結合體育鍛煉,從中發現其以聲樂中呼吸能力的關系和特點,進行研究和闡述。
體育鍛煉 聲樂專業 歌唱呼吸能力 研究
聲樂教學是一門集多學科為一體的復雜性的綜合學科。歷年來對其呼吸技巧也只是停留在理論教學階段,使得聲樂專業的學生在呼吸技巧方面達不到理想效果,經常被呼吸的技巧運用所困擾。直接影響到他們將來在聲樂領域的順利發展。采用適合的體育鍛煉來增強肋、腹、腰等人體組織機能,增強呼吸器官的作用和控制能力,提高學生唱歌的呼吸技能,會提升教學效果,完善教學目的。
發聲的物體受因到外力的作用而產生振動,從而產生聲波,之后聲波經過空氣等介質傳入到人的耳中,與耳膜共振產生的信息經由大腦后形成聲音。在唱歌的時候,人類所發出的氣息是發聲的動力,這種動力驅動聲帶的震動而產生聲音。氣息的壓力通過呼吸運動而加強,聲帶的震動頻率就會加快,從而產生高音或強音,反之,當氣息的壓力通過呼吸運動而減緩的時候,聲帶的震動頻率就會變慢,則產生低音或弱音。當氣息作用聲帶的時間較長的時候,就會發出很連貫的聲音。通常來說專業的歌唱人員要做好氣息的控制,使其能斷能連,高低分明、強弱適度等,達到歌唱要求的標準,產生聲樂的美感。而聲音的產生是與人類的呼吸相輔相成的,是由氣息壓力的強弱或長短所決定的。氣息對聲音良好的控制表現在聲音的均勻、柔和、平穩、持久等多方面。這與歌唱者本身的呼吸控制能力和呼吸器官的強弱有著密切的關系。
我國古代對聲音有著“氣為聲之本”的解釋,在聲樂的教學之中,對氣息的運用是非常重要的。氣息的訓練是決定發聲質量的主要環節,也是歌唱者唱歌的動力,要想得到更好的音質,則需要合理的控制呼吸,這需要大量的持之以恒的呼吸訓練。一般來說,呼吸有順、逆兩種,人在吸氣的時候,橫膜就會下降,呼氣的時候,橫膜便會上升。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腹式呼吸,也是順呼吸。通過體育鍛煉來增強腹部肌肉的力量,可以有助于順呼吸的控制。而人在吸氣時橫膜會上升,呼氣的時候橫膜會下降的現象就是胸式呼吸,也是逆呼吸。通過對胸肌的鍛煉可以對其控制予以加強。人在逆順呼吸時都可以發出聲響,順呼吸呼氣時腹部會內凹,聲音是經過氣體壓縮而帶動聲帶產生的;在逆呼吸呼氣的時候腹部會產生外凸,是通過氣體的釋放來使聲帶發聲的。
歌唱是通過人體的發生系統的運動產生的,人的發聲器官有:呼吸、震動、共鳴和咬字四大部分。肺部、氣管、胸廓等部位構成了人的呼吸系統,呼吸運動是肺部、氣管、橫膈膜、腹肌、腰肌、肋肌等相互協調運動的結果,正確的呼吸,是保證歌唱質量的前提。
該文隨機抽取某市音樂學院的聲樂專業20人為研究對象,抽取10人作為實驗一組,10人作為參照一組,對其體育運動的肺活量、呼吸胸圍等指標進行測試。并通過發放調查問卷的方式對該校聲樂系的學生進行調研。共發放問卷523份,回收515份,其中有效問卷429份,有效率為83%。
實驗共有三個階段。
2.1第一階段:對象的選擇和目標的確定
第一階段是對象的選取階段,在2014級的聲樂專業中選取了20名相對成績不是很理想的學生,并對半分成兩組,分別命名為實驗組和參照組。對組員的肺活量和腰腹肌壓力等指標配合儀器進行檢查記錄。然后再觀察其歌唱,配合體育項目進行研究。體育訓練方法如下:仰臥起坐。學生兩腿盡量彎曲趨近于70°的夾角,由組員按壓小腿,學生俯臥在墊子上,雙手交于腦后,以腹部的力量進行起臥,兩肘觸及雙膝為一次,要求雙肩在運動中觸及墊子;背起。動作要領:學生兩腿并攏并且伸直,由同組壓住小腿,學生仰臥在墊子上,雙手置于腦后,抬頭,身體抬起,還原,運動中保證手臂不與墊子接觸;高抬腿跑。大腿抬起到水平位置,腳尖向下,要求下落時前腳掌著地;單杠斜向上。要求學生雙手緊握住單杠,寬度與肩平齊,雙腳前伸,并放在前方距離單杠垂影處一定的空間,學生的身體要求挺直,整個過程中,保持伸直的姿勢,要求不許借助腳力;仰臥舉腿,學生仰臥在墊子上面,并且雙手固定,兩腿要并攏且伸直,腳面緊繃,上身要固定,下腹部要用力收腹,抬腿,緩速回落;仰臥抬舉。學生雙手各握一個啞鈴,雙臂要同身體保持垂直,仰臥在墊子上,抬起手臂保持與地面的垂直,循環抬舉;俯臥兩頭起。學生雙臂上舉,并且身體俯臥在墊子上面,腰背部的肌肉要迅速的發力,同時要抬頭挺胸,雙腿要繃直并用力向上抬高,用腹部著地并成弓形,之后,腰背部的肌肉要放松,將上體與雙腿還原成俯臥的姿勢;仰臥兩頭起。學生雙臂要上舉,雙腿并攏繃直,腳面也要繃直,躺在墊子上面成仰臥的狀態,之后迅速收腹并發出力量將上體抬高,雙腿舉起,以臀部著地,雙手要觸及到腳背,然后還原并重復動作。
2.2第二階段:實驗階段
根據第一階段訓練的情況進行歸納總結,并對訓練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加以改正,完善,保證研究的可操作性、準確性。此階段進行了網絡調查,搜集了相關的信息和資料,經過調查顯示,科學合理的體育訓練可以提高歌唱呼吸能力。
從實驗組和參照組各抽取5名同學,實驗組從學生a到學生e,參照組從學生f到學生j進行呼吸系統檢測,實驗前后的對照,雖然在過程中也有所起伏,但是總體來看是呈上升趨勢的。在對胸廓呼吸的運動結構進行研究時,以肌肉的收縮運動來決定呼吸運動的頻率和強度,人體的肌肉諸如擔肋肌、肋間外肌、橫膜肌等,其在運動時的收縮性能可以對胸廓在正常的運動狀態下保證吸氣運動,而劇烈的運動等狀態下進行強度較大的呼吸運動的時候,除前文提到的肌肉運動,還有肩、頸、腰等部位的配合也就是胸鎖乳突肌、胸肌、斜方肌等的運動作用。
2.3第三階段:歸納階段
從第二階段可以看出,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體育鍛煉,在歌唱方面的呼吸運用技巧上有了明顯的提高,把各項數據總結出來,形成表格等形式作為存底和對照,并根據情況進行訓練的調整。得出結論:歌唱之中,氣息是源動力。氣息推動聲音表達音樂藝術。歌唱中的呼吸運動是與體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的,體育是依賴呼吸的,良好的呼吸可以有效地調整學生的狀態和心情,呼吸是要求質量的,尤其是在歌唱中,氣息的控制能力直接影響到歌唱的質量和水平。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的設計有助于歌唱呼吸的體操,將原本簡單的呼吸訓練與體育完美的結合,提升體制的同時,增強了呼吸器官的機能,提高歌唱的水平。
實驗結果表明,實驗組的學生在運動前后的肺活量等各項呼吸指標都有所升高,良好的肺活量可以保證學生在歌唱的時候完美的氣息掌控能力,并在短時間內提升學生的歌唱氣息運用技巧,加快其學習聲樂的進程,并且歌唱的水平也明顯的提高。所以說,在教學方面,要響應推動新課改的實施進程,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來促進聲樂課中學生的呼吸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適度地將體育運動加入其中,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而且在歌唱方面也會有明顯的提高。
[1]史建華,孫慧敏.聲樂基礎訓練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戲劇之家,2016(6):95,97.
[2]臧學軍,張溪桐.探討無聲練習在聲樂學習中的運用[J].戲劇之家,2016(6):98,100.
[3]曹紅梅.歌唱中呼吸的重要性[J].黑龍江科學,2015(11):91,115.
G806
A
2095-2813(2016)09(b)-011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