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丹
(云南大學體育學院 云南昆明 650000)
社會體育專業在社區建立實習站點的模式研究
吳丹
(云南大學體育學院 云南昆明 650000)
運用文獻資料、訪談等方法,在對社會體育專業實習站點的現狀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對社區建立社會體育專業實習站點的管理模式、實習內容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進而揭示了該實習站點建立的可行性及互利價值。
20世紀五十年代,隨著世界各國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社區體育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隨著社區體育的不斷發展壯大,卻出現了體育場地設施、組織體系、健身指導員等諸多方面的問題,其中關于健身指導專業人才資源的缺失是制約社區體育良性發展的重要因素。
社會體育專業的人才是發展我國體育事業,增進公民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在近幾年,隨著我國就業形勢的嚴峻,社會體育專業的畢業生就業更是步履堅難。從該專業的實習點來看,實習大都定在健身俱樂部、學校,學生實習存在缺乏目的性、目標模糊等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也使學校對這個專業的辦學缺乏針對性。基于此,建立穩定的實習站點,對于社會體育專業的學生及學校來說是極其迫切的。
該文提出在社區中設立社會體育專業穩定實習站點的設想。即在政府的推動下,使學校與社區搭建起教育實習平臺,依托社區物業部門建立實習管理站點,這樣即滿足社區對體育專業人才資源的需求,又提高了社會體育專業學生在社會實踐方面的能力。
學校是否有穩定的實習基地,同樣影響到專業的建設和發展。眾所周知,體育教育專業有較固定的實習基地,有熟練的實習指導教師,有良好的實習條件以及比較規范的實習內容。而這一切,對社會體育專業來說是一個空白,實習基地不成型,沒有固定的實習點等問題尤為突出。
社會體育專業主要是為社會培養合格的社會體育指導員,經營管理人才等。學生實習的對象應該是社區群眾、各單位職工、健身俱樂部;實習場所應該是社區、健身俱樂部。而現行實習學生89%把實習場所選擇在學校,92%實習對象是學生。這樣的實習就不能很好地與本專業知識有機結合在一起。
2.1實習點管理部門的模式
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在學校實習由實習學校體育組進行統一管理,社會體育專業在社區中建立實習站點就可以歸屬于該小區物業部門,小區物業部門下設多個分部門,包括物業保潔部、物業安管及消防部等,不同的部門都有其不同的職責,共同維護、管理小區。社會體育專業與社區要建立穩定的站點,可以在物業部門設立分部門來專門負責,如設立文體部門來管理小區的體育建設。該部門不僅管理實習學生,對于響應國家號召,打造健康小區的體育文化氛圍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2實習負責人的模式
學生在實習期的負責人主要由學校和實習單位構成,在社區進行實習,物業部門下的文體部門負責人作為社會體育專業學生實習單位的負責人,學校還需要制定教師擔任實習點學生的負責人,考慮到學校教師的有限性,學校實習指導以兩所小區為一個單位,一名教師負責一個單位的學生。
2.3實習點人數的模式
實習點的實習人數主要是依據實習小區的人數以及面對的健身人群類型來決定。
第一類:中老年人。中老年人是小區健身人群的主力軍,人數最多,參與的積極性最強。因此,面對中老年人群需要安排至少3名實習學生。
第二類:上班人群。對于上班人群其都處于亞健康的狀態,但由于生活壓力等原因,固定的鍛煉時間是極少的。針對此類人群,對其發放一些關于辦公室如何進行簡單健身動作的小冊子來。保持健康成為實習學生的主要任務。因此,在上班人群中需要安排的實習學生為2名。
第三類:親子。所謂小家和諧,大家才能和諧,通過參與體育活動來促進家庭關系的和諧,尤其是親子關系的親密、信賴,越來越成為當今社會的家庭之需。因此,針對家庭關系來設計體育活動所需要的實習學生至少3名,組織較大活動則需要全員參與。
基于以上人數的初步評估,一個小區所需要的實習學生至少是8名。
2.4實習內容的構建模式
基于以上3類人群,其進行體育活動的內容設計是不一樣的。
針對老年人的實習內容為:實習時間為周一至周五的早、晚各兩小時。內容主要包括兩大方面,第一:運動技能的指導與教學。實習學生需要依據該小區老年人主要參加的體育活動進行指導,如廣場舞,實習學生學會廣場舞之后指導來學習的老年人或對不合理的動作進行改進,也可以依據老年人的身體健康需求,創編一些適合老年人的健身操等來對老年人進行教學。第二:健康知識講座。實習學生需要收集、整理或者邀請一些專家學者來為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等相關問題進行知識講座,通過開展這些講座使老年人針對上班族的實習內容為:收集有利于上班族中常見職業病的康復、治療的簡便易行的鍛煉手段,使其在上班路上、辦公室等狹小空間、短暫時間中盡可能地鍛煉身體,促進身體健康。
群正確看待身體等方面的變化,正確面對身體的變化,充滿正能量地安度晚年。
針對親子的實習內容為:實習時間主要是雙休——兩天。為促進親子關系,主要是安排體育游戲或體育比賽。如猜猜我是誰的游戲,依據孩子人數準備蒙眼巾,將孩子們的眼睛蒙好,將其帶到父母們的身邊開始辨認家長,猜對父母對孩子做親昵的動作,表示獎勵,猜錯孩子對父母做親昵的動作;還可以安排家庭運動會,開展雙打的羽毛球、乒乓球、家庭自創廣場舞大賽等體育活動,來營造每個小家庭的幸福時刻,促進家庭關系的和諧。
2.5實習評價的構建模式
實習評價是對學生在實習期間的表現依據某些標準進行的價值判斷,是好是壞,是達標還是沒有達標。對學生進行評價必須有過程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三種。為真實的、公平地對社會體育專業在社區中實習的表現進行評價,其評價人需要由文體中心負責人、學校指導教師、服務人群的抽樣調查三者進行評價,每個評分人滿分100,最后算出三者之和的平均分數,即為該生的實習分數。
社會體育專業學生在社區建立實習站點,對社區體育文化氛圍的營造、社會體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對實習學校在培養學生的目標、課程設置等方面更加具有針對性這些方面都是十分有益。然而,在社區建立實習站點需要政府、教育部門、學校在政策和法律等各項制度方面進行保障,財政的資金保障以及對實習學生的思想教育。使學生認識到社區的重要性,才能落實在社區建立實習站點。
[1]樊炳有.社區體育理論框架體系探討[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1):24-25.
[2]黃燕飛,陳秀蓮,徐群蓮.中美社區體育管理體制的比較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04(9):37-38.
[3]王凱珍.社會轉型與中國城市社區體育發展[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4.
[4]宋強.大學體育課程教學實踐與課程建設思考[J].體育科學研究,2011(4):75-78.
[5]田彬.社區體育文化建設是促進社區體育和諧發展的落腳點[J].體育與科學,2006(7):287-290.
G807.02
A
2095-2813(2016)09(b)-013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