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軍
我校少數民族學生太極拳教學精品課程創建可能性研究
——以塔里木大學太極拳教學為例
王軍
塔里木大學體育工作部, 新疆 阿拉爾843300
摘要:采用實驗法、文獻資料法對塔里木大學少數民族學生太極拳教學精品課程的前期準備進行研究,探討塔里木大學少數民族學生太極拳教學精品課程創建的可能性。研究認為,塔里木大學具有多民族文化共融的地域和人文環境,太極拳教師隊伍學術理論與實踐教育具有示范性、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教學管理具有示范性、教學評價與檢測具有示范性、太極拳教學效果有顯著性的特征;塔里木大學少數民族學生太極拳精品課程創建具有促進校內體育教學的示范性發展、促進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繼承和多民族文化的交流的重要意義。由此認為,塔里木大學少數民族學生太極拳精品課程創建具有理論和實踐的可能性。
關鍵詞:塔里木大學;少數民族;太極拳;精品課程
2003年《教育部關于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中對“精品課程”給出這樣的界定:“精品課程是具有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等特點的示范性課程。”[1]近年來,隨著國家精品課程建設工程的推進,國內高校掀起了一場以校級精品課程為基礎、以國家級精品課程為導向的精品課程建設熱潮,精品課程建設逐漸成為高校教育領域的一個新的研究熱點。太極拳項目目前已成為高校武術教學的內容之一,同時太極拳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適宜的運動強度及良好的健身養性價值備受社會和世界關注[2]。因此,作為西部少數民族學生較多的新疆塔里木大學的太極拳精品課程的創建,對于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的發揚與傳承,多民族文化對于中華文化中漢族文化的認識與融合,以及多民族文化的交流與社會的和諧穩定具有積極的現實價值。1塔里木大學太極拳教學精品課程創建具有多民族環境的可行性
新疆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地方,一體多元是新疆文化的特征。新疆塔里木大學原名塔里木農墾大學,在1958年創立的50多年發展中,發揚南泥灣優良傳統和抗大作風,形成了“艱苦創業、民族團結、求真務實、勵志圖強”的校風和以“艱苦奮斗、自強不息、扎根邊疆、甘于奉獻”為內涵的胡楊精神,現已發展成為一所以農為優勢,農、理、工、文、經、管、法、教育等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大學。目前在校各類學生13000多人,民族有漢、維吾爾、回、哈薩克、柯爾克孜、蒙古、錫伯族等13個民族,少數民族學生占32.5%的學生總數的比例。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推動高校文化建設,促進新疆多民族文化的傳播和交流是新疆塔里木大學校園民族文化和諧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太極拳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體育項目,太極拳精品課程的建設是推動中國傳統教育理念和文化發展,促進多遠文化交流與發展的重要文化途徑。
2塔里木大學少數民族學生太極拳精品課程創建具有實踐示范的可行性
2.1太極拳教師隊伍學術理論與實踐教育具有示范的可行性
師資隊伍的建設和現有現狀是教學的保障,也是精品課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高深的學術理論與專業的教學實踐是太極拳教學的精品課程建設的前提和基礎,塔里木大學太極拳教學組學術理論與教學實踐具有示范性。塔里木大學公共體育教學教師共有30人,其中參與太極拳教學的武術專業教師有7人,占全校體育教師總數的23.33%;師資力量遠遠高于籃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等其他體育項目。在7名太極拳教師中,副教授有3人,講師4人,民族傳統體育學研究生學歷6人,本科學歷1人;太極拳教學教齡為6~23年,均具有扎實的教學實踐經驗。自1992年至今,塔里木大學太極拳教學組共發表有關太極拳教學與訓練理論學術論文30余篇,對太極拳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改革進行了深入的理論研究,具有較高的理論學術水平。由此認為,作為一個多民族學生共存、多文化融合的高校,塔里木大學太極拳精品課程的建設在師資隊伍、學術理論與教學實踐上均具有可行性與示范性特征。
2.2太極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教學管理具有示范的可行性
精品課程是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管理具有顯著的實踐示范性。高校體育精品課程以其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條件、教學管理、教學效果和師資隊伍等多方面的一流狀態,成為學生向往和喜愛的課程,在學生中享有極高的認同度[3]。體育課程是將促進身心和諧發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教學教育、生活與體育技能教育寓于身體活動并有機結合的教育過程;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重要途徑[4]。太極拳精品課程的建設更多的體現在教學內容、方法與管理手段的教學理論與經驗在課堂實踐過程中的示范性表現。塔里木大學體育工作部的7名太極拳教師自2010年至今的5年校內教學競賽中共榮獲3次教學一等獎,4次教學二等獎的實踐教學成績。太極拳教學組對本精品課程教學資源從教學標準、課件、教學視頻、實踐訓練等方面進行梳理和總結,圍繞著講優質課、展優雅水平、調動和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對太極拳教學理論的深入認識進行了資源的挖掘和共享,有效的促進的課堂教學方法、內容及管理水平的示范性特征。
2.3太極拳教學評價與檢測具有示范的可行性
教學評價與檢測是衡量教學課程的重要衡量標準,也是精品課程建設現狀的重要評價指標。因此,太極拳教學評價與檢測體系的示范性是衡量高校太極拳精品課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自2014年塔里木大學體育部太極拳精品課程建設計劃實施起,塔里木大學依據學生選課評價體系,對太極拳課堂教學質量、教師理論和技術水平、太極拳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及內容安排等一系列精品課程評價標準進行網上檢測和分析,發現就每學期隨機抽查的300名學生對太極拳教學課程組所進行的精品課程實驗建設評價均為優秀,表明太極拳精品課程建設的實驗評價與檢測體系具有示范性特征,教學對象對太極拳課程組所進行的精品課程實驗建設呈非常顯著的認可態度。
2.4太極拳精品課程創建具有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可行性
太極拳是我國傳統體育的精髓,無論在實戰對抗還是健身保健方面均得到國內外體育健身者的廣泛認可。基于精品課程建設對少數民族學生太極拳健身效果的觀察,塔里木大學體育工作部太極拳精品課程創建課題組以塔里木大學122名少數民族本科生為實驗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以15周24式太極拳教學鍛煉為實驗內容,評價太極拳精品課程建設組與普通教學實驗組對少數民族大學生身體素質的影響。研究發現,精品課程建設組太極拳學習學生在耐力運動能力、呼吸機能、心血管機能水平均顯著高于普通太極拳教學組。分析認為,太極拳精品課程創建組教學與實踐對于提高少數民族學生對太極拳的教學認識、鍛煉積極性、以及身體相關機能的影響具有顯著性的實踐價值,少數民族學生太極拳精品課程的創建具有科學性、實踐行和可行性特征。
3塔里木大學少數民族學生太極拳精品課程創建的可行性理論價值
3.1少數民族學生太極拳精品課程創建具有促進校內體育教學的示范性發展的可能性
普通高校體育精品課程的建設,是高水平體育教學的標志之一,也是不斷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必由之路[5]。 精品課程建設的內容要體現科學性、先進性和趣味性,以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為指導思想[6]。因此,太極拳精品課程的實驗建設與實施,是促進太極拳教學組成員對課程理論、技術及管理能力更高水平教學的新要求,也是帶動校內其它體育課程教學規范化與示范化的重要標桿。為了落實太極拳精品課程改革建設,更好監控教學模式的實施與管理過程,塔里木大學體育部成立太極拳教學指導委員會、教學督導組、教研室主任與教務員教學工作組并作為主要人員積極參與共同監管課程建設與教學模式實踐,對太極拳教學所包含的文化理論、特色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計劃進度、評價方法等各個實踐環節進行全面的設計、規劃、組織、實施與監控管理。通過歷屆體育教學理論和技能的競賽及課堂的實驗評比,顯示太極拳精品課程創建的計劃可有效促進課堂教學水平和質量的提高,對促進校內體育教學的優質化發展具有顯著的可行性示范作用。
3.2少數民族學生太極拳精品課程創建具有促進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繼承的可行性
高校太極拳精品課程創建的實施有利于是中國武術及其傳統文化和思想的傳承。太極拳作為中國優秀的拳種,不僅僅是一種運動的象征,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沉淀和象征。太極拳文化所蘊含的“動靜合一”、“天人合一”、“身心合一”、“有極生無極”等哲學理念和觀點都是中國傳統思維模式的文化表現。太極拳精品課程的學習和鍛煉對大學生品德修養、健身養性理念、及肢體技擊文化的認知具有積極的作用。因此,太極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產物,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沉淀和反映,其在理論上受思想指導,行為上受傳統思維的約束,在演練過程中展示了養身健體,修身養性與技擊融為一體,具有藝術神韻并通過身體運動展示人與自然,人與世界和諧統一的無限美感。少數民族學生太極拳精品課程創建對于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文化,樹立高尚的道德信念,培養健體和養性,繼承和發揚中華武術的高素質人才以及弘揚中華武術具有理論可行性。
3.3少數民族學生太極拳精品課程創建具有促進多民族文化交流的可行性
新疆塔里木大學是一個以漢族和維吾爾族少數民族為主體生源的多民族文化共融的高校文化區域,四年的高等教育和校園生活是促進各民族人才的培養和文化的重要基地。豐富多彩的校園文體活動是加深民族之間了解與交流的最好載體[7]。因此,少數民族學生太極拳精品課程的創建對于促進漢族傳統文化思想中健康、養生、禮儀、審美、價值觀等眾多優秀理念,推進漢族傳統文化的宣傳和多民族文化的交融具有積極的可行性社會價值。
4結論
少數民族學生太極拳精品課程創建是中國傳統體育文化傳播和發展的重要文化手段,也是促進高校體育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示范性發展,是推動高校大學生健身和養生文化,弘揚和發展漢族傳統價值觀、倫理觀等文化精神追求的重要途徑。塔里木大學體育塔里木大學少數民族學生太極拳精品課程創建具有促進校內體育教學的示范性發展、進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繼承和促進多民族文化的交流的可能性。由此認為,塔里木大學少數民族學生太極拳精品課程創建具有理論和實踐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張文生.從精品課程建設標準剖析我國體育院校體操教材建設現狀及其對策[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0,22(4):55-58.
[2]王東旭.傳統功法練習在高校太極拳教學中的價值[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4,(29):48-50.
[3]陳穎川,吉建秋.普通高校體育精品課程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09,(3):102-105.
[4]王文成,孟昭莉,田愛華.普通高等院校大學體育精品課程建設的問題與思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31(3):378-380.
[5]趙紅娟.普通高校體育精品課程建設的探討[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6,23(4):113-116.
[6]朱迅華.江蘇省體育學類《大學體育》精品課程自主建構模式的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8,16(7):1-2.
[7]何彤宇,張曉麗,蔡宇晴.內地普通高校針對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培養模式探索[J].教育觀察,2015,21(4):74-77.
Research on Possibility of Establishing Quality Taijiquan Courses among Minority Students——Take Taijiquan Teaching in Tarim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Wang Jun
Abstract:Using experiment and literature methods, this paper researches preparation work to establish quality Taijiquan courses at Tarim University among minority students. Results show the following: Tarim University holds special geographic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with multi-nation melting. Taijiquan teacher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bility is strong, teaching contents, methods and management are demonstrative,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tests are exemplary with obvious teaching effects. The establishment of quality Taijiquan courses is significant in promoting PE development in campus, as well as enhanc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heritage succession and culture communication among nations. Thus,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it is possible to establish quality Taijiquan courses at Tarim University among minority students.
Key words:tarim university; minority; taijiquan; quality courses
基金項目:塔里木大學高等教育教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TDGJ1427)
作者簡介:王軍(1967-),男,新疆阿克蘇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育。
中圖分類號:G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256(2016)06-0007-3
doi:10.3969/ j.issn.1005-0256.2016.06.004
PE Department of Tarim University Alar 843300, Xinjiang,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