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倩,羅子超
1.機械工業出版社,北京 100037 2.人民郵電出版社,北京 100164
理實一體化教材出版中的誤區
高 倩1,羅子超2
1.機械工業出版社,北京 100037 2.人民郵電出版社,北京 100164
本文針對當前職業教育理實一體化教材的出版,從適應需求角度出發進行分析,總結提煉出其在出版理念、出版內容、編排形式等幾個方面存在的一些誤區,并且結合多年實踐探索的經驗,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理實一體化;教材;出版;誤區
近年來,為了適應職業教育領域的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改革的需要,各家出版社在出版理實一體化教材的形式、內容及編排形式等方面都在進行改革與創新?;仡櫧?0年的發展歷程,有一些誤區很普遍,本文對此進行分析并給出一些建設性的出版方案。
1.1內容設計前后不對應
在當前的職業教育教材中,將學習目標細化分類列寫已成為一種常見形式,例如知識、能力、素養,知識、能力、情感,理論、技能、素養等等不同形式。但很多教材最終僅僅是將這些要求寫在了“學習目標”中,而在其后續的理論講解、技能指導中并未體現出來,或者并未單獨列寫說明。
針對這一誤區,我們常常提示作者設計以下環節。如,針對職業素養類,可以增設“環保貼士”“節能大家談”“創新創意”等欄目,針對技能操作經驗類,可以在文中穿插“企業師傅點撥”“技能口訣”等環節,并且把5S管理等先進的理念直接設計到我們的技能操作環節中,例如實訓步驟中加入材料、工具的整理,現場清理、工具儀表歸位等。從而促進學生的良好職業習慣的養成。
1.2教材框架設計過細
教材作為教學的輔助材料,應給教師留有一定的自由使用空間。但有些教材框架設計過于細致且固定,反而導致教材的普適性降低,給教材使用者預留的教學設計空間很小。例如,將實訓環境設計得過于細化,對于實訓結果的呈現要求得具體且唯一;再如,將過程評價的考核表設計得過于細致,甚至每一項的配分都一一列出。
針對這一誤區,我們常給作者以下建議:任務目標多以貼近企業實際工作崗位中的任務描述形式呈現,即只是給出需要完成的任務的目標、實現的參數、指標要求等,對于實現方法及手段不過多要求;對于實訓方案、操作步驟多以“建議”形式呈現;對于考核評價,把重點放在評價標準上,而非評分配分上。
理論內容多,實踐內容少?,F在的職業教育講求理實一體化,即既講理論又進行實踐操作,這樣就要求相應的教材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際操作指導方面的知識,且知識點、技能點都應該是較為碎片化的。但是,很多作者在編寫時仍然死抱住傳統學科體系下的知識不放,硬要把很多與所設計項目任務不相關的知識放到教材中,導致教材的理論部分仍然臃腫不堪,而實踐操作指導的內容又講解不深不透。
針對這一誤區,我們常常建議作者在寫作之初,將學科體系下的知識點、技能點整理出來、打撒,按照“服務于項目任務需求”原則、“必需、夠用”原則以及“尊重學生認知規律”原則,均衡地放置到各個項目中去。
目前市場上很多教材仍然存在著“掛羊頭賣狗肉”的問題,項目任務名稱仍然是××原理、××技術;內容設計上仍然照搬學科體系教材,按部就班地講述,完全是講述環節,講述前沒有交代具體需要完成什么任務,講述后沒有任務實施環節,更沒有評價環節。
針對這一誤區,我們建議作者在設計教材內容時,選取可實施性強的項目任務,盡量找到貼近生產生活實際的載體;對于一門課程的開篇,需要較多鋪墊,直接引入實訓環節較難,那也可以設計一些社會實踐、搜集資料、演講展示等開放性題目作為實踐內容;題目多用動詞+名詞或者動名詞結構;內容上做“知識點、技能點講解”與“任務實施”環節的劃分。
對于標準、規范重視不夠。理實一體化教材在提取企業案例的同時,還應把企業對生產環節及產品工藝、性能指標等的要求一并照搬過來。這一點,在以往的教材出版中常被忽視。
針對這一誤區,我們需要要求作者在寫作過程中,全程關注行業標準、國家標準、ISO9000質量認證體系、人社部技能鑒定標準等內容的引入,并且要將標準直接運用于實施環節的結果評價。
理實一體化的教材要按職業領域工作過程的邏輯確定編寫框架,以項目、主題、任務、活動、案例組織編寫單元。既然工作崗位、不同類型的典型工作任務本身就存在差異,那由其演變而來的學習任務也不應千篇一律?,F在市場上一些教材,過分追求一個專業、一個套系的出版模式整齊劃一,導致教材無法適應教學的怪現象。例如,在一個專業體系中,必然存在著實踐性較強和理論性較強兩類課程。對于前者是先進行知識講述再實踐還是開篇即實踐然后帶著問題了解知識都不影響學習效果,但對于后者(例如編程類),如果在實踐之前沒有很好的知識鋪墊,往往會導致學生根本無法自行完成任務實施環節,即使做了,也是停留在照貓畫虎的階段,沒有理論支持,不知其所以然,也就沒有可持續發展潛力。
針對這一誤區,我們建議作者在選擇出版模式時充分尊重認知規律、考慮教學實際,并且先選擇出版內容,將出版內容區塊化,將預選模版套用到每個模塊中,選取大部分內容都能適應的出版模式,最后再根據已定模式調整部分出版內容,最終實現一本教材的統一出版模板。根據每門課程的教學特點合理設計其出版模式,不強制要求套用某一固定模版。
隨著多媒體設備的普及,一段時間以來,無論是出版社還是學校都追求在職業教育教材中的圖片比例,并且大幅度將原有的結構線條圖、示意圖等以實物照片圖取而代之。但這種呈現形式也為很多師生所質疑。一方面受印刷效果所限,黑白印刷的教材無法準確清晰地表達其意;另一方面,受照相這種形式所限,讀者無法通過照片透視其內部結構,且當外觀很復雜時,照片也不如線條圖呈現更清晰。
針對這一誤區,我們建議作者理性選擇圖片類型。有時為了提升讀者的感性認識,在結構線條圖的旁邊再輔助增加實物照片圖。在一些實際操作細節展示類圖片中可以以添加輔助文字說明的方式提升其表現力。
職業教育的教材一直在不斷進行著各種探索和創新,這一過程中有的很成功,固化和推動了教學改革,但也難免出現各種水土不服的情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們只有將革新過程中的種種誤區總結出來,不斷改進,才能逐步提升理實一體化教材對于教學的輔助與服務能力。
[1]柳燕君.現代職業教育教學模式[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
[2]王賢辰.單片機應用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
G4
A
1674-6708(2016)171-0015-01
高倩,機械工業出版社。羅子超,人民郵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