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彧
貴陽市修文縣廣播電視臺,貴州貴陽 550200
新常態下新聞工作者應有的職業素養和社會責任
王 彧
貴陽市修文縣廣播電視臺,貴州貴陽 550200
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指出,中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要增強信心,從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習總書記首次以新常態來描述目前新階段的中國經濟,就是要求我們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在新常態這一新的環境條件下,新聞傳播媒體的發展速度超乎想象,特別是新型網絡媒體更是異軍突起,給傳統新聞媒體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與挑戰。由于監管手段的“缺位”以及監管難度的加大,許多新聞傳播媒體為了吸引眼球,夸大宣傳,甚至不惜虛造事實,歪曲真相,制造出大量假大空的新聞報道,使人民群眾喪失基本的判斷能力,甚至引起心理恐慌和社會動亂,嚴重影響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這種現象之所以層出不窮,一些新聞工作者職業素養低下、社會責任缺失是一個重要原因。
新聞工作者;職業素養;社會責任
新聞工作者是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傳播者、宣傳員,新聞工作者所具備的職業素養和社會責任的高低,對其踐行職責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全國各行業正在認真學習貫徹新常態這一理念,作為黨和人民群眾喉舌的主流媒體新聞工作者更應積極增強自身職業素養和社會責任,發揮輿論主導作用,在第一時間適應新常態,謀劃新作為,從而做出自己的貢獻。筆者結合自身新聞宣傳工作經驗和新常態下的具體現狀,對新常態下新聞工作者如何提高自身職業素養以及社會責任提出若干建議,以期為相關新聞工作者提供參考與借鑒。
職業素養屬于一種內在的自身約束力,具有較強的適應、調節和規范作用,從而能夠對自身行為產生影響。新聞工作者的職業素養,一方面來自于學校、單位的新聞教育培養,但主要來源于自身長期的新聞工作實踐。新聞工作者要通過不斷的學習、鍛煉,逐步增強自身的新聞職業素養,從而滿足新聞傳播工作的要求。
作為新聞工作者,樹立正確的政治立場是從事新聞傳播工作最根本的職業素養。在現階段,全球化經濟更加迅猛發展,黨和人民要求新聞媒體要進一步面向世界,融入世界,從而獲得更多的發展機遇;同時,在當今世界多元化的文化和意識形態的社會背景下,多種文化不斷融合、碰撞,各種價值觀在社會上廣為流行,也給新聞傳播工作帶來更大的挑戰。因此,新聞工作者必須具備正確的政治理論,緊跟社會前進腳步,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樹立堅定的政治立場,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自身免疫力,從而經受住各種實踐考驗,抵御誘惑,為黨和人民做好新聞傳播工作。
現階段,無論是新興媒體還是傳統媒體,都對新聞工作者的業務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新聞工作者要取得長足進步,必須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首先,新聞工作者要增強新聞敏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字寫作水平,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從獨特的視角把握新聞的核心本質,積極捕捉新聞亮點,善于挖掘新聞價值,提高對新聞事件的理解、領悟,從而增加新聞報道的準確性、可讀性與深刻性,為群眾所喜聞樂見,使新聞報道得到深入、廣泛的傳播。其次,當今社會,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各種新聞媒介制作工具不斷涌現,大量互聯網傳播終端也層出不窮。這要求新聞工作者能夠熟練使用這些新聞工具與終端,從而增強新聞報道的時效性、生動性,否則就會使新聞報道滯后,失去新聞傳播的功效。目前,大數據風起云涌,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這就迫切要求新聞工作者不斷掌握、使用大數據的各項分析功能,增強新聞傳播影響力,達到使新聞報道更加具有深度、思想性的目的。而且,新聞工作者要注重培養自身人文素養和品德素質,不斷提升自身水平,并且將個人的優良品質轉化到實際工作中去,以增強新聞宣傳報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新聞工作者具有廣泛的活動范圍和接觸領域,被稱為“布衣宰相”“無冕之王”,具有較大的社會影響力。因此,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素質高低,直接關系到新聞采訪、報道效果的優劣,影響著新聞社會功效的發揮。作為黨和政府政策的宣傳者、社會的監督者、人民群眾的代言者,新聞工作者必須大力增強自身職業道德素質,從而推動新聞行業的發展進步。然而,在現階段,由于監管體制的不健全,以及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一些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缺失,價值取向扭曲,為了追逐“新聞背后的利益”,通過夸大事實、制造虛假新聞等手段為個人牟取私利,嚴重影響新聞事業的健康發展。在新常態下,新聞工作者應該堅持新聞真實性、客觀性原則,客觀、公正、全面的對所發生的事件進行新聞報道,最大限度的向人民群眾提供真實、可靠的新聞信息。同時,新聞工作者應該不斷加強學習,以馬克思主義道德觀為指導,進一步認清所肩負的責任與使命,提高責任感、使命感,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進一步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生活,創作出深受人民群眾喜愛的新聞作品,“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更好的為實現“中國夢”服務。
當前,我國各族人民正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實現這一偉大歷史任務需要新聞傳播媒體充分發揮積極引導社會輿論的關鍵作用。新聞媒體是黨和人民的喉舌,其主要任務是造福社會,造福人民。因此,踐行社會責任是新聞工作者首要和最為重要的不可推卸的使命和義務,新聞工作者要擁有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對國家負責,對人民群眾負責,對黨負責。總而言之,新聞工作者的社會責任就是本著客觀、公正、全面和準確的態度對發生的社會事件進行新聞報道,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從而有效推動社會進步。
增強新聞工作者的社會責任,首先要大力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提高服務意識,積極轉變工作作風,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圍繞和人民群眾緊密聯系的利益訴求與愿望,開展正面宣傳,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傳遞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穩定,真正服務社會和人民。其次是要強化喉舌意識。新聞工作是黨的偉大事業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通過宣傳黨的各項政策、反映群眾呼聲而密切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充分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新常態下,新聞工作者更應宣傳好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占領先進文化傳播的主陣地,以先進文化鼓舞人、激勵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加強新聞宣傳工作的時效性、針對性和廣泛性,全面宣傳報道我國改革開放中的各項建設成就,激發社會各界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信心,在全社會營造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把廣大人民群眾團結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的偉大事業中,更好地為國家發展、社會進步服務。
新聞傳播工作成敗與否,直接影響正確的社會輿論導向,影響人民群眾真實呼聲反映,影響黨的事業進程,影響國家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面對新常態,新聞工作者要積極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平常心,謀劃新作為,在職業素養、社會責任等各方面全面提升自己,取得新成績,無愧于新聞工作者的光榮稱號和偉大使命。
[1]詹江濤.論新聞工作者的社會責任[J].科技傳播,2011(12):2-3.
[2]高麗.淺析新聞工作者應有的素養與責任[J].商,2014(7):88.
[3]賀琛.新聞傳播者的道德責任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13.
[4]董若云,李拓.媒體社會責任缺失原因及對策研究[J].中國報業,2015(10):89.
G2
A
1674-6708(2016)171-0019-01
王彧,助理編輯,貴陽市修文縣廣播電視臺,研究方向為新聞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