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強(廣州市第一一三中學陶育實驗學校,廣東 廣州 510630)
?
“立德樹人”視域下中小學航模運動的育人功能
王亞強
(廣州市第一一三中學陶育實驗學校,廣東 廣州 510630)
1.1航模項目介紹
航模即航空模型,航空模型活動是一種動手能力很強的科技體育實踐活動項目。航模歷史悠久,可追溯至中國春秋時代,魯國巧匠公輸班(魯班)可制造能飛的木鵲。世界上第一架有人駕駛飛機于1903年出現后,航空模型運動逐步發展。20世紀20年代,英、法、蘇等國普遍開展了航空模型運動,50年代國內航模運動迅速發展,60年代以來中國很多優秀航模運動員多次打破世界紀錄,并多次在世界性航空模型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
航模是一種有尺寸和重量限制的雛形航空器,分為自由飛行、線操縱圓周飛行、無線電遙控飛行、像真模型4大類,共計26種;是以放飛、操縱自制的航空模型進行競賽和創紀錄飛行的航空運動。競賽分為比賽項目和紀錄項目。
1.2航模的特點
航模運動是科技、體育、教育相結合的綜合實踐活動,在科技學習中得到身體鍛煉,同時滲透著精神文化教育。航模運動有其自身特性。
1.2.1實踐性和多樣性 動手能力、操縱技巧、社會活動能力的培養主要來源于實踐。航模運動就是以實踐為基礎、理論和實踐高度結合的教育方式。該實踐活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此能力是當今學生的普遍軟肋。
1.2.2趣味性和創造性 航模的制作、放飛和競賽在青少年中很受歡迎。當親手制作航空器翱翔于天空,自然會感到快樂和驕傲。青少年的好勝心使他們不滿足于現狀,總試圖超過別人,這促使他們不斷探索。這也是寓教于樂教學原則的體現。
1.2.3系統性和競爭性 經過上百年的積累,航模運動已具備了完整的體系。模型上有模型滑翔機、內燃機模型飛機、噴氣式模型飛機和火箭模型等種類。由簡單的紙模型到無線電遙控模型,形成從簡到繁、從小到大的完備系列。比賽是航模運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每人都希望在比賽時自己的模型能夠飛出好成績,創造新紀錄,這就使得航模型活動有強烈的競爭性。
1.3航模的運動價值
航模是一種特殊的體育活動,航模運動本身的特點決定了其不像籃球、足球、武術等傳統體育項目。航模運動單純從運動量、運動強度來講,并沒有較好的健身價值。然而航模是一種體驗科技帶來樂趣的活動,是一種在運動中陶冶情操的活動,是一種重點提升左右手配合以及腦部與雙手的協調性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對運動物體的路線、空間感知能力。
1.3.1陶冶身心 航模運動的真正意義在于使人能夠靜下心來,寧靜方能致遠。在模型飛行中讓郁悶、壓抑、煩惱得到釋放。從這一點來講,航模與傳統體育項目如風箏、太極拳健身功能有異曲同工之處。
1.3.2協調性及耐力性 所謂航模對學生協調性的促進更大程度上屬于“專業協調性”,這不同于廣播操、健美操類運動的大幅度運動的身體協調性,這種協調性更多側重幅度小和運動神經方面。比賽是航模運動的一種重要形式,參加大型航模比賽往往都是選手眾多,時間較久。在烈日炎炎之下或在天氣變化異常下觀看對手,等待的時間往往更長。這個過程無疑對學生身體耐力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3群體活動及良好習慣 培養學生與他人友好相處和良好的運動習慣養成是體育新課標的重要教學目標。航模運動大多是集體開展,在集體活動中學生之間互相探討問題、展示技術及設備。在一起娛樂的過程中建立信任、互相幫助的友誼。航模運動可以讓孩子從不良的生活中走出來,遠離如電子游戲、等不健康的生活狀態。
近年來,航模項目一直致力于同教育部門的合作,在校園中開疆拓土,目前開展模型運動的學校已經超過了一萬所,其中能像模像樣組織活動的達到六千多所,惠及十幾萬學生,該項目也得到了越來越多校長和家長的認可。航管中心還在近幾年打造了由小學到大學完整的比賽鏈條,層次分明,從專業到業余一應俱全,而且競賽項目上也注重不同年齡段的特點,多以游戲的形式出現。航模有時候也同其他諸如無線電測向、定向運動等項目一起,被打造成科技體育的大概念來推廣,目前由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和科技部聯合授牌的全國科技體育傳統校共有200多所。
當下,在廣東省尤其是在珠三角地區,航模運動在很多中小學校園蓬勃開展。一方面由于當地教育部門和學校的重視,另一方面學生家長的認可及家庭經濟基礎也是關鍵。因為航模運動的參與對中小學生來講都是一筆不小的經濟投入。近幾年來廣東省、廣州市舉辦的航模比賽參與學生數量大幅度增加,在2015年廣州市教育局舉辦的第十七屆“飛向北京-飛向太空”航模比賽中,航模競賽項目達19項,參與比賽學生達到1800多名。2014年5月全國航模公開賽第六屆航模節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舉行。來自全國40多所大中小學校的260多名航模精英登臺獻技,讓人大飽眼福。體育和教育,在航模運動開展的基礎上結合在一起,時下越來越多的中小學意識到航模運動開展的作用和意義,紛紛推廣和開展。
教基二[2014]4號文件也明確把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立德樹人的要求落到實處,充分發揮課程在人才培養中的核心作用,進一步提升綜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進各級各類學校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為了實現課程育人這一目標,教育部一直致力于新課程改革。新課標理念更突出采取豐富的課程內容實現對學生精神培養。航模課程在教育上貢獻很多,它首先深化了學生們對于文化課的理論學習,而且又可以培養孩子們的動手能力、科學探究、抗挫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溝通能力和規則意識。在校園文化建設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3.1航模促進學生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
一個人的健康應該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個方面。兩者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
3.1.1航模運動促進學生身體健康航模是一項休閑體育活動,盡管不如球類、田徑類項目具有明顯的運動健身價值,但是卻可以作為大運動量體育活動后放松休閑的一種調味劑,這與大負荷運動后進行太極拳練習具有異曲同工之處。航模運動可以陶冶情操、提升大腦與雙手的協調配合,加強感官對運動物體路線的判斷和空間感知。
3.1.2航模運動促進學生心理健康 航模運動員和航模愛好者,經過了長時間的精心設計、計算、繪圖,并親手精雕細刻地制造出高質量的模型,喜悅之情難以言表。都躍躍欲試想展示自己的成果,力爭取得優異成績,競爭是必然的。比賽時運動員渴望超過自己以前的最好成績,打破自己原來的紀錄,戰勝自我。航空模型比賽一般耗時久,比賽激烈,而且氣象條件復雜多變,再加上具有很高的技術難度,往往會產生一些意料不到的失誤。這時運動員容易產生悔恨情緒并具有爆發性。由此可導致兩種截然相反的結果:一是情緒低落,態度消極,振作不起來,這是不利的一面;另一方面是產生自我暗示,越挫越勇,可以使運動員在很短的時間內思想高度地集中,同時表現出卓越的才能。
3.2航模促進團隊合作和社會適應能力
航模運動在中小學校園都是一個集體,若干同伴在一起拼裝模型,放飛航空器。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一起探討、一起摸索、一起嘗試,當大家的努力得到了回報,喜悅寫在臉上。期間點點滴滴的經歷能更好地培養孩子之間合作相處。
在航模比賽中,被分在不同組別的同伴們,為了取得較好的成績,大家一起商量,互相加油,互相鼓勵。這種過程令人難忘和值得回憶。
3.3航模有助于增長知識、開拓思維、提高動手和科學探究能力
模型制作、調試、放飛涉及到數學、力學、空氣動力學、電學等方面的知識;了解模型飛行的基本原理,接觸各種不同材料并掌握他們的特性,學會辨別風力、風向、氣流狀況等氣象知識,學生的認知領域得到拓展,學習科學的興趣得到培養。
長期的應試教育只重視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掌握,而忽視技能的培養和提高,以及知識的應用和創新。課程結構的缺陷和僵化的教學觀念的偏差,嚴重阻礙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航模運動是一項動手去做,動腦思考才能完成的實踐,因此,它在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方面有其獨到優勢。動手能力差是當今中小學生尤為突出的問題,而航模運動的開展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學生的這種缺陷。從認識和使用各種工具開始,通過剪、切、削、穿、扎、磨、刨、固定等過程來完成一架模型的制作,一架較好的模型制作成功,就意味著一個學生形成良好的動手能力水平。在模型完
成之后的調試、改進以及模型損壞后的修理能展示自己的靈巧雙手、聰穎的智慧,在整個過程能很好促進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發展。小學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打好基礎,中學能夠結合自己所學知識在航模運動上得到更大進步和提高。
教育部門應重視在中小學設置航模課程,著力于航模對學生素質教育的培養。
加強中小學航模師資培訓,提高學校航模運動開展質量。
教育部門試圖豐富適合中小學航模教材,學校亦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社區資源,選擇性地開展某些航模運動項目,并可組織學校級別比賽。
在學校航模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應該盡量傳授一些歷史、科技相關知識。
充分利用網絡平臺,拓展學生航模學習與交流途徑。
嘗試探索設定航模不同項目學校等級段位制度,豐富學生考核評價體系,以達到鼓勵學生不斷提升航模運動水平的目的。
參考文獻:
[ 1 ] 劉江淮.讓航模運動為青少年插上科學的翅膀[ J ].中國校外教育,2012 (26).
[ 2 ]《中國航空模型運動史》編寫組.中國航空模型運動史[ M ].北京:航空工業出版社,2009.
[ 3 ] 譚楚雄.中國航空模型運動史[ J ].航空模型,2003(5).
[ 4 ] 彭芳、劉勤.中小學航模課外活動現狀及對策研究[ J ].知識窗:教師版,2010(12).
作者簡介:王亞強(1982~),中小學一級教師,碩士。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學。
收稿日期:2016-02-22
中圖分類號:G87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51X(2016)04-04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