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莉莉
河南省南陽市科學技術情報所,河南南陽 473000
基于Web服務的共建共享型數字圖書館探討
武莉莉
河南省南陽市科學技術情報所,河南南陽 473000
當前社會網絡信息爆炸,網絡數據急劇增長,為了滿足用戶需求,人們逐步整合互聯網資源,并建立了數字圖書館。但是,目前已經建成的數字圖書館資源并不開放且互相獨立,各個數字圖書館資源大量重復,信息服務質量差,聯合建立綜合服務、資源共享的數字圖書館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Web服務和數字圖書館的技術特點,探討了基于Web服務的共建共享型數字圖書館。
Web服務;共享;數字圖書館;建設
近幾年來,我國信息技術以及Internet技術快速發展,人們逐漸面臨著爆炸的信息量以及網絡數據,實現了資源整合的現代數字圖書館發展日益迅猛。數字圖書館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服務,但是,龐大的網絡數據量以及資源缺乏統一標準等因素,使得許多數字圖書館資源不僅重復建設且難以共享,這也成為了數字圖書館進一步發展的阻礙。隨著一種實現資源整合、共享、互通、協作的共建共享型數字館的出現,人們對其越來越為重視,在不斷深入研究中取得了較大的進步。
在20世紀90年代,數字圖書館的概念,最初在美國提出,隨即美國也聯合發起了數字圖書館創始工程項目。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全球逐步走向電子網絡時代,同時,在計算機界、圖書館界等領域,數字圖書館迅速興起并廣泛普及。在美國,數字圖書館聯合會將其闡述為:“數字圖書館是一種提供各種資源的組織機構,是選擇、創建、提供知識的查詢途徑,解釋、傳播、保護數字作品,使其能夠長久存儲使用,為社會群眾提供經濟便捷的信息服務。”在我國,“數字圖書館是一種數字信息資源系統,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持,運行在網絡環境下的知識中心,具備了大規模、便捷、無時空限制等特點,從根本上改變了目前Internet信息分散、使用不便等問題。”
通過合理利用計算機、Internet、云處理及數字化技術而形成的數字圖書館,其功能較為龐大,而信息資源的數字化處理、數據存儲管理、數據的有效訪問和查詢、數字化資源的發布和傳輸、系統管理及版權保護這五項功能是數字圖書館必備的基本功能。數字圖書館在其強大的功能支持下,實現了資源整合利用,還能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實現了信息資源的貢獻與傳播[1]。
一種結合開放標準、Internet以及Intranet技術形成的動態交互軟件組,即我們所說的Web服務,其完美融合了不同的廠商、硬件、語言程序等。簡而言之,Web服務是一種在線應用服務,客戶主要通過Internet訪問使用該項在線服務。在Web服務技術里,其構成相對復雜,主要有:1)基礎技術的XML“可擴展語言”;2)核心部分的SOAP“簡單訪問協議”技術;3)描述Web服務接口規范標準的WSDL“Web服務描述語言”技術;4)規范Web服務信息注冊中心的UDDI“統一描述、發現和集成協議”技術[2]。
Web服務體系結構作為Web服務的關鍵,其主要基于Internet的應用解決方案搭建平臺,可以通過Internet調用使這些方案格式標準化,從而為客戶提供更便捷的服務。Web服務的特點非常明顯,如完好的封裝性、規范的使用協約、規范的使用標準協議、強大的可集成能力以及優秀的開放性,在Web服務中,其標準協議棧是自下向上的。
3.1共建共享型數字圖書館的現狀
建設共建共享型數字圖書館,圖書館的計算機自動化、網絡化、數字化是基礎條件。我國從2002年開始,超過一半的圖書館都逐步參與到文獻資源共建共享的活動中,在不斷創新發展的過程中,共建共享型數字圖書館發展迅速。目前國內數字圖書館的共建共享形式較多,常見的有4種:1)區域性系統內共建共享;2)全國性系統內共建共享;3)區域性跨系統共建共享;4)全國性跨系統共建共享。而共建共享型數字圖書館的主要形式有:1)聯合建立的網絡圖書館;2)建立數字文獻資源保障系統;3)以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為目的的共享工程。現階段,無論何種形式、何種模式的共建共享型數字圖書館,主要以政府資助為主,大多格局都是公共、科研、高校三大系統形成的資源共享。目前,數字圖書館在共建共享方面依然存在若干不足,重視資源共享、忽視資源共建等現象十分普遍,且資源格式未能規范統一,為資源整合帶來了較大的困難;同時,圖書館之間的合作形式單一,實際建設過程中缺乏交流及合作,導致建設過程困難重重。
3.2共建共享型數字圖書館的架構
通過深入分析現有的共建共享型數字圖書館,可以發現這種類型的數字圖書館在某些方面具備了相同的特征:1)共建共享型數字圖書館的網絡結構是多層分級部署的體系;2)共建共享型數字圖書館的系統門戶的構成包含了中心門戶層、成員門戶層;3)為了實現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必須具備資源統一調度、文獻傳遞、數字加工處理及管理等功能;4)共建共享型數字圖書館中,核心資源存儲在中心數字圖書館,成員館主要通過調度、傳遞實現資源共享;5)共建共享型數字圖書館的重要服務主要由中心數字圖書館進行整合,包括信息資源的導航、檢索、咨詢等服務。根據共建共享型數字圖書館的若干基本特征,可以確定其基本體系架構。
4.1共建共享型數字圖書館的優勢
目前,建立基于Web服務的共建共享型數字圖書館可以進一步擴大數字圖書館的共建共享范圍,并且會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逐漸壯大;信息資源重復建設的狀況可以得到有效改善,避免資源浪費,在一定程度上節省了共建共享型數字圖書館的開發成本;由于Web服務組件接口的標準化,共建共享型數字圖書館的異構服務實現了無縫整合,并且實現了數字圖書館服務動態集成,數字圖書館之間的彼此操控顯得更加輕松與自如。而且,Web服務可實現穩定而快捷地跨平臺,能夠使共建共享型數字圖書館服務的穩定性、可擴展性得到較好的提升。
4.2共建共享型數字圖書館的基本架構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基于Web服務的共建共享型數字圖書館的相關技術日趨成熟,該類型數字圖書館主要由門戶層、應用服務層以及數據層等3個邏輯層次構成。在共建共享型數字圖書館的邏輯層次中,XML是信息傳輸采用的基本格式,門戶冊和應用服務層之間的通信主要通過http協議來進行,而應用服務層與數據層之間的通信則是通過SOAP協議來進行的。
數字圖書館的基本架構中,各個邏輯層次的功能表現形式各不一樣,具體為:1)門戶層主要負責系統和客戶之間的交互,其主要通過網頁表現數字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及相關服務,在這個過程中認證客戶,并收取一定的服務費用;2)應用服務層主要為客戶提供注冊服務,其主要由Web Service服務器、Web服務開發平臺以及UDDI注冊中心組成,通過定制客戶需求、搜索適用服務、獲取調用信息、綁定服務提供方等流程完成服務;3)數據層主要是連接應用程序與數據庫,其具體可以劃分為3個部分:數據連接層、數據加工管理層、數據存儲層,并且采用統一的Web Service數據接口。
綜上所述,雖然數字圖書館的整體發展歷程較短,在數十年的建設過程中,經歷獨立建設、局部共享等階段,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在網絡信息資源和網絡數據爆炸的時代,人們的需求不斷增長,實現資源整合及共享的共建共享型數字圖書館逐漸成為了一種發展趨勢。隨著Web服務思想和技術體系的不斷優化完善,為數字圖書館實現共建共享奠定了強有力的穩定的技術基礎。在不斷深化研究中,結合Web服務的優勢建立共建共享型數字圖書館成為了可能。與傳統數字圖書館相比,基于Web服務的共建共享型數字圖書館優勢明顯,耗費成本更低。隨著未來網絡技術的發展,相信數字圖書館的資源共享范圍也能不斷擴展,逐步實現全球化資源共享。
[1]王文清,陳凌.CALIS數字圖書館云服務平臺模型[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9,27(4):13-18.
[2]肖汀.數字圖書館概念探討[J].情報探索,2003(3):10-12.
G2
A
1674-6708(2016)171-0066-02
武莉莉,中級館員,研究方向為圖書情報數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