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書怡
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上海 200240
數字傳播技術發(fā)展與媒介融合演進
王書怡
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上海 200240
隨著人們對科學技術的探索不斷加強,數字傳播技術在人們的生活中影響越來越大,尤其在傳播方式、載體和內容方面做出了革命性的變革,并且在當下的社會中仍然作用明顯。本文主要介紹了媒介融合的不同類型,并進一步分析了數字傳播技術在媒介運用中的發(fā)展過程。
數字;傳播技術;革命性;媒介融合;發(fā)展過程
1.1內容載體融合
隨著數字傳播技術應用領域逐漸拓寬,其信息傳播的能力也越來越強,這一變化使得媒體與受眾之間的交互內容又出現了新的變化,即受眾對信息內容呈現出更大的需求,這一需求會促使媒體對信息內容實現規(guī)模化生產。規(guī)模化生產又要桂芬到專業(yè)、個體兩類。專業(yè)是傳統(tǒng)媒介流傳下來的,具有權威性的傳播方式。而個體大多都屬于非功利性目的,利用終端設備就可以自行發(fā)布信息。個體類型雖然在整合內容上有限,但是在相關技術的支持下,個體的信息傳播也越來越受到受眾的歡迎。
1.2傳播渠道融合
在媒體融合不斷深化的當下,傳播渠道走向獨立化也是一個明顯的發(fā)展趨勢。所謂獨立化,就是指信息的傳播渠道從當下的傳播機構中獨立出來,使得傳播渠道與信息的采集、生產等方面走向融合,衍生出來一種獨立的媒體形式。在整個過程中,會涉及到多重的合作者,實現邏輯化發(fā)展,使得合作者與技術需求方面不會出現太多的偏差,整個信息產業(yè)會為用戶提供長障礙的暢通終端,所以技術問題也不需要做太多的考慮。利用接受終端就可以實現技術與運用的完美融合。
當下電子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使得數字傳播技術對我們的日常生活介入越來越深,也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巨大影響。在數字傳播技術時代下網絡已經成為了移動終端,成為傳播的重要渠道與載體。
信息的傳播環(huán)境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不斷的發(fā)生變化的,所以信息想要貼合傳播環(huán)境,就要與媒體環(huán)境相結合。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所關注的社會問題和熱點在不斷的變化,網絡時代的來臨使這種現象更加明顯,有了網絡的連接,人們之間的連接更加密切,互聯網為現代人提供了更加廣闊的交流平臺。所以,信息的傳播應該結合時下的數字傳播技術環(huán)境特點,深入與數字傳播技術融合,這樣可以吸引更多的公眾注意力,引起更大的社會反響。
2.1準備階段
準備的融合階段就是在模擬傳播階段,數字技術產生之前,媒介融合還沒有得到普遍應用。在這個階段,由于模擬傳播的相關技術應用在我們的生活中影響到了方方面面,尤其是在傳媒領域更為突出,因為它所發(fā)揮的便捷作用大大超乎了人們需求想象。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大眾傳媒的需求走向了多元化的趨勢,這就是媒體在這方面的掌控越來越具有難度。落后的科學技術手段,使得所有的傳媒方式都無法滿足當下市場需求進行報道。在這樣的客觀條件的制約下,各種媒體行業(yè)開始積極與其他類型的媒體進行融合,這種合作時為了彰顯自身的媒體優(yōu)勢,并且快速取得市場地位,進而更深層次地獲得大眾的認可。
2.2融合階段
數字技術的產生為大眾傳媒提供了更多獲取信息的手段,同時也為傳播媒介帶來了更多的挑戰(zhàn)。數字技術與不同媒體之間的融合,相互之間的取長補短促進了媒體融合的發(fā)展,并為其帶來了新的機遇。
首先,傳統(tǒng)媒體依靠網絡進一步拓寬了發(fā)展的渠道,報紙、廣播、電視這3種傳統(tǒng)的媒體傳播形式,得到了更深層次的發(fā)展。網絡傳播利用自身多媒體的優(yōu)勢,結合計算機網絡技術,在制作和傳播內容上,網絡媒體更具有包容性,它主要體現在視覺、聽覺這些方面。網絡的傳播環(huán)境與傳統(tǒng)媒體相比,有著寬松的特點,覆蓋范圍也比傳統(tǒng)媒體更為廣泛。相對來說,網絡的傳播技術成本要遠遠低于傳統(tǒng)媒介的技術成本,通過網絡傳播就可以有效地減少輸出的成本。但是傳統(tǒng)媒介的內容和編輯方式更為專業(yè),在制作領域方面實現編輯、儲存和采訪等諸多方面的信息化處理,是積極與網絡媒體融合的一種表現。網絡媒體利用傳媒渠道,實現對以往的資源的利用并為其擴充,讓其更符合網絡時代的發(fā)展特點。通過受眾的需求,實現對自己的精準定位,拓展發(fā)展的業(yè)務渠道。為其成為主流媒體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傳統(tǒng)媒體與數理傳播技術從本質上是一種共享的關系,數字媒體技術最終促成了媒介的融合,實現了共同發(fā)展。
2.3深度融合階段
媒介的深度融合的主要標志就是形態(tài)上的融合。在數字傳播技術不斷發(fā)展的當下,各種媒介之間出現了很多相交點,在錯綜復雜的融合關系中,不同媒介之間的界限依然明顯存在。數字化的應用為媒體的存在提供了更多融合的發(fā)展形勢,媒介融合的最終趨勢是網絡、通信技術與媒體的深度融合,多媒體形式為數字傳播技術提供更廣闊的發(fā)展平臺。不同形態(tài)的每一的統(tǒng)一事實上是深度融合的標志,新舊媒體之間沒有明顯的界限,在形態(tài)上最后都趨同,多種形式媒體都融入在網絡數字平臺當中,在這樣一個平臺中多媒體、受眾之間的互動是雙向的,受眾不僅再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時也是信息的反饋者。隨著大眾媒體與數字傳播技術融合的快速發(fā)展,大眾傳媒工作者的職責要求也越來越高,其工作內容在不斷擴大,新聞編輯工作的形式、內容也在不斷變化。當下的編輯要打破以往的工作模式,利用互聯網技術,為自己開辟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正確認識和分析當下社會為編輯提出的新的需求,選擇出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編輯方式,更有助于進一步提升傳媒行業(yè)的發(fā)展力,實現傳媒行業(yè)的進步。在新的媒介融合階段,編輯人員要積極整合自身的素養(yǎng),提升網絡新聞傳播內容的有效性,實現技術的綜合應用,將媒介融合推向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大眾傳播行業(yè)的發(fā)展之迅猛,使得傳播技術手段不斷發(fā)展變革,以此更好地服務于當下社會的需求。數字傳播技術的出現于發(fā)展為社會經濟信息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傳播媒介的融合對我們的接受信息方式和傳播觀念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并帶領我們朝著一個更便捷、快速的方向發(fā)展。所以,我們不僅要了解數字傳播技術與媒介融合的進程,同時也要了解信息化構建體系,以此整合自身媒介的與數字傳播技術融合發(fā)展方向。
[1]葛在波,陳培愛.媒介融合對廣告?zhèn)鞑サ挠绊懷芯俊嬲剰V告?zhèn)鞑サ奈磥戆l(fā)展趨勢[J].中國廣告,2011(9):126-130.
[2]谷虹.產業(yè)視角下中國媒介融合研究的演進路徑和核心議題——2005-2009年中國媒介產業(yè)融合研究綜述[J].國際新聞界,2010(3):100-107.
[3]洪杰文,楊菲.理念、技術與內容——新媒體技術背景下傳統(tǒng)媒體轉型的“三駕馬車”[J].新聞前哨,2015(2):61-63.
G2
A
1674-6708(2016)171-0070-01
王書怡,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